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茶具收藏热!历代老茶具一览~~

 陶瓷馆 2015-09-02

公元960年以前
饮茶: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了烹茶即煎茶的方法,分炙茶、碾茶、候汤、放盐、舀汤、兑汤、分茶等步骤。
唐代的茶具以茶鍑、风炉、茶碾、茶罗、茶则、茶瓯为主。《茶经 四之器》中提到的茶器即有二十八种之多。
唐 白釉煮茶器
茶碾及碾轮 茶炉及茶釜 茶盏及茶托
先用茶碾碾茶,将碾好后的茶末需放入风炉上的茶釜中煎煮。此白釉风炉及茶釜系煮茶用器,风炉呈筒状,有圆形炉门。茶釜带双耳,煮好的茶,用茶勺舀出放入茶盏托中品饮。
唐 邛崃窑黄釉茶铫
茶铫是用来煎茶的烹煮器,其 形制通常为有柄有流。与风炉搭配使用,用者一手持茶铫长柄,一手以茶夹搅动茶汤。而后茶汤沿流倒出饮用。
五代 白釉花口盘
花口盘自唐代中晚期开始流行,其造型受同时期金银器影响,至五代时最为盛行。
典故:吃茶去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在赵州观音院禅修时,有僧侣来拜谒。
他问来者“曾到过这里么?”僧侣回答到过。从谂说“吃茶去!”
又有僧来观音寺,从谂问 “曾到过这里么?” 僧侣回答没有到过。”从谂说“吃茶去!”
院主不解其意,遂问师曰“为什么来者无论到没到过这里,您都说‘吃茶去’!”从谂照说“吃茶去!”
故云:“吃茶去”一词,深蕴禅机,悟者,可以达到“顿悟”。

公元960年至1360年
饮茶: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点茶法是斗茶所用方法,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汤色,以纯白为上。汤花(汤面泛起的泡沫)的色泽,以鲜白为上。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较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宋 兔毫黑釉建盏
宋代散茶多用盏,盏是一种小形的碗,敞口小足,有黑釉、酱釉、 青釉、青白釉及白釉五种,而以黑釉为主。
宋代饮茶流行使用黑釉盏,这与当时的“斗茶”风尚有关,“斗茶”宋初己极盛行在统治阶极及有权贵阶极中最为流行。
其中黑釉盏以建盏中的兔毫盏及吉州窑中的鹧鸪斑为最为茶家的最爱。
宋 吉州窑鹧鸪斑釉盏
白釉和青白釉茶具也使用较多,它是做为一般饮茶的茶具。盏托到了宋代使用比较普遍,形式与唐代不同,托口高起,托沿多做花形,有卷沿者。底多中空以便盏足插入,颇具特色。
宋 影青花口杯及高足托组
元代茶具以青白釉较多,为景德镇所烧青白瓷。黑釉茶盏剧相对的显著减少,可看出茶具已开始向白瓷过渡。
元 枢府釉印花折腰碗

典故:茶得官
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宣和二年, 时值宋徽宗当政时期,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郑可简即因此而受到宠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
后来,郑可简找到了一种叫做"朱草"的名茶,让自己的儿子待问去进贡。于是,他的儿子待问也果然因贡茶有功而得了官职。当时有人讥讽说"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

公元1368年至1962年
饮茶:明代洪武皇帝一令之下,将团茶改为散茶,改煎饮为开水冲饮。明代散茶用的是芽茶,散法和今天大体相同。
明代的茶盏也发生了变化,厚粗的黑釉盏退出了茶具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晶莹如玉的白釉盏。
明永乐 青花压手杯
明代中期以后用瓷壶及紫砂壶逐渐成为风尚。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把,任其自斟自散,壶小则香不涣散,不影响茶汤滋味。
明万历 青花折枝花纹提梁壶
除去明代已有的青花,釉里红,祭红,斗彩,豆青等品种以外,清代新创的粉彩,珐琅彩等新工艺更是造就了诸多名品。
清康熙 十二月花神杯之一
康熙时期盛行使用盖碗茶具,其沿用至今从未间断。茶具也真正进入了千家万户之中。
清乾隆 矾红三托盖碗

典故:明清时期茶室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正如文震亨《长物志》中所述:构一斗室,相傍山室,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宵兀座;幽人首务,不可或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