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污染夺走了什么

 不曾活在传说中 2015-08-21
       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
  光污染带走了什么?问题似乎不仅仅是“星空没了”这么简单。
  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
  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
  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灯光与星光的博弈(拍摄地点/土耳其布尔萨)自19世纪电灯开始普及后,星光与灯光就在不断进行着博弈。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站在乌鲁达山第三高峰——海拔2536米的Karatas峰上拍摄的。在这个视角中,空中的银河系及附近的星座清晰可见。如果从山上走进山谷,就无法拍摄到这样的美景了,因为那里的星空已经被夜景照明所遮蔽。山谷中的城镇位于布尔萨市附近,夜景灯光向周围肆意散射,几乎已经淹没了远处的地平线。摄影/Tunc Tezel
  带走了美轮美奂的星空
  约翰?波特尔暗夜分类法,也是光污染(光害)等级表,数字越大,光污染越重
  1 黑,天空完全黑暗的观测点,可以看到黄道光、对日照和黄道带;肉眼可以直接清晰地看见三角座星系;在天蝎座和人马座之间的银河亮到能在地面上投出事物的影子;容易看得到大气光。
  2 灰,典型的真正黑暗的观测点,沿着地平线,大气光微弱可见;肉眼容易看到三角座星系;夏季时,可以看见银河的大多数结构;出现的云看上去就像是星空中的黑洞。
  3 蓝,乡村的星空,在地平线处会有一些光污染迹象;近地平线处的云被微微照亮,在头顶上方的云则是暗的;银河仍有丰富细节;肉眼仍能明显看见星团;用眼角余光法也能很容易看得到三角座星系。
  4 绿-黄,乡村/郊区的过渡带,在地平线上方的多个方向上可以看见呈拱形的光污染现象;黄道光依然可见;地平线上方的银河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橙,郊区的星空,只能在春秋季节最好的晚上才能看到少许黄道光;地平线处的银河非常暗弱甚至看不见,云要比背景天空更亮。
  6 红,明亮的郊区星空,无法看到黄道光了;仅在天顶方向才能看见银河,肉眼只能较清晰地看见仙女座星系。
  7 红,郊区/城市的过渡带或满月时,整个天空呈现出浅灰白色;在各个方向上光污染的强光源都清晰可见;银河已经看不见了;肉眼勉强可以看见鬼宿星团或仙女座星系,但非常模糊;云非常地亮。
  8 白,城市的星空,天空发出白色、灰色或橙色的光,亮度足以让人阅读书籍;只有在最好的夜晚,同时观测者亦要有足够经验,才能用肉眼看到仙女座星系和鬼宿星团。
  9 白,市中心的星空,整个天空被照的通亮,只能看到月亮、行星和一些最明亮的星团。
  2009年,澳大利亚《宇宙》杂志报道,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70%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中,20%(美国67%、欧洲50%)的世界人口,在夜间已经无法用肉眼看到银河美景。该报告的作者称:“人类正在失去美丽的夜空,而正是人工照明导致星空消逝。”
  致我们远去的视力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研究发现,荧光灯的频繁闪烁,会迫使瞳孔频繁缩放,造成眼部疲劳。现在,灯光的不合理使用已被证明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
  伤及其他生物种群
  奥地利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广告灯箱可导致35万只有趋光特性的昆虫死亡。猫头鹰、蝙蝠、负鼠和獾等夜行性动物在光环境下将变得惊慌失措,无论是觅食繁衍还是藏身避险,都会更加艰难。夏秋季节,过去常见的萤火虫,如今已经在许多城市中绝迹。彻夜的光扮靓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却让萤火虫彻底失去了繁殖条件。

  白天的光污染——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最初带来的是现代色彩与时尚光环。但是,玻璃幕墙反射所产生的噪光,会导致人产生眩晕、暂时性失明,因此引发事故。

  此外,玻璃幕墙还是能源消耗大户。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夏天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每5平方米的采光面积就需要用一匹的空调来抵消,耗能量是普通建筑的4倍!
  呼吁:我们可以改变
  看看美国人民的成绩:在美国大片中,我们常常看到灯火辉煌的纽约市中心。在电影画面的影响下,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真相是,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有着严格的规定,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报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在时间上,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可以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此时可能会错愕,因为这不是想象中的世界大都市。
  快速崛起的中国,在普遍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利益的同时,呼吁关注和保护星空,同样具有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意义。OFweek光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