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过去几年全球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联合国统计,到2050年,全球大概62亿人口会从农村搬到城市里。这个增长主要是因为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像中国、印度,选择搬到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城市越大,吸引力越强。吸引力越强,人口增加就更多,对于交通、学校、医疗各方面会有怎样的要求?像上海,大家知道,人口密度已经非常高。如果人口继续不断增加,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来听听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副主席吕庆耀怎么说。
洛杉矶“摊大饼”在中国行不通
1920年代到1930年代,建筑学家柯布西耶提出了“明日之城”的概念。在“明日之城”中,人们都居住在郊区的低密度住宅里,汽车取代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洛杉矶,城市以“摊大饼”的形式,建造低矮别墅,很少有高楼大厦,越扩越大。
这个模式搬到国内会变成什么情况?中国境内大城市的人口数量远胜于洛杉矶,采取这样的模式,导致的城市拥堵也将比洛杉矶更严重。按照中国的密度人口,以洛杉矶的模式继续发展下去,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同时,洛杉矶的人均汽油能源消耗量是比较高的,相比之下,中国香港是全球大城市中人均汽油消耗量最低的地方。
这有赖于香港的TOD模式。香港有大型的地铁交通枢纽,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人们住在地铁线旁,可以很快从A点坐车到B点。这同样也节省了人们的时间——相比住在洛杉矶的美国人,因为交通的便捷,香港人每天可以多享受3小时闲暇。
TOD模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上海来说,香港郊区新市镇的建设,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一是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线,使得在市中心上班的人群就算是住在郊区,也不用每天花太长的通勤时间;二是通过混合用途,高度密集的地铁上盖物业开发,为郊区生活创造与市中心无异的商业、教育、文化等公共配套设施,让住在郊区的居民可以就在自己住的地方找到日常所需,而不一定要到市中心去。
这种开发在疏解市中心人口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限制城市用地的无序蔓延,保护生态绿地和大量可亲近自然的休闲度假场所。上海目前城市用地的蔓延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郊区生态环境也面临着风险,因此发展TOD这种集约化的空间形式,对平衡人口增长和生态保护来说,对上海是有意义的。
正在建设的莘庄地铁上盖项目,正是TOD模式的集中体现。莘庄上盖TODTOWN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包含高低层住宅、酒店式公寓、办公大楼、星级酒店和大型商场;同时也有各种公共设施,包括空中花园、博物馆、娱乐中心、幼儿园等。TODTOWN的交通规划又能梳理莘庄站的交通功能:人行绿化平台连接南北广场,缩短步行距离;人车分流后,区域的交通网络效率也得以改善。
实际上,TOD发展模式不只是国内需要、一线城市需要,伦敦、纽约、香港都有这些问题,全球范围内,TOD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已建成的市区也可用TOD开发
对于人口密度高、已经建成的市区,中国香港和东京也有一些TOD的建设经验可供上海参考。
比如港铁在香港湾仔站的囍汇项目,就是以小规模的项目逐步改善地铁站与周边公共空间、建筑的关系,逐步优化设施布局。通过“囍汇”这一住宅项目,为密集的城区重塑了一条商业步行街,保留了原来“囍帖街”的特色;并将另一条街道上的垃圾站纳入建筑内部,拓宽人行空间。这种渐进式的再开发,可以用相对较小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得到TOD模式的好处,对周边城区的影响也相对可控。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则是结合地铁站的建设,将原有旧城进行成片的更新再开发。六本木新城在办公大楼中引入艺术展览空间、建设地面户外花园,大大改变了旧城的形象和功能。这种模式有利于形成整体性的空间环境和综合性的功能组合,并显着改观城市的景观和空间,但需要大量一次性的投资,开发过程也比较长。
还想强调,这些TOD的开发不应该仅仅只考虑商业和住宅,还应该包括学校、文化和社会服务设施,才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在旧城区的更新再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化要素的保留,这点在香港以前的开发中做得不够,造成很多遗憾,最近才逐渐成为共识,希望上海在现有新天地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