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传国学:论做事之”到“

 清澜茶馆 2015-08-24

一曰心到。“心”者,思维、智慧、情感者也,需“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到”者,道之致也。心到,乃是对社会人生之宏观认识,亦可谓之系统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人需在结束学业之前,形成基本的体系和立场,则进入职业之后,方无令之茫然、惊诧、绝望、愤怒等认知盲区的干扰。虽然在面对具体事务的时候,可能对其中奥妙后知后觉,但必非“不知不觉”。

二曰眼到。受视觉之局限,人之眼目,自然是微观体察之主要工具。眼到是第二层次,心到之处,眼不必到亦可察之,有道之人镇日睡眼惺忪,然人世百态无一漏过。然心到为虚,眼见为实,故亦不可不勤。眼到者,无非是检视心到之是非,补益事实之证据,组织做事之材料而已。人需在职业之初,勤于用目,积累闻见,才能正“道”之非,有“器”之用。

三曰手到。想到、见到,则首先付诸亲身实践。手到者,一为因循之规定动作,二为革新之自选动作。做到可以说到,但未必说到再去做到,即孔子所云“敏于事而慎于言”之意。职业中期,应做好“手到”之环节。与人交往,也宜看到问题后首先想到自己动手解决,而不是放弃或者推诿。

四曰说到。虽曰“言为心声”,但以之为诗尚可,以之为事,则非成事之道,反为败事之因。常见人想到即说到,甚或说到方想到,这只会欲速而不达。要知理想和现实之间绝非一语以为津梁瞬间跨越,必定要经过观察和实践两个环节。但“说到”亦不可全废,盖因方案需要讨论,经验需要总结,新生力量需要鼓舞。甚或,说到亦可延伸到“文到”,为垂前述“四到”之不朽,或补“四到”之不足。

说者,必言他人未行之事;手足,必为他人未见之物;眼者,必观他人未思之处;心者,必达他人未致之道。如此,庶几可不为可厌之人。

现下诸人,说到与眼到者多,手到与心到者少,皆因闻广力微、多学少思之故。吾辈若能心动眼静、手启舌封,则皆能致力于而有所建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