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市政府老楼华丽蝶变百年城市地标重写长春商务版图

 长春高中彦子 2015-08-27

老建筑不只是城市空间的座标,亦是城市历史的座标,因为市民的断层记忆在老建筑里找到茹古涵今的原始证据。

在长春仅有200多年历史的城市文脉图址上,原长春市政府办公大楼就是最经典的座标之一。

2006年,长春市政府南迁新楼,留下的老办楼将做何新用?无论长春人,还是跟长春老建筑有情缘的外地人,都有一股浓浓的怀恋与好奇的疑问。

“十年猜想”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从那时算起来,按中国传统的毛岁算,也有10个年头了。

用一句春节舞台流行语来说: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了!

原市政府老楼临人民大街一侧最醒目的广告牌赫然写着:“财金中心1号楼”。

原包围在墙面的蓝色围挡已经全部撤下,工人正凌空粉刷墙体,按照建筑原有风格进行修复装饰,大楼的六个圆拱型大门,部分大门也被刷成了乳白色,建筑物上的窗户也变成了红棕色的塑钢窗。

来往行人驻足观看,一边欣赏这座老建筑的风貌,一边回忆发生在建筑里的历历往事。

半个多世纪的长春行政中心

从1949年初到2006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已在此办公整整57年。

57年,政府没有换过办公地点,人们不能不感叹老楼的坚固。长春20任市长(包括特别市长、革委会主任)都在此办公,这里发生的每一个决策,都与这个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这里进出来往的人,发生楼里楼外的故事,有的记录在长春的史册上,有的在民间成为永久的传说。

在市政府老楼外,一位知情者指着人民大街上老楼的原入口回忆说:建国之初,长春市委与市政府都在这里办公,其中顶层(4层)为市委,1至3层是政府办公场所。而区别市委与市政府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委的工作人员由现在北安路上的门出入,而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则由人民大街上的门出入。

改革开放以后,长春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飞速发展时期。政府需要办理的事务以及政府的办事机构也在逐渐增加。虽然此时长春市委早已搬离,但四层的办公大楼还是让长春市政府内各机关感觉办公场地“捉襟见肘”。经过多年酝酿,1985年,长春市政府正式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将政府老楼加高2层。

国民党新编第一军的办公楼

1948年,在辽沈决战的重要时刻,战火燃至长春,那时这栋办公楼叫康德会馆,当时为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司令部。

从史料上我们看到,新一军就是大家熟知远征缅甸的远征军,抗日时期在广州组建,有着对英美抗日物资运入中国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困长春时,新一军军长是长春人熟知的郑洞国,就是那个后来固守“中央银行”而后又“被起义”的将军。建国后,郑洞国历任水利部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

原市政府大楼,地处中央街区,当年长春第一高

追根溯源,这栋被长春市政府作为办公楼的建筑物,叫康德会馆,始建1933年11月,一期1935年6月完成;二期1935年9月后建成,建筑面积8898平方米。伪“满洲国”成立后,各种财团、会社和各类机构租用的办公场所,由会馆管理方提供膳宿、清洁、交通、邮电等配套服务,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大厦。

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由日本三菱财团投资修建。 在设计风格上,属日式欧美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平面布局上呈“口”字“圈楼”结构,局部楼体转角处做圆弧处理,中间是室外采光井。在外装饰上,一层的“墙围”是蘑菇石贴面,其上通顶都是褐色拉毛瓷砖,四层之上是城墙垛口式的女儿墙造型。在楼内,设计了两部电梯,长长的楼道,不参照其外很难分辨东西。

此楼属于自己特色的地方,就是楼顶上的三层塔楼。此塔楼是一个主攒尖顶配以四个小尖顶的装饰造型。日本人称这是新京日式欧美现代风格的民间建筑中,唯一加入一些“兴亚式”元素(指楼顶的塔楼)的建筑。几个拱形大门,庄重厚实。

在当时的“满洲新京”规划中,康德会馆处于长春城市中心之核心地段。虽然只有4层,主体高20米,塔楼距地面38米,却为当年长春第一高!

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珍藏。80个春秋的沧桑物语,这栋楼因与这个城市的名人结下了不结之缘,而成为见证的有形物证,可谓价值连城。

如今,当长春正在激荡回响“中国梦”的旋律,这栋老栋将如何拥抱光辉灿烂的明天?

本文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