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租售型社区商业开发模式

 文山书院 2015-08-18

商业地产如何聚集优势,把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和互联网这四个行业完全整合在一起。是当下业界极为关注的话题。

先讲一下社区型商业。社区型商业是服务于特殊区域的日常生活消费,有区域型的、街边型的、邻里型的分类模式,主要辐射的范围不一样,服务人口不一样,所以它的面积也不一样,里面的商家数量也不一样。

商业是有生命周期的,也有建设期、培育期、成熟期、淘汰期。商业物业的租金也是这样。那么现在多在谈电子商务,商业的表现方式也丰富起来,比如电子商务、微信的朋友圈,还有高端的购物中心和社区连锁经营的购物中心。从几平方米到几十万平方米,多种方式并存这是一个趋势。

O2O模式,在商业的要求下互联网和商业建筑的结合,建筑里面要放进互联网的元素,第一个要求购物中心是智能购物中心,有一定的标准。第二大数据时代要求在商业经营里面,可以预测你的商业趋势,是消费者累计起来的数据,可以跟踪一个消费者五年、十年,就知道你明年的消费习惯和趋势是什么,所以大数据是可以预测未来的。

商业物业的重要属性是位置。位置就是周边人口的多少,决定了消费能力的大小,在购物中心分类里面,我们很明确地讲了辐射半径里面人口数的多少,决定了你的面积多少。以及商家数量的多少,位置其实是人口,人口多的地方位置就好。

商业物业投资回报率低,住宅地产。相当于在生产私家车,而商业物业、商业地产生产的是出租车,私家车从几万块钱都可以有,但是谁也没有听过出租车超过一百万的。原因很简单,它是经营的工具,商业地产就是这样,是拿来经营的工具,不是直接拿过来自己用的,所以一百万、两百万无所谓,住宅可以10万一平米,但是商业物业一定是看你的租金。就像我们的出租车,你买什么样的出租车来跑,取决于这个城市的起步价值,一线城市的车稍微好一点,起步价高,二三线城市就不是这样了。做多好的商业地产,取决于这里的租金水平是多少。

功能多变,商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模式现在变成了电商和O2O,商业里面以前装的可能都是百货,百货到现在的体验式,更多的变成了吃喝玩乐、休闲、教育、医疗、健康等这些元素,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物业功能是多变的。买车的人不会注重身高,一米五的就给你一个一米五的车,不用的,因为椅子、后视镜都可以调,调完以后一米五、一米八的都可以把这辆车开走,这就是可变。现在的商业也要求非常可变,产品本身的功能非常可变。

使用的成本低,要非常低,因为它是长年累月在那里做,就像出租车一样,最好烧气,比汽油稍微便宜一点。

回顾现在国内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一种就是全部卖光,这是所有的开发商最梦寐以求的事。和住宅一样,尤其是今年开始,我看到的开发商包括央企的开发商悟出一个道理,住宅已经不能赚钱了。赚不到钱了,就指望原来分配给我5%10%的商业地产,现在靠商业地产赚点利润,不然就没有利润可赚了。全部销售,五年前还是很好的,现在不行了,因为你想全卖也卖不掉。

二是全部持有,这种模式是资金充足的大佬干的,做旺以后再卖给基金,有充足的退出渠道。

三是租售结合,全中国70%80%的开发商用的都是这个模式,卖掉一部分,把现金流捞回来一部分,再持有一部分,做到现金流平衡,也赚了一个物业,基本都是这样的一个心态,前几年卖掉一部分不光赚物业,还可以赚一点现金,这几年现金打平都很困难,还要贴点钱进去才有这个物业。部分销售、持有这里面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产权的统一性问题,产权分散了以后,可能后面的经营比较零乱。统一经营的投资回报率高,因为它专业。就像现在炒股票一样,散户会受伤多一点,而通过专业机构炒的股票回报率总的来讲会高一些,因为毕竟是专业机构统一管理,所以现在很多人不再做散户了,而是买股票基金,就是这样的道理。

租售结合型,类似于股份制企业的模式,股份制企业就是这样的一种分离机制,上市公司有上万个,但是真正经营的只有一套班子,不会是股东来做总经理的,所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就所谓的“哥伦布模式”。在国内金融体制没有的前提下,做了一个类REITs的产品销售,比较好地解决了销售和做旺之间矛盾的关系。哥伦布模式,应该说从10年前就开始尝试,那时候返租2年,后来返租5年,我们是从一条商业街开始,后来用到了专业市场,最后2007年用到了购物中心,5年返租,在房价里面扣掉,后面15年委托经营公司管理,其实跟委托理财是一个道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统一定位、统一招商、统一经营管理。保证了商铺稳定的投资回报,很简单,其实跟人也好、基金也好,道理都是一样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了,让专业的人操作专业的事。

商业地产=地产+商业。地产里面有三个角色,开发商拿地,投资商负责拿钱,运营商负责产品的定义、商业的定位和招商运营。商业就是供需矛盾的平衡,也是通过运营商做一个平台整合在一起,这两个就形成了跨界的融合,就是商业地产。

经营管理,因为是社区型的商业地位,不是都市型的高大上的购物中心,不太适合这样做,只有社区型的比较适合,因为主力店要提前定制招商,五年的市场培育期,到了第六年开始,经营公司的核心还是为了业主赚取租金。我们的定位也好、招商也好,经营里面现在也加了新的内容,必须加进互联网因素,很多的年轻人已经用互联网来查附近有什么商品,我感兴趣的是什么。所以要造智能购物中心的概念,经营的时候一定要把互联网的因素放进去,因为互联网并不可怕,只是把信息充分地对称,互联网信息充分对称的前提下才能赚到钱,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商业也是一样,也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

社区模块的核心,是内外街相结合,为了物业投资回报,为了商业实用功能,为了商业调整需求,为了成为消费地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因为商业是一个盈利的工具,哥伦布商业建筑设计院在签署建筑设计合同的时候,包括了三个图,一个是租赁型的产品化设计,一个是规划方案设计,一个是机电设计,机电这一块我们也做了很深的研究,对社区商业我们做了自己的机电研究。

部分销售的弊端都在抨击,其实部分销售商业地产都在这样做,但是这是一个不入流的、不正统的做法。第一个弊端就是住宅地产有国家出台统一的《物业管理条例》,而商业地产没有明文规定必须由一家统一的经营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所以签的是一个委托性协议,不是法律。这就会造成五年返租结束以后,有很多小业主恶意违约,造成局部空铺,绝对不能做一些非常极端的做法。

趋势预测,现在有一些开发商已经在尝试做一些两三万平方米的物业,放在手里做旺以后想办法退出或者押给银行,这件事情非常困难,因为真正收购整体商业物业,回报率在18%20%所以退出还是有一些困难的。但是要看到这个在逐步的发展,金融在进入商业地产,一些金融公司探讨金融如何进入到商业地产进行套利的模式,基本判断就是整租、整售。这个时代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其实基金一般会增发3年、4年来介入,或许这会是下一个增长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