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系列(27)——金河街的昔日风情(一)
老成都历史上曾经是一座“水城”
成都街巷系列(27)——金河街的昔日风情(一)
说到成都的金河街,记得我在2008年的夏天,曾写过一篇关于成都金河的兴衰历史的博文,今天展开来说的金河街,只是当中有代表性的一段分支而已。
如今沿着成都内环线,可以举出一大串以河流、池水、桥梁命名的街道,但要想看到流水的影子几乎不可能。城区不少河道、池塘已成为历史,曾经穿城的御河、金河被改建为防空地道,三道河被截流,白家塘、王家塘……只剩下光秃秃的地域名字。在靠近新南门的上、中、下莲池街,能看到的只有拥挤的马路;而在天府广场周围,金河街、小河街名字尚在,但河道已经早就不见踪影了。
成都今天究竟有多少河流存在?据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副会长张承昕透露:目前成都外环线以内各种河渠还剩七十条,其中包括西郊河,总长度412公里。不过,成都内环线以内河道几乎为零!在一张《成都市中心城区河道现状图》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即便是流经成都市区外环线内的七十条大小河流,部分河水已断流,有的河道缩减、塌陷,处于消失的边缘。张承昕说:御河、金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改建为防空地道,三道河被截流,蒋家堰、砖头堰等或填埋,或被部分加盖后消失。
古成都在唐朝时期原名“罗城”,最早有4条河贯穿东南西北,分别是府河、南河、金河、解玉渠。它们构成了城下之濠,以巩固成都城防。现在天府广场的位置在若干年前,曾是一个方圆数公里的天然湖;从唐宋直到近代,在青羊宫附近,都是浣花溪流域,还保留着“家家流水,户户炊烟”的景象。历时千余年,只有府河、南河保存至今,金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改建,等于废弃;解玉渠消失得更早,元朝就没有了。
然而历史上,成都曾经是一座“水城”。据明代成都知府刘侃在《重开金水河》中记载:“金水之漪,洋然流贯阛阓(街市),蜀人奔走聚观,诧其神异。由是釜者汲,垢者沐,道渴者饮,洸者洴澼(漂洗),园者灌。濯锦之官,浣花之姝,杂沓而至,欢声万喙,莫不鼓舞。”
展开一张《成都光绪三十年城区图》,上面介绍了成都历史上河流的分
布。其中,建于唐朝晚年的金河是成都地理坐标和历史文化的象征。金河全长5公里,穿城而过,今天的青石桥曾横跨金河,相当壮观。另外还有御河,是明朝蜀王修建的“皇城河”,足有两公里长。御河和金河流经城中心,当时由一条小河相连,还可以通行小船,附近的街就叫小河街。
民国时期的成都是“穿城九里三,围城四十八(里)”,桥多河多,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威尼斯”;现在成都饭店的位置,这里曾经就是“水碾河”流经的地方,而成都饭店原址上就有一个很大的“碾房”,里面有水车,人们在里面碾米、做挂面,全靠水做动力。水碾河由北向南流到九眼桥,差不多六七公里长,河宽六七米,水很清澈,夏天下河游泳、洗澡成了孩提时期的小伙伴们每天的必修功课。还有青石桥街,青石桥早年是成都有名的城内水码头,两边全是商铺,很多船运客商在这里交易后,通过水码头运输物资。但如今这里四周高楼林立,惟一有个水产品市场,似乎在证明这里曾经有水的存在。
遗憾得很的是,成都的许多城区河道,如今已消失殆尽。特别是御河和金河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中都修成了防空地道,小河街也只剩一个街名了。《成都光绪三十年城区图》上还清晰显示,当时的半边桥、龙王庙旁边都有河水流淌,一些沿河地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池塘。在从事多年河流与生态研究的张承昕看来,成都曾经是一座真正的水城,而今天中心城区水网几乎灭绝的状况实在让人扼腕心叹。
市民们都希望有一天,城市的脚下可以延伸出一条条河流,可以在上面划船、休憩,饱览沿河城市风光……一个城市少了水,就少了灵气,城市的生态、文化、休闲与情趣也没有了。二十一世纪初,有专家学者提出过“恢复成都千年水网,重现昔日“水城”风光。”的城市建设规划倡议,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城市生活的图画啊,可是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推进,人们一面填湖埋河,一边又构建人造景观。想要重塑当年“水城风光”恐怕仅仅是一个梦想的蓝图罢了。
下篇归入正题细说金河街上的民风民俗、时代人物。
贴几张旧时成都水网旧照,补充文字内容
民国35年成都市区详图
城边水码头上繁忙的航运
外河停泊的小船
内河的水上船运
搭客载货 水路出城
景点上候客的观景游船
拥挤喧闹的水码头(老照片)
南河边拉上水船的纤夫(老照片)
水车、碾坊
一派农家风情(老照片)
疑是江南小镇水乡
两丈宽的河道皆可行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