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 | 像张爱玲一样活,留住所有爱恨情仇

 confidence555 2015-08-17



隐匿在胡同里的民国小院

文 | 物道


北京城外的人都被城内的繁华吸引而来,而赵小姐这个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却对老北京的旧胡同情有独钟。一身旗袍,面若桃花的老板娘从胡同里的一家咖啡店缓缓走出,像极了民国的大家闺秀。在别人都着急往前走时,赵小姐却始终想留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里。


偌大的北京城每天都在吸引各路才华横溢的人到来,也许是为了数不尽的工作机会,也许是为了繁华的前门大街,更或是三里屯的灯红酒绿,然而还有一小撮人,却是它市井气息的最佳拥护者。


一家叫“对照记“的咖啡店店长,人称赵小姐。与一般开在车水马龙之地的咖啡店不同,赵小姐愣是把店开在了北京七拐八拐的胡同里。她说虽然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并没有在胡同里生活过。而胡同里小贩的沿街叫卖,邻居间家长里短的碎碎念,时不时从街角窜出来的一条野猫,却都是赵小姐眼里生活本该有的样子。于是,一家莫名其妙的胡同咖啡馆出现了。想来比起所谓的“生意头脑”,赵小姐还是更在乎自己的店有没有“意思”。


有生之年,至少为你穿一次旗袍


这座城池,厚重的历史,满满当当。红墙碧瓦,浓烈的色彩,格外亲切。赵小姐在这里和朋友们身着旗袍长衫,轻摇提花小扇,伴着黑胶唱片里妩媚的女声轻声低语。老式的留声机、座钟、挂扇、挂在树上的鸟笼、老式的皮套照相机,在布置得非常有格调的院子和房间里,恍若时光流转,回到了民国时期的北平。


人人都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说法滑稽可笑,可想来现在的时代,大男子主义依然存在。女强人乏人问津,女子貌美如花就足矣···可民国那时候不是这样,那是一个才女最多的年代。张爱玲、孟小冬、林徽因、陆小曼上演一幕幕真实的爱恨情仇。在那样的一个谋生不易、谋爱更难的乱世里,民国女子却能自由的穿梭于生与爱之间,即使有惊世美貌,亦不忘习得一身才情。


而赵小姐,大概就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民国女子”。虽然自己本身已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仍然坚持要开一家咖啡馆。不为取悦闲人,也不愿依附他人,无非就是自己喜欢而已。在对照记,永远不会出现一个拿腔作调的店主,也不会有不胜其烦的服务生。赵小姐犹如民国客厅里的女主人,身着一袭旗袍缓缓走来,轻声细语的招待你喝上一杯咖啡。若是你也刚好对民国年代心存好感,你们说不定还可以絮絮叨叨上一整个下午。


张小姐和赵小姐


谈起店名“对照记”,其实是缘于张爱玲最后一本同名散文集。咖啡馆里如今也摆着好几本张爱玲的这本小说,店里的客人经常会拿起来读上一下午。书的引子里,张爱玲写道:“越是怕丢的东西越是要丢。幸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内,藉此保存。”此句话让赵小姐有很大的触动,一想到时间往前走,她却没抓住任何值得被记住的东西,就觉得日子不该再这样下去了。


赵小姐说,“对照”有很多含义,胡同深处和现代都市的对照;你的现实和理想的对照;现在和过去的对照;自己和他人的对照···它可能能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什么是应该被留下来的。


我就呆在这里,不走了


这是一个疯狂追逐热点的年代,每当有新鲜事儿发生,大家都要在朋友圈或是谈话中聊上一顿,要不然会显得自己落了人后。可往往今天大家谈论的热火朝天的事情,明天就会变成过眼云烟。反是过去的日子,民国的那些人事风情,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


赵小姐比别人更早看到这一点,大家都赶集似的往前走,却什么都没给后面的留下。没人知道在这样速食的年代下,我们曾经的民国年代还能被留下多少。赵小姐虽然不是个口喊“复兴文化遗产”的老学者,但也想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复刻自己情有独钟的民国风情,让过去的岁月在对照记里多留下一会儿是一会儿。


我忽然想起了顾长卫导演的《立春》,想起了梦想着离开小城,成为中央歌剧院的女高音,从北京唱到巴黎的王彩玲,想起了那个炼钢厂的艺术青年黄四宝。


他们都一样,在别人被生活杀死时,他们心里还有一份“可笑”的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