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年前的成绩报告单

 苏迷 2015-08-21
七十年前的成绩报告单

 
  □梁怀白

  我有一套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成绩报告单,最早的一份,距今已有70年时间了。
  我生于1938年12月,在虚龄8岁即1945年9月上小学读书。当时我家住在山塘街半塘桥堍,读的学校是“吴县虎邱半塘中心国民学校”,校址在山塘街564号,比我家门牌少94号。现在我存有的最早的一份成绩报告单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系用蓝色油墨印在一张32K薄纸上的,标明“民国34年度下期”,即公元1945年学年的第二期,至今相距70年。
  这份成绩单上的内容有科目、项目和成绩,以及操行评定、体格评定、服务勤惰等类目。其中科目有国语(分为读文、作文、写字)、算术、常识、劳作、美术、音乐、体育等七门功课;项目分为临时测验、学期终了测验、本学期总成绩,还有个总评。
  这份成绩单有几个特点:特点之一,当时记载成绩不是用分数,而是分为★、上、中上、中、中次、次、七等,成绩单右下侧有“记分标准说明”,即★为90-100分,上80-89,中上70-79,中60-69,中次50-59,次40-49,?为0-39分。我的成绩有4颗★,6个“上”,9个“中上”,11个“中”,总评为“上”。成绩单上有一项写明“本级共有学生163人,该生成绩列入第4名,下学期在二年级上课”。
  特点之二是,这份成绩单是刻钢板用蓝色油墨印在一张薄薄的32K纸上。学校图章是长方形的,分为三行,第一行字是吴县,第二行字是虎邱半塘镇,第三行字是中心国民学校。
  特点之三是,成绩单下端印有“级任”“教导主任”“校长”以便加盖印章。当年称为级任老师的即是现在的班主任老师。成绩单右侧印有“家长盖章”,即是请学生家长阅后盖章。
  到了小学二年级,成绩单发生了一些变化,其特点是改为32K铅印的成绩单,分数的记载改为“超上中次劣”,记分标准说明,超为80-100分,上为70-79分,中为60-69分,次为50-59分,劣为0-49分。我保留的成绩单说明我读的二、三、四、五年级均沿用“超上中次劣”的记分方式。
  苏州于1949年4月27日解放之时,我虚龄12岁,正在读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解放后,学校名称改为“苏州市立虎邱中心国民学校”,在五年级的成绩报告单上,写明公元一九四九学年度第一学期,记分标准也作了修订,超为85-100分,上为76-85分,中为60-75分,次为50-59分,劣为0-49分,而从成绩单上看,从五年级下学期起,学校记载成绩时,既记“超上中次劣”,又记分数,双管齐下。直到六年级上学期则改为全记分数了。
  小学毕业后,我上了私立苏州虎丘初级中学,因为离我家比较近,收费也不高,校址就设在虎丘山脚下李鸿章祠堂内。初中毕业时,当年考技校的学生比较多,因为三年毕业后就可以分配工作,当个技术工人。正好上海机械制造专科学校在无锡设点招生,我和一位同学乘轮船到无锡报考,可惜没考取。按照当时就近入学的原则,后来我被苏州市第五中学录取了。
  对于初中和高中的成绩报告单,我觉得有三点要加以说明。一是我在初中学的是英语,而到高中则学的是俄语,因为那时中苏(原苏联)友好处于蜜月时期。二是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起,分数记载把“百分制”改为“五分制”,一直到我高中毕业,这也是学习“苏联老大哥”的教学方式。三是高二时起,成绩报告单从一学期一份改为一学年一份,第一学期结束发给你,下学期开学报到时交还学校,到学年结束再发下来保存。
  综上所述,我现有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保存的学期、学年成绩报告单以及期中、暑期补习成绩报告单共20多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放前四年和解放初期及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模式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我愿意无偿赠送给苏州市教育展览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