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佩衡医案---寒闭(误服蚕砂酒引发危证)

 负鹏载舟 2015-08-29

寒闭(误服蚕砂酒引发危证)

1924年2月,曾治一奇证,颇险。有姚姓之女,年十八岁,因上年患白喉证服寒凉药过多.以致信期不调,三、五月一至,时时“发痧”。此系阳虚血寒已极无疑。该女因天癸数月不至,用蚕砂二两泡酒服之,冀使通达,殊料服两小盏后,经亦未通,骤发危象。始延某医诊视,断言无救,未拟方而去。随即延余诊视之,六脉俱绝,唇爪俱黑,面目全身皆发青,牙关紧闭,用物拨开,见口舌亦青黑,四肢厥逆,不省人事,气喘欲脱。缘由体素虚寒,且服过量蚕砂酒,亦系寒凉之物,致成纯阴无阳之候,病情险恶。余始疑无救,然口中气息尚存,不忍坐视而归。若用他药,恐为时不及,急以上肉桂泡水灌之,偶咽下一、二口,觉气稍平。又速频频灌喂,喘息渐定,稍识人事,目珠偶动,呼之乃应。

继而复诊,脉仍不见应指。余思寻之,暴病无脉系闭,久病无脉乃绝。此乃暴病所致,肉桂强心温暖血分之寒,服之气机稍回,必有生机。约两小时方过,病者始能言语,言其周身麻木,腹中扭痛,忽而大泻酱黑稀便。再诊,脉隐隐欲现,色象稍转,气微喘,扶之以卧,试其舌,青黑冰指,乃以大剂回阳饮治之。

黄附片60克干姜20克上肉桂20克(研_束,泡水兑入)甘草10克

次日诊视,六脉俱回,轻取弦紧重按无力而空。唇舌青黑悉退,唯面部仍稍带青绿色,党头晕,体痛,腹中冷痛,喜滚饮。此阳气尚虚,里寒未净,宜击鼓直追,方能定夺。

继以上方加味治之,连服数剂,厥疾遂瘳。

天雄片60克 干姜12克 黑姜12克上肉桂心1 0克(研末,泡水

兑入)桂尖12克炒吴萸6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经 闭

宋××,女,二十七岁,河南人,住昆明郊区呈贡飞机场。患者禀赋素弱,婚后多年未孕。初始月经参差不调,每月均需用中西药物调治,方能应期而潮。但每次行经,量少而黑,少腹坠胀冷痛。如是两三年后,经血渐少以至闭结。

76后又继用中、西药物治疗,并行人工周期法以诱导之,前后内服中药百余剂,均未获效,迄今已经闭六年之久。患者予1959年7月到云南中医学院附设门诊部就诊。证见患者面色萎黄不泽,神情倦怠,少气懒言,毛发稀疏而焦黄。自月经闭止以来,常感头昏耳鸣,心中烦闷。日间困倦思睡,入夜又不能安眠。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腰膂酸痛,腿膝酸软无力,手足厥逆,少腹亦感冰冷不适。脉象沉瀒,舌质淡嫩,色黯夹瘀,苔薄自而润。此系元阳不足,冲任俱虚,血寒气滞,胞宫寒冷所致。阳虚生寒,气虚易滞,血寒则凝。血寒气虚,瘀滞难行,百脉不荣,经血无源,故而闭止,亦不孕育。故当温扶下元,温经活血,散寒暖宫。自拟验方益元暖官汤治之。

附片100克 当归15克 丹参15克桂枝12克 吴萸9克 炙

香附12克 细辛6克.赤芍9克炒艾叶12克 干姜15克

甘草9克

服上方三剂后复诊,腹部疼痛减去七、八,少腹冰冷感觉减轻,尚有坠胀感。食思增进,手足四肢回温,心中已不烦闷,夜已能熟寐。脉仍沉瀒,舌质淡,瘀黯稍减,苔薄白。

继上方温化之剂加红花5克以助温经活血之功,并嘱服药时滴酒少许为引,以促其温行血脉之效。告知患者,如服药后诸证均见好转,惟腰及少腹又复酸胀痛者,为月经欲潮之兆,幸勿疑误。

上方连服八剂,果如余言。于原方中去赤芍加川芎9克,阿胶15克(烊化兑服)药炉不辍连服五剂,经水即潮,先行者为黑色血块,继则渐红。次日,腰腹疼痛随之缓解,行经五日而净。继以八珍汤加香附、益母、炒艾等调补气血。

连服十余剂后,面色毛发润泽,精神眠食转佳。其后经信通调,应时而潮,一年后顺产一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