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全球化发展,语言消亡的事件频繁发生,“濒危语言”这个概念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濒危语言”的认识和概念界定,“濒危语言”是指少年儿童已不再使用、将在一两代人之内消失的语言。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现状,有助于政府和全社会重视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维护我国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现有55个少数民族、120多种语言,其中常用少数民族语言就有80多种。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农村和民族地区开放发展的加快,一部分民族语言逐渐丧失其功能,民族语言使用者越来越少,使用范围越来越窄。而随着使用民族语言的人口年龄越来越老,有些濒危语言还面临着变成“濒绝语言”的危险,即在20年之内消亡,从而不可挽救。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我国120多种语言中,有20多种、即近20% 的语言,将在未来20年至50年间完全消失。据初步调查研究,有几种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在完全失去交际功能的状态,如满语、赫哲语、塔塔尔语、畲语等。而仡佬语的“阿欧”方言、南部土家语、达让语、格曼语、黎语加茂(台)方言和杞方言、布央语、仡佬语多罗方言和哈给方言、炯奈语、京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等语言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将在20年左右退出我国历史舞台。这里以满语和土家语为例,来分析一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现状。
目前,满语只有个别村子的少数人使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达满柯友谊乡三家子村是目前满语口语保存得较好的地区,村里还有三位真正会讲满语的老人。1961年,三家子村有101户、419人,其中满族80户、355人。当时,村里50 岁以上的老人满语讲得好,有的甚至听不懂汉语,只用满语交流。另外,有108名20至50 岁的中青年人和189名20 岁以下的人是满、汉双语使用人群。这一阶段的语言使用状况为:村里绝大多数人能够使用满语进行交流。无论在社会交际中还是在家庭交际中,满语都处于优势地位,满语的语言功能强于汉语。1997年,全村有280户、1061人,其中满族137户、444人。到此时,村里满语说得流利的只剩27人,满语会话全能听懂、会说大部分的有16人。无论在社会交际中还是在家庭交际中,汉语都普遍强于满语,满语只在少数家庭中具有交际功能。一些基本交际词汇都需要用汉语进行表达,只有个别老人满语强于汉语。而到了2002年,全村就只有3位70岁以上的老人能流利地讲满语了,能听懂全部满语、会说大部分满语的只有15人,满语进一步失去了其交际功能,即使在家庭内部也不能用满语进行交流,之前的满语使用者已经习惯于使用汉语交流,有些满语词汇需要经过别人提示或经过回忆后才能想起。如今,满语在当地已经不是一种交际工具,而只是人们记忆中的语言了。值得注意的是,村里这三位会讲满语的老人均已年过八旬,一旦这些老人去世,就意味着满语将彻底消亡。
在我国,土家语的使用人数也越来越少。1900年,有40万人使用土家语,1950年降到20万。改革开放以来,土家族兼通汉语和土家语的人数在迅速增长,土家语退居到次要的位置,当前土家语的使用人数为6.5万。同时,土家语使用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从使用土家语的人口情况来看,极少与外界接触的土家族老年妇女,她们只懂本族语言而不会说汉语;有的中年人虽然通土、汉双语,但在对外交流时多使用汉语;青少年基本不会说本民族语言。另外,土家语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小,仅局限在土家族聚集区内或是家庭内部,很难进入学校教育、公众传媒、经济贸易领域。
泰国模式带来的启示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意味着文化的多样性。一种语言消失了,以这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也会随之消失。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是在诸多文化模式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下完成的,保护民族语言也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是维持世界文化发展的活力。泰国保护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成功政策和措施,可以为我国带来一定的启示。
泰国除了有主体民族泰族外,还有山地族、老族、马来族、高棉族、拉祜族、阿卡族、克伦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以山地民族语为例,可以一窥泰国政府保护民族语言的经验。泰国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其中,泰北地区居住着57.1万余名山地民族,占泰国人口的1.0% ,为泰国山地民族的主体。起初,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为少数民族提供平等的生存技能,也为了让少数民族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泰国政府在山地民族中普及泰语,用泰语为山地民族编制教材,让山地民族在学校接受泰语教育,山地民族语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其交际功能也越来越弱,几乎处于濒危状态。随着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山地民族的神秘生态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旅游吸引力, 山地民族手工制作的旅游纪念品在曼谷、清迈等地的畅销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旅游收入,使泰国政府看到了山地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价值,看到了山地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经济效益,并由此开始保护民族语言。泰国政府在开发山地民族旅游业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山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资源,宣布在政治上忠于国王、国家和有关政策及有关法律的前提下, 山地民族有权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泰国对山地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实施,包括政府项目、王室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民间项目等,其具体内容依项目管理有所不同。通过各种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唤起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并掀起了民族语复兴运动。
借鉴泰国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我们在保护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大力推广双语教育,在各民族之间通过双语教学,让少数民族既掌握汉语普通话,具备与外界交流的技能,又保留本民族语言,成为双语双文化人。第二,鼓励少数民族热爱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鼓励他们在家庭和社会内部多说本民族语言,树立对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并把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传承给下一代人。第三,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经济,通过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传播,让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产生经济效益,从而让少数民族看到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并更加热爱本民族语言,自觉地使用本民族语言,延缓民族语言的衰退期。第四,国家应该为保持民族语言活力、延缓民族语言衰退的研究项目和措施大力提供财政支持,发挥各领域、尤其是学术界和民间的力量,联合保护少数民族濒危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