分享

马老师治疗经行便频验案一则

 寂寞在繁衍 2015-08-16

高楚楚整理

初诊:2013年3月19日。王某某,41岁。因“经行便频4月,调理助孕”就诊。

患者平素大便4~6日一解,近4月来经期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一日3~4次,月经规则,周期30天,经期4~5天,末次月经2013年3月18日来潮,经量中等,色偏黯,夹大血凝块,腰酸背痛,乳胀,伴下肢酸胀,白带正常,纳可,寐安,小便调。体健,生育史:1-0-3-1。1次顺产,3次均孕4月自然流产。舌稍淡,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经行便频(气滞气陷)。  西医诊断:肠功能紊乱。 

    治法:升阳举陷,活血调经

方药:枳壳50g  益母草20g  当归10g  川芎10g  诃子10g,3剂。

二诊:2013年3月23日。经水收净,大便次数正常。

方药:中药守上方去益母草,加党参30g,5剂。

按语:月经来潮时,机体分泌前列腺素,促进胃肠蠕动,大便次数会适当增加,为正常生理现象,本医案中,患者平素大便4~6日一解,经期一日3~4次,便意频频,肛门重坠,解之不爽,中医称为里急后重,已属病理范围。便频,亦分虚实,多为湿热下移直肠,或气血亏虚,中气下陷所致。结合患者病史,其经色偏黯,伴血块,腰酸背痛,下肢酸胀,舌淡苔白,未见热象,多虚多瘀,应为后者。该妇人经期阴血骤虚,阳气衰少,脾虚气陷,故见便频;气血不足以营养四肢,不营则痛,肢体酸胀;血虚气滞,气滞又致血瘀,则经血不畅,成块而下。故宜补脾升陷,活血通瘀,马老以大剂枳壳为君,枳壳破气消积,升阳举陷,擅治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非大剂不可取效也;诃子敛肺涩肠,可治久泻、久痢、脱肛;益母草活血调经,通其郁滞;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以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一补一行,调气养血。全方仅五味药,补敛兼施,通涩并用,3剂而便频立消,可谓神效。复诊经水已净,故去益母草,加党参健脾益气,以固中土,5剂以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