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合一”让我们的修行更接近大地

 silence_33 2015-08-23

作者:夏夕光(dreamhigh6002)

编辑: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大学》有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认为,若想修身,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几个步骤,最后才能达到最高的修身境界。


然而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是不能分开的,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


“知”是什么,即所谓“心即理”、“致良知”,“知”是我们的良知,与天理一致。

“行”即是要我们根据心中所知做出相应的行动。


“知”与“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属于心与灵的范畴,“行”属于身的范畴。心与灵有了完善自我的意向,身就要在当下做出行动,这样,身就达成了心与灵的愿望,身心灵便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王明阳

“知”与“行”是一体的,不能分离,但重点在“行”。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修行人中,有的人养成了“灵性知识收集癖”,他们一本接一本地看灵性书籍,参加一个又一个课程,以寻求灵性的解脱,但却偏偏将实在的生活放在一边。这个现象我想就是胡因梦所介绍的“灵性逃避”。实际上,在心灵上有困惑的人本就有偏内心化的倾向,而这样的“灵性逃避”只能让这些人在头脑的世界中越陷越深。不如带着灵性的洞见,投入地去生活,通过行动获得内心与外界的平衡。


《大学》所说的修身方法,类似渐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然而,光是“格物”一项就能穷人毕生精力,若是一项项做到,用梁启超的话说,“那么诚正修齐平的工作,只好待诸转轮再世了,所以结果是泛滥无归宿。”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却是顿悟之途。


知行合一


做到“知行合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地是它没有玄奥的说教,只要你跟随内心的最高指示,落实到行动上则可;难的是真正的践行“知行合一”,需要彻底打破小我的伪装,而这,是灵修至难的一个关键。


通过在生活中践行“知行合一”,你可以通过“行”更深地领悟“知”,而且只有“行”过的“知”才是“真知”,而这真正的“知”,也就是顿悟所得。“知行合一”让我们的身心灵都与天理一致,如此,上天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味地追求“知”使我们的心灵飘在空中,无所依傍,而配合了行动的“知行合一”让我们的心灵像一棵大树,在望着天空的同时,深深地扎根于大地。


要知道,根扎得越深,树长得越茂盛。


本文系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网友夏夕光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