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花姿独特, 颜色夺目, 花期时间久, 深受花友喜爱, 非常流行的观花花卉, 很多花友在养殖中遇到红掌叶子发黄,畸形,虫害等一系列问题, 下文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掌叶子发黄原因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办法, ![]() 红掌叶子发黄原因 水黄。 浇水过多使部分根须腐烂,影响水肥吸收,引起嫩叶变褐或变黄,呈水渍状。 旱黄。 浇水不足,植株水分蒸发大于吸水引起叶缘变黄、变褐焦枯,严重时叶柄下垂。 肥黄。 施用氮肥过多,磷钾缺乏。 土壤偏酸或偏碱。 土壤偏酸,镁元素易流失使叶脉间失绿发黄;土壤偏碱,易造成缺铁,也可使其失绿发黄。 光照 强光直射易引起叶尖或叶缘枯焦或叶黄脱落。 还有空气干燥, 荫蔽过度, 空气密不通风使内膛枝叶光线不足或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红掌叶子发黄。 红掌叶子发黄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该病往往由综合因素造成,有的是一种原因,有的是几种原因,需仔细观察,实地分析,对症防治。 2.防治旱黄。出现旱黄时,先浇少量水,待萎蔫恢复后再浇足。进入生长旺期,浇水量要逐渐增多,早春浇水提倡在午前进行,夏季浇水应充足,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5%,除正常浇水外,每天应喷水2~3次,以细雾滴为佳。进入10月份需水量减少,应控制浇水。 3.防治肥黄。培养基质用富含腐殖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可用园土、腐叶土和粗木泥炭按1:2~3:1混合配制,也可用水苔、干蕨茎,掺入少量有机肥,按1:3混合。生长期每月埋入少量骨粉、颗粒复合肥等作补充,但仍须以追肥为主,浇水时施入稀薄的有机液肥,也可在根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 4.喜温暖,终年生长温度20~30℃,18~21℃也能适应,要求温度变化幅度不大,越冬温度应高于15℃。 5.喜明亮中等光线,忌阳光直射。 6.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可喷施0.1%~0.3%的硫酸镁溶液。偏碱性土壤可在叶面喷洒0.2%~0.3%的硫酸亚铁溶液。 红掌病虫害防治方法 1.室内盆栽红掌有时会出现花早衰、畸形、粘连、裂隙及玻璃化和蓝斑等现象,这多为施肥、盆土和空气湿度管理不当或品种原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止方法是改善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适当通风。(来自: 图芳花卉网) 2.红掌主要的病虫害有细菌性枯萎病、叶斑病、根腐病、柱孢属、柱枝双孢菌属、线虫、红蜘蛛 、蚜虫、鳞翅目害虫、白粉虱、介壳虫、蜗牛等。可用人工刮除外,还可用800-1000倍氧化乐果喷洒防治。 3.炭疽病是红掌常见病害病,原是盘长孢属或刺盘孢属真菌。前者症状是沿叶脉形成圆形棕色病斑,之后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具有棕黄色边缘的大病斑,病部最后干枯。后者与前者相似,在分生孢子盘上长有黑色坏毛,且会引起花腐,在肉穗花序上形成黑色坏死斑点。高湿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为药剂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要经常通风透光,避免浇水或空调冷凝水溅在叶片上,及时摘除病叶。红蜘蛛危害:症状:主要使叶片和花出现褪色,影响叶片和花的商品性。为害初期可喷药防治,防治药剂有:三氯杀螨醇、遍地克、氧化乐果和氟氯菊脂等。 4.细菌性枯萎病 由黄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可侵染叶片和肉穗花序。发病初期,叶部形成水渍状、半透明的不规则小斑,之后变为黑色,外有一鲜黄色边缘,病斑周围失绿。该病菌可造成系统性侵染,表现为老叶变黄,叶柄折断,维管束变黄。防治的方法是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并烧毁。栽培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伤口,尽量减少使用铵态氮肥。一般是在发病初期喷施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 5.细菌性叶斑病 表现的症状是一种是在叶和花上,在叶花的背面初期可见水渍状斑点,后期就是叶缘出现棕褐色斑点,还伴有有黄色晕环。另外一种是细菌侵染开始在茎上,通过微管束侵染细胞迅速扩大到整个植株;在初期可以发现新叶叶色暗淡,是由于微管束被细菌的填堵,阻碍了体内水分的流动与营养的运输,使叶色暗淡,叶片发黄,在较短的时间内该类型侵染就会导致花梗和叶片从植株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并有菌浓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