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飘摇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诗句,七百多年来,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回荡,在千百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回荡。这就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百代景仰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不幸被俘后,被押解在元兵水军船上路径珠江口的伶仃洋时,用一腔热血和生命写下的《过零丁洋》的诗句。 文天祥(1236——1283年)是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相传他在20岁进京考进士时,主考官曾把他考卷列为第七名报上当时的宋理宗。但宋理宗在审阅文天祥殿试对策时,看到他的名字叫文天祥,便高兴地说:“此天祥,乃宋之瑞也!”于是亲自将他的名字改为第一名。所以,有人说文天祥是宋理宗钦点的状元,朋友给他又取了一个字,叫宋瑞。 德祐元年(1275年)十二月,元朝军队已包围了南宋都成临安,国家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此时把持国家朝政的谢太后,一门心思准备投降元朝,派人将传国之玺呈送给了元朝将领伯颜,伯颜虽接受了传国之玺,但仍然要求宋朝必须派宰相一级官员,到元朝的军营面议投降一事。再刘梦炎、陈宜中二个丞相先后逃跑后,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文天祥被任命为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并接受谢太后的指派前往元军兵营同伯颜谈判。 由于文天祥不肯接受伯颜的无理要求,被扣留在元军营中,并强令他同已经投降的宋室宗亲们一道押解北上。不甘屈辱的文天祥,此时已打好主意寻机逃跑,他与同船的十一个人共同谋划,终于在船队停靠在镇江时,找到了一个为元军管船的汉人,此人虽身在元营却心向南宋,他只要求文天祥给他出具一张“批帖”,以示自己曾经报效过宋朝,便无条件地为他们找到了一条小船。这样,文天祥一行十二人终于逃到了还由南宋控制的真州城下。 但是,文天祥等人的赤胆忠心,却遭到宋朝一些将领的猜疑。他历经艰辛,一面打听追赶流亡的小朝廷,一面在沿途积极组织新的抗元力量。但是,由于,南宋小朝廷对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缺乏有力的支持配合,再加上元朝军队的猛烈进攻,最终使文天祥在海丰北面的“五坡岭”被元朝将领张弘范的部队俘虏。 祥兴二年(1279年)元月,在张弘范率领元军对南宋王朝进行最后的围剿时,文天祥也被挟持到了崖山。在伶仃洋海面,张弘范企图利用文天祥巨大影响,对南宋小朝廷劝降,文天祥拒绝了元军的这一要求,并用这首《过零丁洋》诗作答。张弘范读罢这首诗后,不由得失声赞叹,连称“好人好诗”,对文天祥的劝降不再勉强。 在这种情况下,张弘范只得将文天祥的表现上书朝廷,听取忽必烈的处理意见。四月十一日,忽必烈下旨将文天祥一行送往大都(今北京),五个月零十天后,文天祥一行终于达到了大都城。这个时侯,南宋最后一股残余势力也被元朝军队消灭,忽必烈下旨加紧对文天祥进行劝降工作,以期让他为元朝服务。 元朝首先采取的是让文天祥的两个女儿柳小娘、环小娘同父亲见面,然后又让已投降元朝的原宰相刘梦炎前来劝降。当刘梦炎遭到文天祥一通唾骂后,元朝又请出了过去的宋恭帝赵显。君臣两个在这样特殊的场合相见,其心情是何等的痛苦。然而,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文天祥仍然劝说赵显重返南方,重新竖起抗元斗争的旗帜,使元朝利用赵显充当说客的计划落了空。 尽管文天祥同元朝毫不妥协,但元朝未放弃对他的争取。在多次劝降无效后,文天祥被关进了兵马司的一间土室,在那整整囚禁了他二年多的时间。就在这个条件恶劣的土室里,文天祥历经严寒酷暑,雨雪冰霜,在难以忍受的煎熬中,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辉煌诗篇——《正气歌》! 文天祥在诗中一口气列举了历史上12位临危不惧、正气凛然、永垂青史的人物。在诗中清楚地表明:正气的巨大力量,使得地维赖之以立,天柱之而尊;人世之所以能够维持,全凭道义为其支柱,而道义的根本就是正气。文天祥就是凭着这股正气,在阴暗潮湿恶劣不堪的牢房里,度过了四个春秋与寒暑,居然安然无恙,百病未生,创造了人间奇迹。 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八,忽必烈亲自出面,做最后一次劝降。当文天祥被带进大殿见到元世祖忽必烈后,只是做了个长揖,而不肯下跪。他朗声说到:“宋无不道之君,臣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宋亡,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忽必烈说:“你只要用对待宋朝的忠心来对我,我封你为中书宰相”。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那有服侍两朝的道理。现在我只求一死,在没有什么可说了。” 元世祖忽必烈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终于决定处死文天祥。初九这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纷纷赶来,刑场竟汇集了一万多人,只见文天祥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向旁边的百姓打听那一面是南方,百姓指给他看,文天祥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说:“臣报国至此矣!”之后他又提笔写下了最后两首七言律诗,在写完最一个字之后,掷笔于地,欣然引颈受刑,这一年,他刚满47岁。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