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要招靠谱的人,你自己靠谱吗?

 培元小生 2015-08-19


本期分享人:Horace

原创


靠谱的人哪去了?


能帮忙找个靠谱的 iOS/H5 程序员吗?

能介绍个靠谱的运营/商务吗?

能推荐个靠谱的策划吗?


相信在正在看这篇东西的你,搜搜聊天记录和朋友圈一定有以上句子。


在人人创业你丫全家都创业楼下煎饼摊老板都说自己是O2O地铁口贴膜的都说自己是“互联网+”你不创业都不好意思出门买早点的气氛下,在急躁的过剩资本推动下,所有在职但蠢蠢欲动和刚拿了一笔来路不明天使的都在招人。


然后所有人都在强调:要靠谱的。




先列举以下行为,我们称之为

列表A


我先兼职干着,先招两个程序员先做几个月,弄个 demo 拿到投资了我再来;


听说最近 X2Y 很火,我们赶紧做个 APP(一定要念“哀-批-批”),但毫无相关行业经验;


没做过几天正经工作,也没有有始有终完成什么事情,频繁跳槽毫无规划,寻找各种牛逼商业模式,能一夜暴富的最好;


你看 xxx 多火爆啊,从有钱亲戚那里拿了xx 万,凑几个人搞个 app,弄 xxx 社交,争取 x 月弄到 Y 轮 n 年上市;


听说最近 xx 机很火,我们赶紧去深圳找个厂……

再列举另一些行为,我们称之为

列表B

在 xx 行业里第一线做了 n 年,觉得现有产品问题有 abc 等可改进之处,招募到几个优秀同事一起辞职了,还缺 yyy 方面的合伙人;


找大牛评估了实现计划的多种方案之后,觉得 xxx 开放平台最合适,列出了产品框架和规划,决定招募有相关经验的小伙伴;


自己不是技术出身,但花 6 个月自学了 xyz,做出了一个粗糙的 demo,得到了一些反馈和投资意向,准备组建团队一起干;


在 xxx 行业有很多经验,但完全不懂 yyy 行业,但结识很多这方面的专业朋友并真正研究大量产品,能从行业外的眼光来做出有意思的创新;


A 和 B 列表,觉得哪一列在你周围更眼熟?你自己是那一种?你觉得哪种算靠谱?

自己都不靠谱,就别指望找靠谱的人


“靠谱”这个词太模糊,相信用它的人们多心怀如下美好愿望:


经检验的专业能力,至少有完整的作品和较佳行业评价;
人品合格(见前篇概括);
不错的协作能力,太难合作的算了;
创业精神:有更好,只针对核心合伙人,对普通员工不做硬性需求;


在你向别人提这些需求之前,为什么需要先弄清楚“自己是否靠谱”?


答案很简单


自认是靠谱的,就要远离这些不靠谱的


ppt/pdf 动物

他们来自某些整日以制造与阅读 ppt、pdf、excel 这几种文档为主营业务的行业(你猜猜都是什么行业),他们认为自己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读完所有顶级行业报告见过所有上市高管 CXO 就打通任督二脉瞬间获得了两甲子功力,张嘴就是 xx 模式 yy 概念,却对产品技术和执行细节毫无兴趣和好奇心。


小心,加入他们的团队或招募他们进你的团队,遭遇灾难的可能性不小。


某种神秘资源的掌握者

“ xxx 是我的叔叔/爷爷”“我掌握了 yyy 行业 AAA 人脉”“ XXX 的前高管,是我的 yyy。”


一旦你听到这些句式,你应该立即警觉,这样的路径过去确有很多成功,但未来会越来越稀有。


永远的“犹豫者”

他们永远在犹豫“什么时候辞职”、“如果放弃了公司的 xxx 待遇,你怎么弥补我”、“等我拿完年终奖”、“股份多给我 10% 行不行”这些问题。8 个月后你再去见他们,他们还在纠结。


过于孤傲的牛人

这样的明星往往充满争议,不论年少还是年长,自认为有才华就可以任性鄙视一切,时不时再跟谁公开对骂。问题是,你确信你的颤巍巍的团队够格和他合作吗?你有空成天去救火吗?


热门名人投资人

他们为什么整天那么有空?他们过去三年投过那些成功产品?他们投过的团队以及其他投资人对其评价如何?


如果有幸遇到这些之外的靠谱的人,怎么办?

找靠谱的人之前,先准备好自己


花时间冷静梳理自身经历、技能和简历,跟打网游从自己破屋出门打怪前要清点身上装备技能点带足血和魔法瓶一样,这些准备,在后面一道道关卡都是有价值的。




你所有的学习,都会在你与该领域的专家选手面试与喝咖啡时,为你赢得尊重和信任。他们会很快发现:“卧槽你竟然懂这么多细节”,并确信:“你原来是认真的,你并没有只是想赌一把,但代价是拿我的职业生涯和家庭去实现你的白日梦”。


你费尽心力的密集学习鲜有浪费,它最重要的三点价值其实是:


1. 帮你建立判断产品“好坏”的独立标准


当你的创业愿景是“制造出最好的咖啡”时,你如果对咖啡豆的分类标准、特性维度、工艺、产地分布、质量标准一无所知,这实在好笑。




你会遇到很多的人,整天拿自己听说的最近最流行但在试用之外从来不用的产品说事儿,“听说过 xyz 吗,最近挺火,数据超牛 X,你要做的跟它有什么不同?”。


因为他们的决策方式及上司评估他们工作的标准,只取决于这些大众熟知的可量化数据。但是对于不可量化的全新体验和数据维度,他们是失明的,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时间也没兴趣深究。


借用别人的观点和数据,是没有独立思维判断能力的他们甩不掉的拐杖。好玩的是:三五年后,当你亲自创立的独立标准成为事实,哦耶,他们又会依葫芦画瓢拿着去折磨其他创业者。


看到这个循环模式里的缺陷没有?




有时觉得,很多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让你放弃对更好品质的东西的想象力”。


他们认为某国用户品味最差,要求最低,忍耐力最高,永远只配用那些最粗糙最迎合人性低级本能的产品——而且 10 年后永远如此。


Google 在诞生之前,他们觉得 Yahoo 是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


iPhone 在诞生之前,他们认为 Windows 是最好的智能手机系统;


“微博没人用,朋友圈就够了,贴吧最大了,豆瓣小组最牛逼,大家用陌陌多爽啊。”


呵呵。


2. 让你具备对专业领域人才的基本辨别能力

大概知道什么是健壮可扩展的代码,大概知道什么是在视觉和功能之间达到恰当平衡的 UI 设计,大概知道主流的技术工具( XYZ 大概是干什么用的)能帮你在面试时,不至于像个白痴一样容易被敷衍,即使旁边坐着你的技术合伙人。


跟对产品一样,判断人专业素质好与差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没有基本知识,这种判断无从谈起。


因为转身他们就会对旁边的人说:“这人真好忽悠,啥也不懂。”


3. 在随后的工作里,更好地与团队合作,跟用户沟通

你不必记得某个库 API 的每个函数,但你“隐约知道它的存在”,能帮你在讨论细节可行性时,随手 Google 到数个可能的参考方案;


你不必精通 PS 所有快捷键或能用像素眼来纠正一个对齐或配色,但如果你熟知大体的设计标准和控件选型,总能在构思原型时选择恰当的交互选项;


如果你是做硬件的,大概知道有那些模块、那些组件、那些材料,能帮你在和团队沟通时,提出不那么愚蠢的问题;


如果你是做服务的,你见识过各种竞争对手乃至国内外的服务体验之后,总能在关键时候提供更多灵感;


和用户沟通时,如果你对整个行业的可选产品还没有用户精通,你何以说服他们认可你要做的东西?


当你发现你的用户对功能细节懂得比你多的时候,而你对他们的痛苦一无所知(多半一开始是这样),何以做出让他们觉得尖叫的产品?


花上六个月或一年能学到很多东西,带来的价值,将持续很久。也别说自己没时间,这些时间不投资,将来你损失的,是很多人的时间。


以及很多很多钱。


如何向靠谱的人卖掉自己?


说到最难的部分了。


天使投资人:“方向想法不错,你有团队吗?有团队我们就投。”

你想招募的牛人:“拿到投资了吗?有投资我辞职加入。”

“……”。

然后,很多事就没有然后了。


钱和人,先解决哪一个?


除非你履历金光闪闪一声吆喝一堆土豪给你砸钱,从人上破题,一般胜算更大。然而这,几乎是经典的销售过程,卖的东西:你自己。


拿什么卖?你的教育(学校内外的自我学习),你的工作背景与业绩,你的技能,你的品味,你的人品口碑社交关系,你的创意,你的外表气场,你的一切。


怎么卖?

充分准备

优秀靠谱的人都很忙,没空浪费时间,你最好先准备好这些东西:


想清楚要干什么


花时间把给投资人的 bp 修改成适合潜在合伙人看的,产品部分更细化。给予前置信任,别把草稿当宝,你的所谓机密,其实几个月后你自己都会当笑话。如果你们谈论产品时对方表现出对细节的强烈兴趣和实现冲动,恭喜你;


薪酬、预算与股权框架


可以不准,肯定不准,可以沟通修改,但要有;


职位描述


最最重要的文档!越精细越专业,说明思考越清晰,筛选到符合要求人的几率越大,但注意保留灵活空间,别犯低级错误(技术、设计上的)如何起草?和团队合伙人沟通,请教可靠专业人士,反复修改打磨更新;

插一句

没有之前那些知识积累,能写出你想吸引的人一看就“心有灵犀”的职位描述就不太可能。别小看这些细节,对细节的敏感度反映了专业水准的高低。


注意这不是“ 文案(copy)”,这就是这事本身(the shit)。写不出来,说明没想清楚。都没想清楚要什么样的人,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工作环境介绍


硬件、软件、工具、技术选型、近期规划。和团队工作时,逐渐建立。不需要在招募信息里披露,但你要能在面试时随时拿出来。

建立自身价值和吸引力

之前总有些朋友说:“你们要遇到面试觉得不错的人但是不符合要求的能否推荐到这里来看看?”。


面对这种友好请求我很无奈,这种提问背后存在的逻辑是:


“靠谱的人就像砖头一样,随处适用。”




从大的层面说

一个工作或创业机会应给予成员两方面的利益:


个人发展(能学到东西,能力提升,自身价值提高)

物质回报(能挣到钱,与同类有比较优势)


处在不同人生职业阶段的人,对二者侧重会动态变化。当然最理想是二者兼备,次之就是二选一,最次就是二者皆不理想。


小的层面

一个人可能对于某种技术、某类行业、某种产品、某种环境、某种团队气质,有非常具体独特的偏好和适合度。


这种适合度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稍微换一个环境,他们可能就非常不满,或他们的潜力就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意味着这是个双向匹配度的问题。


问问自己能在以上方面各提供什么价值,列出来,看能否与想吸引的人的期望相匹配。不匹配,再想。


这就是我一般不轻易推荐人的原因:不匹配的推荐是对双方的不尊重。尤其是对主动来寻求机会的优秀候选人,TA 心动的是你们团队,但你把 TA 拒了再推荐给别人,Oh……想到别的什么没有?


主动!主动!主动!

不够主动,是找不到理想成员的最常见原因。


是的,你觉得自己优秀靠谱,放弃了优越环境出来做点事,创意牛逼前景巨大,“就差个程序员/产品经理”改变世界了。但你不表达不出声,就希望所有人都瞬间关注你,靠谱牛人从天而降?


这是个无比拥挤的世界,很多事不是有钱就买得到,人尤其是。哪怕你已经拿到投资,打开招聘网站你会看到乌泱泱一大拨公司疯狂招人,上来就25K*16 薪起,2 年就是“资深、高级”(看着自己 8 年经验有没有觉得自己是古董了?),成熟大公司更夸张,各种豪华环境。看看羞涩预算,傻了吧?




所以一定要做出时间预算,花大量时间来研究物色你欣赏的人,随时主动出击。因为优秀的人往往并不需要频繁出来找工作,哪怕心中有冲动,也并不知道你的存在。你们就像在黑暗森林里的两颗恒星,你不发信号,人家完全不知道你的存在啊。


主动搭讪自我介绍

主动约出来聊天

主动展示价值和吸引力

主动询问核心诉求和在意关键点(可能很多点是你意想不到的:比如电脑配置和离家近)

主动调整策略,能妥协的妥协,能承诺的承诺,说到做到


以上几点,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卖出自己”的过程。难怪人说 CEO 最好是具备超强销售和说服能力的人,如果实在没有,找个具备这种能力的合伙人吧。


如果你发现用尽方法都无法组建团队,那可能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让我想起那个屋子里最笨的人的笑话)组建团队并且持续高质量地组建团队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三大能力之一。

从哪儿找靠谱的人?


以下是经过检验的早期团队组建渠道,其有效性逐级递减。仅限互联网早期创业团队,其他行业、阶段可能完全不适用。

1

前同事/极熟的个人朋友


你们认识或共事很多年,对各自性情优缺点都非常了解,欣赏其长处,对缺点也能够包容。所谓技能互补,臭味相投,合作起来当然更顺畅。

2

第1种人的推荐介绍


基本上是你认可的人所认可的人,专业性上应有保障,但相处和风格上,需要更多考察沟通,主动邀约聊。

3

微博/Twitter


最好是你关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人,你对其兴趣专业性和价值取向有足够认同,约出来聊,往往有惊喜,当然,保持大部分人聊完觉得“你们最好只做朋友”的平常心。

4

博客/专栏


什么?现在还有写长文的人?那得多爱思考爱学习啊是吧。当然,专业性的东西应多。一篇深思熟虑细致严谨的文字反映的应是思考的深度,尤其是对非职业写作人士而言。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人,从来不写东西。

5

产品


如果你有欣赏的产品,然后碰巧你发现它是独立作者作品,你尽可以主动去联系作者,约来电话或面谈交个朋友,看看有没有火花可以碰撞出来。


但据我观察,独立开发者往往桀骜不驯不屑于合作,他们多数希望永远以自由无拘束的小作坊一直存在下去,那样也很好。要小心翼翼地与这类候选人沟通,观察其人格成熟度、合作能力与品质,是否符合你们团队风格,一定慎之又慎。

6

微信(?)


除非你确信你的联系人里有你心仪的人选,否则还是别污染大家朋友圈了,相信随机性跟买彩票一样低效。朋友圈不是一个适合发招聘广告的地方,真的。

7

github/dribbble(谨慎)


传说中全球最大好基友交友网站,在这两个地方寻找合适的人选,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和眼光,如果不是技术设计出身的朋友,沟通起来会比较困难,且会闹笑话,所以还请谨慎。


微博上天天有人贴 github 猎头笑话,而 dribbble 其实只是一个大家贴飞机稿的娱乐场所,基本谁贴几张图都会得到一堆礼貌的:“Nice!”、“Awesome!”、“牛逼!”、“德味”,别太当真。

8

招聘网站


对一穷二白没空搭建官网的早期团队而言,是很好的招募信息维护和展示平台,但仅此而已,目前已相当拥挤,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你主动投入时间(即你每天在上面花 2 小时还是 5 分钟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个人试过几乎所有针对创业团队的招聘网站,曾经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刷新在所有网站的信息。预算充足的话,可以试下付费服务,但别抱太大希望,只适合较初级职位。


还有一些反向人才拍卖的网站,其定位并非针对创业团队,用这些网站的求职者多半也不是创业心态,更多是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别花费太多时间,会被气死的。

一些小经验

安排足够时间


招聘不应是你最想摆脱的杂事,不是一块你用完就扔到角落的抹布,招聘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工作,跟融资和产品一样重要的工作,绝不可外包或委托。

(另外:20 人以下就别设单独的HR了,那只会快速降低团队水准。)


规划时间


重要职位最少要留出 2 个月的提前量,从面试筛选到从前单位离职到入职,充满变数,请做好被最后一刻放鸽子的准备并面带微笑。


快速决策及时回复


尤其是面试后觉得对方不合适的时候,一封及时的回复总是更有礼貌的表现。记得,你是跟别人在争抢少数几个人。


先单独面试、再集体面试征求所有人意见、再单独沟通:小团队,必须确保“所有人都不反感”新成员的加入。最好请候选人来办公室看看,一起吃顿饭,给予候选人充分提问了解团队风格、技术方向的机会,同样重要。


选最合适而非最好


“我们只招最优秀的”,这个常见的新手错误事后往往会让团队付出惨重代价。够用有潜力,即可。


别迷信“全桟牛人”


这是非技术出身朋友的常见误区,这种技术社区自己发明的庸俗标签被妖魔化且误读了,真正到后面就知道:全桟最多只改进质量,而不一定保证速度。分工基础上的良好合作,更重要。


使用整个人


这是与知识工作者合作最重要的原则。


有太多与技能同等重要的品质被忽视:学习能力、好奇心、过往积累的教育与人生经历、热情、与现有成员的独特化学反应(相互激发和相处模式)、独一无二的审美眼光或产品视角。


这些简历上难以展现的元素,应充分洞察,它们往往是一个成员能带来的最重要价值。不去充分挖掘,并创造条件让新成员发挥到极限,就是你的水准太差了。


延展书单

创业的路上,什么最重要?产品,钱,还是团队?书单君选的是团队。因为,我们都很孤单。没有团队,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不能帮你从0到1;公司变大,团队人才流失,再好的企业,也终将从1到0。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的到来,好的人才也越来越难找,Horace的分享,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于如何寻找靠谱牛人,书单君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合伙人:如何挖掘高潜力人才》

费洛迪

中信出版社

关于作者

本期的分享人Horace,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3岁时,创立了CCP中国,负责业务发展、产品本地化与运营、团队管理等,有10年互联网游戏业经验,目前正和他的团队在开发一款社交类产品。这篇文章,首发在知乎上,书单君获Horace授权刊载(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