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孝亲出孝儿 可稽有据莫怀疑
请观周妇乳姑孝 弃子复归尽孝思
清朝,江苏嘉定有一周士晋,事母至孝,妻李氏亦善事姑。士晋母久病,身体虚弱,大夫告以唯饮人乳,方可维生时,适邻村殷氏无子,欲乞养一子传宗接代,士晋夫妇,为以李氏乳供奉母亲,断然将出生仅九月之爱儿,送与殷氏扶养,其母饮李氏乳,身体逐渐康复,但李氏竟不再怀孕。迨至其子长大,殷氏欲择吉为其完婚,因不详养子生辰,往周家查询,周家夫妇,忆及往事,思子情切,不禁泪流满面,殷氏悯其处境,以此子传两家香火,并将实情告知养子,子深感亲生父母至孝,对亲生父母亦克尽孝道,奉养终年。
兄 弟 争 孝
父母育恩深似渊 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 纯孝浑归妯娌贤
清朝,长江口外之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因家贫困,幼年时,皆被双亲卖与富户为僮仆,及长大,各自节俭勤奋,自力赎身返乡,毘连建宅娶妻。四兄弟不忘亲恩,争相供养父母,议定每家轮流供养一月,惟妯娌皆不赞同,认为如比,须经三月之久始能轮流,乃改议一日换一家,后复以按日轮流,亦须三日之久,终以决定一家奉养一餐,长房供养早餐,二房午餐,三房晚餐,四房早餐,依次轮流,并定五日一次,共烹佳肴款待,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合家欢乐异常。其双亲享福近百岁始终。
孝 子 钉 故 事
不逊寿昌尽孝思 寻亲万里历难危
参宫钉石征神佑 果赐团圆灵应奇
清朝道光年间,福建泉州南安,有一孝子姓萧,因家境清贫,其父只身来台谋生,经数年毫无音信,萧孝子时尚年幼,思亲心切,随母渡海来台寻父。
当时清廷在笨港置水陆讯兵防止偷渡,母子在外海沙汀下船,涉水登陆,同遭急流卷散,萧孝子幸由渔夫救回。一日萧孝子随渔夫笨港查寻父母,因闻悉朝天宫天上圣母显赫灵验,乃参宫奉香跪拜,虔诚祷告:「圣母如肯庇佑寻得父母,铁钉则能贯入石中」。祷毕,即于殿前石阶上钉一铁钉,易弯曲的铁钉,竟轻易没入坚硬青石之中,人人称奇,称为孝子钉。
当地一花生油行主人,闻悉萧孝子之事,特予佣用,俾使便于寻亲。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麦寮一商人来购油时,言及数月前一小船救了一妇人,萧孝子随该商人往麦寮探询,果然母子重逢,即迎回北港同聚。
偶然,彰化一商人来港进香,闻知「孝子钉」之事,由于好奇,乃往探访萧氏母子,出于意外,竟是表亲,且其表亲知萧父往所,乃相偕往中部相见,亲子三人重逢,恍然如梦,悲喜交集,终于达成数十年来子思亲,亲思子之心愿,享天伦之乐。
现在如到北港朝天宫,在观音佛祖殿前之石看到「孝子钉」,可知此一故事并非虚传也。
七、续撰二十四孝故事
中华文化万邦崇 重孝尊亲播外中
美德宜扬光更大 全民齐倡孝亲风
教孝忠言难格心 宏宣故典感尤深
续编典范孝贤子 供作事亲座右箴
每一孝儿善事亲 历辛尝苦感人神
自欣效法行无倦 谗是中华忠孝民
孝 感 君 悔
承恩赐食叩遗亲 孝感悔君泪下频
迎母回朝遵子道 如初奉待乐天伦
颖考叔,春秋时代郑国人,事亲笃孝,且明邪正,善劝人遵孝道,受郑庄公任为颖谷封人。郑庄公封其弟叔段于京,惟其母偏爱叔段,欲助其当国,密谋造反,引兵袭攻郑都,而由其母内应开域,因事泄未能得逞,庄公忿而放逐其母。考叔知悉此事,认为子绝母非人也,乃思计策,感化君王,一日庄公赐食野味,孝叔谓:「臣有母未尝君赐之物,欲持归奉母」。庄公流泪慨叹:「汝有母我则无。」悔恨当初,不该与母誓约不到黄泉,永不相见,考叔建言:「若挖坠道,泉水涌出,相见于该处,则与黄泉无别。」庄公从之,母子终于得相见,感情恢复如初。
忠 孝 两 全
父训应遵任楚臣 讨平贼乱致亡亲
哀呼欲绝殉亲死 全孝存忠无比伦
春秋时代,楚国申鸣,事亲至孝名闻全国,楚王闻悉,商聘为相,申鸣以须奉养父亲为由,拒绝应聘,其父劝以应为国效劳,始遵父命赴任。任相三年后,白公胜叛乱,其父阻止申鸣前往讨伐,以免涉险,然申鸣以君国有难,为臣岂可置之度外,毅然辞别父亲出征。白公得知申鸣至孝,却持其父威胁:「如肯归顺,则分与国土一半,否则杀汝父」。申鸣覆以:「吾前为父之子,今乃王之臣,既然未能成为孝子,亦应尽忠臣之贵」。遂进攻杀死白公平乱,不幸其父亦遭敌砍杀,申鸣悲痛未能尽孝,自刎身死。申鸣顾全忠孝之事迹,诚令人叹佩。
挨 杖 伤 老
体念母亲情至忱 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顿起心酸泪湿襟
汉朝韩伯愈梁人,秉性纯孝,系一著名孝子。其母管教甚严,稍有过失,即举仗挥打,伯愈从未埋怨,下跪任母打击。一日有过,挨仗时竟反常,伤心哭泣,其母觉奇,问以:「往日挨打皆能喜悦承受,今日为何哭泣?」伯愈答称:「往日打我,常觉疼痛,知母尚有气力,身体健康,但今觉不疼,知母力衰体弱,故伤心不禁流泪,非因痛不甘受也。」如此关怀母亲,乃是出于孝心,堪为人子之借镜。
顺 夫 奉 姑
矢志柏舟守节贞 家贫纺织以维生
奉姑行孝传遐迩 彤管休扬千载名
汉朝孝妇陈之少,年十六而嫁,未生子,其夫要至边疆当兵,嘱其妻说:「我此去不知生死,家母年老,又无兄弟,我若不还,你肯养我母乎!」。孝妇答称诺。夫果死不还,姑性躁急,常打骂交加并无怨言,养姑敬爱愈笃,日夜纺织以度日子,居夫丧三年后,其母欲改嫁之,孝妇曰:昔日夫嘱妾要养老母,既然许之,今弃托是失信,背夫是不义,必欲强我改嫁,我惟死而已,于是其母不敢再劝,姑至八十余岁而卒,赐黄金四十斤,号曰孝妇。
投 江 殉 父
恸父溺江千古悲 决然跃水觅亲尸
幽灵有感双尸现 孝女格官立颂碑
汉朝曹娥上虞县人,生性至孝。其父曹盱善巫之术,建安二年五月五日,施法术于江上,迎神逆涛而上,因舞剑高歌,不慎失足溺毙,尸体流失。曹娥时年仅十四,仰天恸哭欲绝,沿岸奔走,哀号十七昼夜不绝声,后跃入江中殉父,其英灵不没,经五日,竟负父尸浮出江面,县长度尚感艰其纯孝,乃改葬于江南道旁,并立碑歌颂。嗣后世人将江名改称曹娥江。自古以来,凡谈及此事者,莫不挥泪,其孝行永留青史,万古流芳。
孝 格 盗 走
事亲顺孝博心清 夜半盗临恐母惊
设宴待诚惭叹去 风闻遐迩益知名
后汉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幼年失父,事母至孝,晨昏定省,供奉甘旨不缺,邻里莫不称赞。赵咨出身贫穷,苦学有成,官至敦煌太守,后因病辞官,归里率子孙耕农,以维生计。一夜深更,盗贼前来抢劫,赵咨深恐母亲惊惧,乃先至门口迎贼入室,设宴殷款待,席间向群贼称:「老母年届八十,身弱多病,须静养,请勿喧嚷,以免惊动老母。」盗贼甚受感动,跪地叩头叹曰:「敢犯孝子,定无善报。」言毕夺门奔出,赵咨持物欲赠,追之已不及,事传四方,赵咨名气益盛。
伤 父 立 志
时闻老父叱年声 感叹年衰尚作耕
立志用功成大器 显扬父母震声名
晋朝赵至字景真,山西代郡人,自幼即有至性,聪慧非凡,乡里称其为神童。十二岁时,乡民遮道争观新任县令,人人称羡,赵母劝勉至读书,期能出人头地,以慰父母。不久赵至入书塾拜师就读,一日诵读时,忽闻其父在田耕作叱牛之声,不觉悲泣不已,师问其故,答以:「弟子自愧年幼,无法奉养双亲,致令老父幸勤耕作,今闻老父叱牛之声,情不自禁,伤感泣耳。」至后往洛阳游学,刻志砺行,果成为名儒,得以扬名显父母,诚为大孝矣。
辞 官 乞 养
祖恩未报失伦常 岂可擅抛出远方
惋拒任官非得己 史称贤孝永芬香
晋朝李密字令伯,武阳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其祖母抚育长大,虽家贫,好学成名,且奉侍祖母至孝,乡里莫不称赞。晋武帝闻其贤孝,欲聘为太子洗马,但令伯因顾虑祖母年老,须侍奉身边,不忍远出他乡,乃上书恳辞:「臣若无祖母养育,无法成器,而祖母若无臣奉侍,无法安享余年。」其言词情深意切,武帝深受敢动,乃许其所请,并赐奴婢二人,助其奉侍祖母。因顾及祖母而辞显职,其孝难能可贵矣。
以 死 护 父
护亲避乱如蹈荆 贼至临危不顾生
哀泣叩头求父命 狠心凶贼感留情
潘综,晋朝吴兴乌程人,平日事亲极尽孝敬。逢孙恩作乱,盗贼峰起,惟潘综一片孝心,不忍置父于不顾,坚不逃生,坐地抱父大哭,瞬间贼至,潘综求贼勿伤老父,其父亦哀求曰:「吾儿为老朽不肯逃生,请勿杀之。」贼仍横心,举刀砍杀四刀,致潘综闷绝倒地,幸有一贼劝阻,谓:「此儿不怕死,舍身护父,杀孝子必遭天诛,岂可杀乎?」贼乃手下留情,父子终免于难。因孝感乡里,后人将该里地改称纯孝。
终 身 慕 亲
思慕双亲无息时 吟诗作赋示追思
筑宫朔望行亲祭 孝感臣民天下治
南朝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孝慈恭俭,博学思亲,感叹欲奉而亲不在,故得天下为时,在钟山下建爱敬寺,清溪边建大智度寺,以追思亲恩,并在宫内造至敬殿奉祀二亲,每逢朔望,即亲自奉呈馈奠祭祀,因犹未能抑制思慕之情,乃作「孝思赋」以表达悲思之苦。孝思赋真情流露悲思哀叹之至情,令人流泪。孔子曰:「生事尽力,死事尽忠。」孟子曰:「大孝终身慕父母。」梁武帝之不忘亲恩,虔诚奉祀二亲,诚大孝也。
孝 亲 爱 族
侍看母疾不辞努 日藉笑谈除痛苦
爱敬族宗如敬亲 超伦纯孝流今古
崔沔唐朝长安人,为人爽直,深明礼仪,历官秘书监。素极孝顺,力求亲之欢心,其母患眼疾,遍寻名医,不惜耗尽家财医治,每夜在榻前,言趣谭、讲故事,使母忘疾苦,如此随侍三十余年,母殁,深艰欲奉而亲不在,乃将孝心移为敬爱其母生前惦念之族人,以奉亲之心奉其兄姐,极尽敬顺,以爱己子之心照顾侄甥,无微不至,且顷所得俸禄分赠族人,自穿布衣,居住陋室,过俭朴之生活。夫孝子之事亲─「亲之所爱亦爱之,亲之所敬亦敬之。」如崔,亲在尽孝,双后敬爱亲之所爱,岂非大孝乎。
纯 孝 流 芳
明君有道重伦常 揭发亲生母枉亡
自责追封颁大赦 孝仁光史万年芳
宋朝仁宗名祯,真宗帝之第六子,系李宸妃所生。当时刘德皇后当权,因无生子,夺仁宗为自己之子,人人怕其威势,未敢透露真相。仁宗幼年继位,因天性仁孝,尊刘后为皇太后,事事承命奉行。嗣后人宗获知宸妃为亲生母,系遇害含冤而死,遂命启棺亲自验视,数日不眠不食,哀伤欲绝,深感不孝,乃下诏追封宸妃为庄懿皇太后,并大赦天下,向万民谢罪。因此史称仁宗帝为仁孝皇帝,宋朝第一名君诚非偶然也。
朝 夕 拜 像
闻说母亲早丧亡 朝思暮想独悲伤
堂悬肖像如生拜 孝行感人足颂扬
宋朝时代,有一孝子姓赵名宗悌,轻财好义,生性纯孝,令人钦佩。宗悌出生不久,其母即不幸与世长别,全不识母颜。稍长时,每见邻人母子相爱状,即暗自流泪,感叹无母之悲哀,因思慕母亲,屡次对其父及家人等,垂询其母之生平,诸如面貌、体形、言行等,听聆后,即泣不成声,令人鼻酸。后并恳求父亲,托画师绘画母亲肖像,悬挂厅堂,朝夕跪拜,事之如生,其一片孝心,实可钦佩。
还 母 孝 养
生母弃儿独叹嗟 屡求父许请回家
奉承二母欣同事 知本报恩实可嘉
元朝,黄道贤,泉州人,自幼善事父母,以孝闻名乡里。其嫡母因无子,父乃娶苏氏为妾,生道贤。道贤出生未几,生母即因疾离开黄家。道贤长大后,闻悉此事痛感有亏孝道,日夜难抑思母之情,一再恳求父亲接生母返家,父受其孝心感动,遂召回团聚。道贤不分生养,殷勤奉侍,颇得二母欢心,父疾时,日夜看护,亲奉汤药,遍求名医,仍无起色,乃焚香祷天,愿减己年以添父寿,果然父病得愈,续享寿十二年,父殁悲恸,数日不食,丧后筑茅舍于墓侧,庐墓至终制。有司感其孝心之厚,将情禀奏朝廷特下旌表曰:孝子黄氏之门。
求 父 返 家
娶妻奉母出寻亲 露宿风餐历苦辛
拒认跪求迎返里 晨昏奉侍似延宾
元朝时代,江西建昌地方,有一孝子姓高名必达,五岁时其父弃家远游,不知去向。及长大,日夜思慕,乃娶妻侍奉母亲,而独往四方寻父,经十余年查寻无着,益感伤悲。偶然获悉:黄州全真道院有一道人,道号虚明子,学道已三十年,系建昌人,仅知姓高不知本名。必达知系遍寻无着之父亲,喜出望外,赶往拜见,详述家世及自己出生年月日,哀号叩头,求父返家,但虚明子坚不承认系其父,必达不离左右,流泪哀求甚切,虚明子终于动情,随必达返家,受孝养,诚一孝子也。
筑 室 奉 亲
奉父安居筑雅堂 晨昏定省礼行常
侍尊继母如亲母 孝感全乡佩颂扬
元朝王思聪,延安安塞人。事亲至孝,乡里人皆称赞。因家境清寒,耕农为生,农闲时,教邻里子弟读书,以所得微资奉养双亲。其母殁时,哀恸欲绝,后劝父娶杨氏为继室,思聪事之如亲母,极尽孝顺,因幼稚弟妹多人,常争夺父食,又喧哗吵闹,思聪乃筑一清幽雅室曰养老堂,供父怠忽,一有空闲,则陪伴父侧,慰其无聊,博其清心。后其父失明,常口舔其目,终得复明。有司将其孝行达,朝廷特下旨旌表。
死 守 祖 祠
祖祠盗犯不哀鸣 兄弟争求代舍生
贼感怜心双释放 堪称孝友永流名
元朝时代,兴化莆田,有郭道卿、佐卿兄弟,出于孝悌之家。其第四代祖义重至孝,朝廷下诏表旌,乡里建立孝子祠崇祀。元朝初年,盗贼蜂起,乡人皆窜匿,独道卿两兄弟守于孝子祠,不忍离去,致被盗逮捕,道卿向匪盗哀求曰:「吾有儿已长大,弟之儿尚年幼,须赖吾弟养育,请杀吾而释放吾弟」佐卿亦哀求曰:「吾家全赖兄长治理,请杀吾。」而争相引颈待毙,盗贼相顾感叹曰:「孝门之家,兄弟如此友爱,何忍杀害。」遂释放两兄弟。
为 父 辩 冤
为父雪冤赴帝乡 呈章冒死诉君王
幸蒙感孝得宽赦 孝比缇萦流世芳
明朝安陆地方,有一孝子姓吴名一魁秉性至孝。其父遭人诬告陷害,押往安城治罪,一魁方十二岁,知父亲受不明不白之冤,决心为洗雪冤枉,历受千辛万苦徒步到京城。幸逢肃宗帝为郊祀出城,一魁冒死跪于驾前,呈上陈情书诉冤,帝阅后,知系冤情,下诏释其父,并嘉许其孝心,厚赐金帛,派员护送其父子归乡里,成全其孝行。以一童子不辞劳苦,冒死罪之险,为父辩冤,令人钦佩。
注:郊祀:古时天子冬至祭天之典礼叫「郊」。
负 母 避 难
事亲苦孝最艰辛 请看盲人孝母亲
逢乱负行兼卖卜 孝心无比感神人
明朝钧州有一孝子,姓张名宗鲁,四岁时即失明。二十岁时,盗贼蜂起作乱,为免祸害,由其妻其母,其妻即采野菜度日。不幸途中遇贼,欲夺其妻,宗鲁向贼叩头,流泪哀求曰:「余自幼失明无法善侍母亲,端赖吾妻奉侍年老身弱之母,如掳吾妻,将绝吾天年,祈请赦免。」贼全感其孝,咸认如夺其妻即为不义,遂释放之。乱平后,宗鲁奉母还乡,竭力供养母亲享度百年。朝廷闻知盲人之孝行,特厚赐金帛表彰。
罄 产 赎 父
晨昏遥拜泪流频 蹈上险途历苦辛
营释父归甘旨奉 俾能安逸乐天真
明朝有一姓刘名谨者,浙江山阴人,赋性至孝。其父因罪被遣往云南服役,谨方六岁,即知询家人云南方向,而朝夕向云南跪拜。十四岁时,因思父心切,不顾家人劝阻,奋身起行,前往云南寻父。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经六个月跋涉,始抵其地。遇父拥抱欲绝,因父患疯痹,求官吏准代服役,惟依国法,十六岁以上始准替代,而谨尚未成丁,乃归家变卖家产,雇他人前往,其父始获免役还乡,虽家贫如洗,勤俭奋发,以甘旨奉养其父终身,可谓孝之至矣。
孝 感 继 母
不尤继母逐离乡 母病返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 母终悔悟变慈祥
清朝李应麟,云南昆明人,秉性至孝,其母不幸去世,劝其父续弦,以卖卜所得,奉养双亲。应麟奉侍继母虽甚孝顺,但继母视其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借故鞭打,应麟皆跪而挨杖,未敢抗拒,其父听信继母言,遂被逐出家门,然应麟毫不怨恨,每逢双亲生日,即购甘旨持归祝寿。后闻继母生病,返家侍护,并为继母数次远赴三十里外求医药,直至痊愈,且待继母所生三弟友爱备至,继母终于悔悟,善视之。
轮 侍 母 亲
兄弟轮佣以养亲 高讴舞跃侑清醇
寒天负母曝庭院 母乐如仙脱凡尘
清朝,江南和州地方,薛文与薛化礼两昆仲,皆有至性,事母至孝,朝夕问安,出入必告,凡事必依母命,曲意承欢,未敢违逆。
薛家贫困,端赖两兄弟出外谋生,为不忍弃母于不顾,议定轮番外出为佣,留一人在家,陪伴母亲,不使孤寂,为佣者以所得悉购甘旨奉母。兄弟常舞跃讴歌,以博母欢笑,寒天即负母出户外曝晒取暖,极尽孝敬,今母乐享天年。
袁君载云:「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薛家兄弟,遵此一格言,诚孝子也。
高 歌 娱 母
天雪穴居不觉寒 高歌母寿舞狂欢
县丞感孝为营室 嘉奖孝心母子安
清朝张乞人,顺天永清人,失其名。张乞人早年丧父,家贫无屋,掘地为室而居,行乞以养老母。某日,天寒降大雪,适县丞路过,偶闻歌声出自地下,怪而呼出张乞人诘问,张乞人答称:「因逢老母生日,喜而高歌祝寿,劝母加餐耳。」县丞感叹其孝心,命车载其母子至县衙,县丞母特赐粟及布给其母,县丞嘉勉其孝,赐银与张乞人,乞人叩谢曰:「官母赐我母不敢不受,惟官赐官我未敢受,我母年八十,我年六十一,为清白百姓足矣。」县丞遂改为其母子建室,得以乐天伦。
劝 父 止 博
孝本感天格鬼神 岂难化被坏爹亲
至诚跪劝父知悔 改赌革新重作人
清朝江良绪,江苏吴江人,生性至孝。其父不务正业,沉迷赌博,其母规谏,竟被逐之,乃奉往岳家寄居。未几其父荡尽家产,亦前来同居,然犹不知悔改,将良绪以妻奁资所购田地卖尽,复撤良绪之帐惟等充赌债。其母忧忿致病,良绪为维持生计,往外乡设塾教书,每夜必赶回看护其母。一日深夜,良绪冒风雪返家,其父深受感动,谓:「如此风雪,何必回家。」良绪跪劝其父:「母因父生病,请父亲脱离赌海,以解母烦忧,使其早日康复」。父闻谏,顿然醒悟,遂痛改前非,父子同心协力,重建家业。
聪 明 的 孝 孙
天资灵敏智超伦 知祖患难苦乱神
谨赴帝前依理论 解消祖患受封臣
战国时代,有一甘罗者,赋性聪明,又知孝义。其祖父甘茂系秦武王左相,某日,王故出难题,命甘茂献出三个公鸡卵,时甘罗年仅十二,闻悉祖父之忧,乃奋勇求见秦王,王问:「你系何人?」答以:「甘罗,系甘茂之孙。」王联想前事,追问:「甘茂因何未来?」甘罗从容容以:「家祖父在家生产,故未克前来。」王发怒斥以:「胡说!男人岂能生产!」甘罗并不恐慌,反问:「男人既不能生产,公鸡焉能生卵?」王被驳哑口无言,感其聪颖过人,不再为难其祖父,且封甘罗为宰相。
八、二十四贤妻良母
妻贤夫贵理明正 内助厥功不谓轻
幸有良妻为内辅 夫荣子秀振家声
家有贤妻家道斋 国倚良相惠群黎
须知出世尽人是 端赖妻贤史可稽
明 廉 重 义
官不清廉家不昌 涕流抱子返娘乡
夫殃复返奉姑老 重义令名千古扬
周朝陶答子任陶大夫三年,名誉不兴,而家富三倍,其妻屡加劝谏,均不置理,五年后竟成大富,退隐归家,族人互趋致贺,其妻不惟不乐,反而抱子饮泣,其姑发怒,责其不祥,妇阐明因由曰:「夫子不能而官大,是谓祸根,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相子文治国,家贫而国富,上受君重,下受民敬,积福于子孙,名传至今。今夫子官为大夫,家富国贫,君不器重,民不敬服,是败亡之豫兆也。」姑闻此大怒遂弃之。一年后,答子家果遭盗贼袭攻,全家遭诛灭仅其母因贼愍其老而幸免于难,妇闻悉,遂归家奉侍其姑至老终,诚一有远识又重义之贤妇也。
相 夫 称 霸
善谏君王狩猎游 谨勤国事策鸿猷
尤希令尹进贤士 霸业功成统众侯
樊姬,春秋时楚庄王之夫人,赋性贤淑,善察是非。王酷爱狩猎,疏忽国事,樊姬屡次劝谏,未被接纳,乃拒食鸟兽之肉,终使庄王中止猎游,而勉国事。庄王尝称令尹虞丘子为贤,樊姬闻掩口而笑,王问因何而笑,樊姬答以:「虞丘子为相十年之久,从未荐引贤能之士,退除不肖之徒,蒙蔽王君,闭塞进贤之路,君王竟以为能,因而笑也。」虞丘子闻及自愧,即请离去,并荐孙叔敖为相,庄王用之,施教导民,朝无奸臣,野无盗贼,仅三年遂统一诸侯,完成霸业,此皆樊姬贤助之功也。
妇 节 坚 贞
岂因显贵易鸾凤 作曲弹筝婉拒王
王感女贞欣释放 依然恩爱侍君郎
罗敷,战国时代赵国人,天生丽质,知慧过人,嫁王仁为妻,其夫为赵王侍中郎,时各国相互攻伐,王仁随赵军出征,留罗敷独守家门。春天某日,罗敷往陌上采桑,路人见之,莫不赞叹其艳美,赵王亦惊赏其美,宣召入宫,欲纳为妻,罗敷至感为难,因倘从之,则背夫失义,如不从者,则恐牵累其夫,进退之间生出一智,作陌上桑一曲,弹筝自唱,曲中抒述其夫出征,为国效劳,夫妻恩爱,断不背夫,赵王闻歌感志节坚贞,令其归家,夫妇姻缘未被拆散,实罗敷智敏志贞使然也。
激 夫 获 贵
眼看丈夫满为御 害羞感叹求离去
夫惭恳解竟提升 不逊乐妻贤内助
晏婴,战国时齐景公之宰相,体躯短小,惟才干超人,名闻诸侯,而其御者(车夫)体甚魁梧却为俗子。一日御者挥马鞭过其门,意气扬扬,状甚自得,其妻窥状,至为感叹,是夜求御者离去,夫闻其故,答以:宰相身高不及六尺(约今之四尺二寸),名闻天下,备受诸侯敬仰,尚能谦虚,而君身高八尺,为晏婴驱车,竟扬眉得意,前途岂有可为!御者愧甚,从而改变,谦虚和蔼,晏婴称奇,追问其故,乃告以受妻激励之实情,晏婴以知过能改,遂题升御者为大夫。
夫 唱 妇 随
三从美德莫能比 悉返婢奴劳自为
教子相天称得上 淑贤令誉迩遐驰
汉朝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春秋齐国鲍叔牙之后,家境清寒,幼少时,求学于桓氏,师以其清苦而有节,将其女名少君许嫁,并送丰盛妆饰为嫁妆,鲍宣至感不悦,以家贫未敢高攀婉拒,少君即将女婢及贵重服饰,悉还娘家,更换布衣,与夫共挽鹿车回鲍宣故里,克苦劳碌,事姑至孝,乡人咸称其为贤妇。鲍宣后累官至司隶校尉,其子永,孙昱皆位司隶,显系少君相夫教子之功也。
励 夫 成 名
遗金不受壮夫志 断织激夫成大器
内助功高颂古今 汗青彤管有明记
乐羊子,东汉时代河南人,一日途中拾获万金一块,携回以取悦其妻,其妻反而不悦曰:「路上拾遗,显系不义之财,实大丈夫所不应为,岂可据为己有?」乐羊子愧甚,将黄金送官招领。其后乐羊子听从其妻亲劝,离乡远游求学,仅及一年即返,其妻执刀切断织机上布匹曰:「求学若半途而废,何异断此织?」乐羊子感其言,复远游苦学七年未返,其妻躬勤养姑,并经常远寄食物与乐羊子,乐羊子终于成为饱学之士,诚赖贤内助也。
敬 亲 感 贼
能事严亲值佩钦 请看庞氏奉姑心
寄邻纺织犹怀敬 感动赤眉不敢侵
汉朝姜诗,事母至孝,其妻庞氏,敬顺尤笃。母好饮江水,庞氏每天必往六七里程外取江水,煮羹烹茶奉姑,一日因遇强风迟归,母因渴甚,而有微词:姜诗大怒,遂离弃得,庞氏寄住邻家,日夜勤苦纺织,以所得微资,经常买佳肴,托邻妪始以实相告,其姑惭愧,即令其回家团聚,姜诗夫妻之孝行,因而名传四方。时有赤眉贼路过该地,贼首呼喊:惊大孝者必触鬼神之怒,众贼未敢抢劫而过,其孝感岂不大乎。
贞 孝 可 嘉
断发誓孀慕女贞 奉姑教子至勤诚
含辛茹苦不尤怨 妇德堪夸百世声
俞新之妻,元朝绍兴人,闻氏之女,事姑至孝,出嫁未久,其父即去世,家境清寒,且遗下一孤儿,其父母以俞家贫困,且尚年轻,促其改嫁,然俞妻流泪坚拒称:「忠臣不扶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况姑年老,子又幼小,岂能失去依靠,故宁死亦不改嫁。」当即断发表明意志,其父母遂未敢再提改嫁之事。其姑年老体弱又失明,闻氏勤谨奉侍,为眼疾得愈,常嗽口舔其目,谅系为天佑竟得复明。及姑卒,因家贫未能厚葬,忍恸与子肩负埋葬,朝夕哀号,状极悲惨,令人心酸。
分 家 劝 夫
同胞手足莫伤情 善劝夫从忍不争
美德荫其三桂子 名题金榜显华荣
明朝常州吴子恬之妻孙氏系一贤妇。子恬之继母唐氏对待子恬苛薄异常,子恬难忍,孙氏屡次劝慰,阻其犯上,迨父殁,继母私藏千金,悉交其亲生子,并将良田分给其子,子恬仅分得少许坏田,子恬愤懑,与弟争论,孙氏力劝其夫,勿因分产忤逆母亲,家虽贫,如肯勤耕当能生活,其后子恬茹苦含辛,努力耕耘,不出十年,家财大发,而其弟好赌,田产变卖一空,无法过日,孙氏再劝其夫,迎继母与舍弟合家生活,孙氏因有贤德,所生三子皆学业成功,金榜题名。
奉 姑 育 嗣
未婚夫殁实堪伤 守节奉姑辛苦尝
嗣立传宗承接代 两全节孝永流芳
大甲镇镇澜宫奉祀贞节妈。贞节妈系清朝大甲人余荣长之养媳林春娘。于十二岁时,未婚夫荣长即去世,为肩负继承余家之重任,誓不他嫁,日夜辛苦纺织,侍奉其姑。姑患眼疾,春娘常嗽口舔其目,且朝夕求神庇佑,不出半年终得痊愈。姑因拘挛卧床,春娘亦不分昼夜殷勤看护。春娘为免余家绝嗣,抱养嗣子,未久却夭折,乃再立之,不幸于娶妻生子后又去世,春娘悉心抚养幼孙接代,终使余家不致绝嗣,因其贞孝卓著,乡人尊称为「贞节妈」。道光十三年朝廷下诏建坊入祠,表旌其贞孝。
佐 治 建 功
林家闺秀智越群 佐治相天树立勋
遇难临危能善处 妇功垂史永流芳
林普晴,清朝名臣林则徐之次女,沈葆祯之妻,既善文又习武,尤精通韬略,富有胆量。咸丰年间,其夫任江西府广信知府时,太平天国大将杨辅清率大军来攻,官兵惶恐大乱,普晴登高一呼,令士兵坚守城池,其夫葆祯往总兵处求援时,凤祯代夫职,指挥若定,援兵至时,倾府中全帛稿军,且亲自炊饭养兵,全军深受感动,士气大振,七战皆捷,遂击退敌军,终得保全广信城。葆祯守城有功,升为江西巡抚,累迁至两江总督,屡建大功,皆赖普晴佐助也。
名 节 为 重
遗书未见恨郎词 命薄自甘别世离
怀念姑儿夫悔过 千秋节烈孝贤姬
清朝乾隆时,江南宣城一女子焦烈妇,幼受庭训,知书明礼,其父去世后,嫁陆姓秀才,夫妇融和,不幸好景不常,其夫年少得志,性情轻浮,沉迷赌海,荡尽家财,高筑债台,被迫决定售要抵债,焦妇闻悉,竟赋一绝梦诗,自缢而死,最难能可贵者,遗诗中毫不怨尤其夫,仅盼望其夫痛改前非,孝顺老母,照顾幼儿,诚一明义贞烈之妇也。时乾隆帝御驾江南,闻悉此一惨事,降旨革除之秀才,切断其八指,并树坊旌表焦烈妇之贞节。
有趣的贤妻故事
将诗寓意励君知 反正非为使妾悲
幸蒙贤官规立志 功名成就振当时
昔有一秀才,赋性纯直,不顾家计,专一读书,其妻贤淑,又能诗文。适逢端午佳节,因家贫未能备酒肴过节,其妻慨艰之余,吟诗一首:「姜身不幸嫁贫夫,欣遇端阳件件无,佳节如何空度过,谗将清水浸菖蒲」。将该诗置于书桌上,秀才偶见,至感惭愧为筹借家费,是夜往邻村窃盗一牛,不幸被捕,送县治罪,县令诘问:「知书明礼之人,何以作此秽行?」秀才俯首答称:「因妻赋诗讽刺,一念之差,致出此下策。」县令乃传讯其妻责问:「你夫因你为贼盗牛,感想如何,务应以诗回答。」其妻立刻诵吟:「滔滔江水向东流,难洗今朝满面愁,自愧妾身非织女,吾郎何故学牵牛」。吟毕满脸羞愧而垂头,县令感其才智非凡,且情有可愿,遂宽赦其罪,并赐银二百两,勉其专心求功名,秀才蒙县令嘉惠鼓励,愈加发奋用功,翌年考举人,显耀一时,令人艰羡才有贤妻。
良 母
龙生龙子实相宜 凤善训飞凰凤儿
自古英雄豪杰士 全依母教建鸿基
孟轲成圣三迁工 鹏举忠君背刺忠
足见母教功力伟 成龙立世建勋功
择 邻 教 子
望子成龙作大贤 悉心择处重三迁
母教蕴育终成圣 千古流芳贤母篇
孟母仉氏,战国时代鲁国皱人。孟子幼少时好嬉戏,仿效墓间事,孟母乃迁居市街,孟子嬉戏,即改扮商人叫卖,复迁舍学宫之傍,孟子嬉戏,即学祭祀崇奉之举,或宾主相见之礼仪,孟母甚喜,遂定居,世称孟母三迁。
孟子十岁时,进学堂学六艺,一日逃学归,孟母正在织布,以刀断布,告诫孟子,废学有如截断此布,孟子恐惧,旦夕勤学,终成亚圣,流芳千古,实母教之功。
负 重 兴 家
治家任重乏良方 惨剧频生增苦伤
克苦耐劳勤治事 复兴家道庆重光
三国吴、张温、吴郡人,贤能超群,累官太子大傅,因声名太盛,招致孙权罢斥,故忧愤重病,临终时将家务交代弟妇陆郁生主理,讵料厄运一再降临张家,二弟张诋三弟张白亦忧郁致病,相继去世,幸而陆郁生贤淑,在危难艰困中,主持家务,仰事婆婆二嫂,教育三兄弟子女,茹苦含辛,后来张温之子官至议郎,张白之子亦出仕为群功曹,一度中落之张家,终于得见复兴,吴太守表彰其贤,而乡人咸称义姑而不名。
截 发 延 宾
陶母贤明孰与俦 返还绀鲊谕恶尤
家贫截发留宾住 俾子结交名士流
陶侃母,湛氏,晋朝新淦人,家贫且早年丧夫,守节教子成器,一日,陶侃亲友范陆乘马来访,适逢大雪,留宿陶家,侃母割卧席饲马,并截头发换钱买酒肴款待,范逵闻悉叹曰:若非此母,何能生此子。后侃任寻阳县吏,监理渔业时,托人携回腌鱼奉母,侃母气愤,嘱来人送回,并附书信严加训戒,诚明之贤母也。
传 授 绝 学
绝学周书父授传 肩负千里保珍全
日耕夜课子成士 八十为师启后贤
东晋时代,韦逞之母宋氏,幼年丧母,由其父扶育,及长大,其父交与周官音义一书,并嘱咐:「我家代代研学此书,你无兄弟,仅传你一人,切勿绝世。」宋氏及嫁韦姓,迁居山东,随夫推鹿车,背负其父所授之书,视如至宝,至山东定居后,宋氏日间采薪耕田,夜间勤于教子,后韦逞学成,受前奏符坚任为太常,时朝廷提倡文物,创立太学,传授经典,唯苦无周官礼法之师,闻宋氏传授后生,周官音义得传于后世,应归功于韦母,实乃经典大家也。
注:周官音义乃集周代之百官品物经纪典诰之书。
和 丸 教 子
相家闺秀彩罗身 勤俭治家尽苦辛
教子有方皆得志 缙绅争赞柳夫人
唐朝、柳仲郢、元和进士,历官刑部尚书,其母韩氏甚贤,虽贵为丞相孙女,治家勤谨俭约,堪为缙绅家之楷模。韩氏自嫁入柳家,家中老少,未尝见其大孝而露齿,举止端壮,衣着仆素,每返娘家,未敢乘豪华车舆,仅以小轿随带女婢。韩氏善能教子,特取苦参、黄连、熊胆三味,研末制丹丸,供其子夜读服用,且经常陪读至深夜,是以仲郢学业猛进,终成为大儒。
教 唯 廉 洁
宦海生涯浩气正 教儿廉洁作贤卿
谨遵母训立坚志 到处为官民喜迎
唐、崔元暐之母卢氏,廉洁出自天性。常戒其子曰:据闻汝在外任官,操守有节,生活清苦,至感欣慰:若谓安享富贵,则堪忧虑。常见亲朋中任官者,以财富奉亲,而其亲不究其来由,竟以衣食夸耀于人,倘系厚禄节俭者则可,不然,与盗何异乎!汝今为吏,宜处事公正,严守廉节,为国效劳。元暐谨遵母教,一生莫不安份,清廉自持,故到处受民恭敬。
爱 感 前 儿
前儿敌视不怀尤 爱比亲生更厚优
使悉慈恩终尽孝 可称贤母再难求
后汉,李穆姜南郑人,安众令程文巨之妻,生有二子,前妻遗下四子,对其敌视,经常谤毁继母,但李氏并不以为意,反而对待前子比其亲生子更厚,邻人经问之,答称:吾子有母而四子无母,当应愍爱之。后四子居长者名兴,患病甚笃,李氏亲调药膳,照顾备至,忧劳憔悴,及兴病愈,有感继母仁慈,彻悟前非,偕其三弟同往县府,陈述母德,并坦承对其继母不孝,请县令治罪,县令移交郡守,表彰李氏为贤母,且许四子改过自新,后四子皆成为孝子。
尽 忠 报 国
教儿矢志宜为公 殉国精忠全始终
千古母教青史在 岳家誉望万年隆
岳飞,南宋汤阴人,自少即负气节,好学不倦,且喜练武艺。其母姚氏,视岳飞好与他人争斗,乃以痛责,且训示应立志求学,为国效劳,并在飞背上针刺「尽忠报国」四大字,嘱时刻铭记。从此未敢好斗,勤读练武,成为文武全才之青年。时值金人侵略,飞不忍座视,未冠即从军,与金人战,所向皆捷,为国雪耻,成为民族英雄,名流千古,此乃出于岳母之贤教也。
仁 言 教 子
以仁教子品清高 用荻画沙代笔毫
母课子修孜兀勉 终成绝代大文豪
宋朝,欧阳修母郑氏,生修方四岁,甚夫即去世,家素贫无资,未有笔墨纸砚,以荻草在沙上画字,教儿学问,并常对其儿曰:「汝父生前,常夜览囚册,对死囚之狱,期以平冤雪枉,用资减刑,以全其生,而求其生而不得,死者与我,皆无恨,如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此折狱至仁之用心,欧母举以示其子,以仁言启后,诚贤母也。修因母教殷勤,后中进士,为翰林学士,官至太子少师,以文章冠天下,成为唐宋八大文学家。
家 教 森 严
严手慈心育女儿 起居容止守箴规
姻家屡访训教女 恪守家风勿自私
宋朝张待制夫人鲁民,乃申国夫人之姐,姐妹情深,将其女配妹之子吕荣公。鲁氏在其女儿未出嫁前,爱之如掌中珠,然对日常起居,管教必有制度,如一日三餐,许其多食米饭蔬菜,鱼肉则不准加进,用以养成俭仆习性。女儿出嫁后,鲁氏往妹家探视其女,偶然见及舍后另有锅釜,大感不满,责怪其妹曰:岂可纵任儿辈私作饮食,致败坏家法。其女悔过,从此未敢为之,鲁氏诚良母也。
尽 节 教 忠
殉身报国嘱遗儿 勿事两朝举义旗
母训流长为士镜 抗清声调暗中吹
明末清初之大儒顾炎武之母王氏,诚一贤妇。顾父同应之族弟同吉聘王氏为妻,惟未婚即去世,王氏归顾家守节,以炎武为嗣子。王氏出身名门,知书明礼,善事亲,严事亲,严教子,且治有方,崇祯年间,受朝廷表旌。时值明末清初,江南大乱,母子避乱于常熟地方,王氏对炎武称:「娘虽一介女流,亦受明朝之恩,若有大故,当以身殉国」。炎武知母心志,毅然参预抗清义军,后王夫人闻悉义军惨败,遗嘱诫炎武勿事两朝,绝食尽节而死。明亡后,炎武遵母志,誓不事异族,且倡「知耻」警惕世人,对民族大义影响甚大,此皆赖顾母贤教之功也。
舍 行 亲 义
逢乱为公不顾私 劝儿重义策防危
请兵来援贼惊退 贤德荫民功永垂
清朝李光地,康熙进士,累官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其母吴氏,贤能重义,光地在朝任侍读时,归乡省亲,适逢耿精忠造反,扰民不安,光地无策可施,侍母独守孤村,母见情势危急催光地理应重义,速往设法退贼,不必为其担忧,光地遂潜往州郡,派驻军前来救护,全村始免遭难,此乃光地母忠贤之功也。
母 鸡 养 雏
因受了欧风美雨的感染,当今社会风尚败坏,「母鸡养雏图」当能发人深省,使吾人领悟母爱之伟大。
兹将「母鸡养雏图」四则简介于下:
| 图一:掩护 严寒的冬天,母鸡自忍饥寒,掩护幼雏,使爱雏得到温暖。 |
| 图二:觅食 母鸡终日忙碌,奔东走西,到处鼓翅搔土,觅寻昆虫,一旦发现美食,自己不甘吞食,必招呼幼雏享用。 |
| 图三:御敌 鸢忽佺袭,群雏惊怖四散,母鸡为保护幼雏安全,奋不顾身,拼命抗敌。 |
| 图四:求饶 猎人因猎无所获,见群雏遂捕捉,母鸡爱雏心切,流波哀诉,猎人悯而放之。 |
九、续选二十四贤妻良母故事
历代贤姝不乏人 不昭扬世恐沉湮
谨再挑选典型女 供作闺人仿效身
每人事迹振当时 懿德坤功载口碑
宜仰为师勤效法 相夫教子建良基
相夫秉正荫君郎 教子有方出秀良
全靠坤功得力大 垂名后世永流芳
随 夫 乐 道
钦慕高风托妾身 随夫乐道愿安贫
继承遗志施教化 本着义仁启后人
春秋末年,齐国一高士,号黔娄子,高风亮节,不慕显贵,鲁恭公闻其贤,欲聘为相,齐威王知其能,亦洽聘为卿,皆拒之不就,宁自安贫乐道,以苦节力行感化世人。其夫人知书明礼,品雅德高,仰慕黔娄之品德,嫁与为妻,虽为名门千金,因受夫感化,尽弃铅华,改穿布衣,下田耕作,维持生计,国君以及显官视其贫穷,纷纷馈赠,黔娄夫妇一概婉拒,始终自力更生,过其清苦生活。黔娄逝世后,夫人承夫遗志,致力教化工作,广募学生,教化「勤俭治家,仁慈好善」,善导世道人心,诚为史上一杰出之贤妻。
化 政 清 平
执政廿年重法章 爱民勤政国隆昌
延儒研学弘文化 天下复平民乐康
汉朝邓后,名绥,自幼博读经史,兼通政体。十六岁膺选入宫,因聪慧过人,温良谦让,和帝立其为后。迨和帝崩,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即承帝位,而邓后为皇太后,临朝摄政,贤明非常,时逢旱灾水患十年,内忧外患交加,民不聊生,幸因邓后勤政爱民,兴利革弊,倡导节约,崇尚礼节,克服国难,终于迈向复兴大道。邓后并重视文教,博选大儒,致力文化活动,于是东汉文风蔚起,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执政先后二十年深受朝野一致拥戴,历来帝后深得民心,未有其右。
妯 娌 并 贤
王家二妇有贤行 妯娌睦和相爱敬
贵贱不分互重尊 淑贤堪作妇人镜
晋朝,司徒王浑之妻钟氏,浑弟王湛之妻,普有德行,后世为贤妇。钟氏名淡之,大傅之孙女,聪慧弘雅,明礼达理,为妇女之楷模,郝氏亦有令姿淑德,教子有方,生子名东海,后为晋朝名臣。钟郝二妇至为和睦,钟氏不以名门出身,显贵自居,而傲慢凌辱其弟妇,郝氏不以家门低贱自卑,而趋炎其嫂,雅相敬重亲爱,所以时人赞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良有以也。妯娌乃异姓而处,入夫家骨之门,易失和起争,然如钟郝二妇之雅相敬重,可为妯娌之师表也。
巾 帼 英 雄
助阵为夫执桴鼓 指挥将士猛如虎
敌慌溃走发哀鸣 建立伟功传万古
梁红玉,宋朝名将韩世忠之妻,虽系一女流,但胆识谋略,异于常人,见世忠为人慷慨仗义,遂许嫁之。世忠年少时,即英勇无比,因家贫,年十八即应募为小兵,屡建奇功,擢升为宣抚统领官。高宗建英四年,金国兀述率大军来犯,敌船沿长江驶逼世忠兵营,梁红玉不让须眉,立于船头亲击战鼓,指挥抗战,士气为之大振,金兵慌乱,战船倾覆,溃不成军。韩世忠,能屡建殊勋,成为宋名将,其夫人梁红玉佐战之功不少,后被封为安国夫人。
为 夫 完 节
重节尽忠可作模 佐夫抗敌竟忘躯
被拘宁死岂甘辱 不负帝廷不负夫
宋朝时,谢枋德之妻李氏,饶州临安人,能通女训,善事翁姑。其夫谢枋德上临安考中进士。时元军入侵,时局紊乱,宋军无法抵抗,谢枋德组织民军协助防守,李氏亦发动妇女担任后勤工作,因寡不敌众,不久即被敌军击败,夫妇从此离散。李氏携二子避入贵溪山中,敌军闻悉,包围该山区市镇,李氏恐祸延无辜民众,乃从容直投敌军。元军欲以李氏为饵,引诱其夫投降,又有将军垂涎其美貌,欲收其为妾,李氏毅然自缢,以全其节,其贞烈义行,实令人叹服。
恩 惠 夫 妹
孝敬翁姑尽礼仪 育教夫妹倍生儿
诸甥爱抚如亲出 恰似春晖照草枝
宋朝,陈安节之妻王氏,汉州县人。嫁年余其即去世,遗下一子甫月,家境虽清寒,王氏亦忍苦守节,孝养翁姑,教育其子,茹苦含辛,勤劳操作是以渐见富饶,乡人莫不敬佩,咸称呼王氏为堂前。翁姑殁后,其夫妹尚在幼年,堂前悉心照顾,抚养教育,视如己出,及长大,备丰厚妆奁嫁之,然夫妹犹不知足,要求分财,堂前尽所有与之,讵料夫妹所得之财,竟为其夫淫荡费尽,致陷入困境,堂前复为其建置田宅,并代抚育诸甥。如此海涵之贤妇,诚稀有也。
育 孙 成 名
寡育子孙兄不援 辛酸苦辣不堪言
上苍怜赐妇纯孝 孙奋成名耀弟门
宛平城县人高位之妻段氏,年仅十七即丧夫,因无宗亲,携二幼子寄居兄家,其兄以无力养育二甥为由,屡次劝其再嫁,然段氏坚心守节,变卖嫁妆,租小屋,居于郊外,为市人缝纫度日,历尽艰辛,抚育二子,然长子不幸中年早逝,次子为小吏,因罪被逐边疆,段氏不向命运屈服,坚忍悲痛,续抚育诸孙,其孙名裔,因段氏教孙有方,进士及弟,荣耀门楣,段氏晚年享福,长寿至九十岁仙逝。
和 气 重 义
至情骨血谁甘弃 竟以亲生为弟嗣
尚义重情足堪嘉 天昌其后成名器
昌化地方,有章氏两兄弟,皆未有子嗣。兄为传宗接代,向族亲抱一男儿养育,名曰栩,讵料未几其妻竟喜获麟儿,命名诩。其弟亦求嗣心切,乃求其兄曰:「兄既有己出之子,何必养他人之子,不如将抱养之子让我」。兄与妻商量,妻坚称:「无子而抱养,有子则弃之,为人岂可如此。」而婉拒之。但弟百般恳求,嫂感其诚,将亲生子诩与弟。后来栩得子名樵标,诩举子名铸鉴,均赋性聪明,勤读书诗,功名成就,出仕为官,王家遂为名族,此乃兄爱弟恭,章妻和气重义有以致之,岂非贤乎。
义 救 前 儿
前子为非把罪移 愿甘归咎系生儿
儿欣顶罪成其志 子义母仁帝表之
元朝时代,秦闰夫之继室柴氏,生有一子,而前妻亦遗下一子。二子幼小时闰夫即去世,柴氏守节,扶养二子,视前子如己出百般爱护,无微不至。及二子长大,地方贼作乱,被官拘捕之贼,指柴氏之长子亦结伙,致被拘判极刑。柴氏心焦,率次子向官泣诉,谓作恶者乃此次子,而非长子。其次子亦自认犯罪,求官勿加罪于其兄。一再审问,亦不易其言,官疑次子并非柴氏所生,乃出此策,后经严加审讯,始知实情,官感叹曰:「柴妇执义不偏爱己子,而次子求死以成全母志,实乃天理人情之至也!」遂释二子,并嘉其义,旌表其门。
佐 夫 建 国
劝君尊尧舜为师 怀德励精图国治
内助功成明业建 厥功绝代竹帛垂
明朝马后,马公之女,乃鼎助明太祖创立大明帝国之贤后。自幼仁慈有知鉴,好读书史,精通历代兴衰史迹,且精明能干富有贤德。太祖争天下之初,劝其「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应以仁爱为号召,且亲自缉衣鞋供士军,是以群雄涌集。及得天下,劝太祖勿忘群臣,百姓创国之艰辛,应效法尧舜,仁德爱民,是以臣民钦服。马后重视教育,聘名儒教诸子,太子朱标能孝顺父母,礼敬大臣,颇得上下之爱。又深明「家齐而后国治」之理,令女吏编着「宋代家法」,集历代名后妃之事迹,教育宫中诸女,故国基坚固天下太平。明太祖创立大明,延续二百七十六年之久,诚属马后之贤助也。
妇 德 可 风
幼承闺训德从正 教子相夫竭至诚
奉事翁姑如父母 事称贤妇古今名
明朝徐显达之妻汪氏,潜山人,生性淑德,不苟訾笑,自幼拜受父教,喜读孝经,颇具妇德。时徐公尧莘闻其贤淑,择为长子显达之妻。及为妇,奉侍翁姑无微不至,朝夕定省,服侍起居饮食,克尽妇媳之职,缝纫烹馈,从不任婢女,皆亲自操劳,其夫显达,常读书至天明,汪氏未敢先行就寝,随侍身侧,奉茶易烛,助夫研读诗书,后并善能教子,不因爱而怠教,督学甚严,每至深夜,是以三子皆得学成博学之士。汪氏尤对宗亲敦睦有礼,待奴婢仁慈有恩,内外咸称其贤,诚为难得之贤妇也。
助 夫 显 达
性贞庄重不歆荣 居富临贫志不更
妇道勤修成阃范 佐君立德作名卿
明朝鹅笼夫人,系昆陵某氏之女,文雅庄重,颇有妇德。其父为其择周延儒为婿,但延儒家贫,经数年未能纳采,因而其妹先行出嫁,配一富豪,鹅笼毫不羡慕,更加勤妇道。延儒二十岁时,乡试及格,得意异常,急欲成亲,鹅笼主张仍须求进,延儒自愧,续加奋发,遂中状元。朝廷闻知状元家贫,派官为其行聘,恩赐归乡亲迎完婚,途经之处,郡守县令迎送道旁,极其显要。不久延儒荣任宰相,夫人常以礼教名言规劝,是以其夫为相十年,未有过失,可知夫人之贤淑也。
三 后 圣 德
周始母仪三典型 坤功懿德载丹青
子孙代代仰遗训 宝祚绵绵八百龄
周朝文王之母太任,端庄淑丽,并有贤德,文王之父王季娶以为妻,太任扶助其夫,施仁布教,不遗余力。太任怀孕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以胎教感化子女。文王出生,太任善教,教一而识百,后文王奠基西北。禹后之女太姒,文王娶以为妻,太姒仁明有德,旦夕勤劳,文王治外,太姒治内,布施德政,臣民悦服。文王祖母太姜,亦淑贤德惠,夫太公虽明圣,政事必与相商。周室天下,传世三十七代,历八百七十三年之久,端赖太任、太姒、太姜三后教化之功也。
仁 及 五 世
教子为臣守五常 丹心事汉作忠良
弃身立义成其子 仁及子孙五世昌
汉高祖时,丞相安国侯王陵之母,虽系女流,却深大义,不惧恶势,牺牲生命,促陵辅佐高祖平定天下。
当高祖于沛地方起义时,陵聚众数千,追随汉王。时项羽与汉争夺天下,欲招陵归顺,竟捕陵母,陵遣使者往涉,项羽奉陵母上座,尽礼款待,以诱陵来归,陵母不从劝诱,暗嘱使者转告陵儿,须善事汉王,毋为老母心怀二志,言毕伏剑而死,以固陵之坚心,项羽怒而烹之,陵志弥坚,终辅高祖平定天下,位至丞相,封侯传爵五世。
陵母弃身立义以成其子,其仁及五世矣。
贤 化 逆 儿
近朱者亦古言明 逆子傍观学孝行
景伯尊亲躬作则 果能感化母贤名
后魏房景伯之母崔氏,性严明高尚,博学多闻,善教三子,皆成为名士。长子景伯为清河太守,每逢疑难,即求教于母,时有一妇人,控告其子不孝,景伯欲加判罪,其母教以:「对不受孔教之子,以其责罪,不如感化,可邀该母子前来共住,三餐共食,儿日常侍奉母之举动,不孝如目睹,定必悔悟」。景伯遵母意,邀该母子前来小住,未及十日,逆子即有悔意,求准返家,崔氏恐其内心尚未彻悟,再延之,经二十日始放回,逆儿返后果然善待父母,百般孝顺。崔氏非但教子成名,且能感化他人,诚一杰出之贤母。
教 儿 取 义
守节抚孤教尽忠 舍生取义孝之终
母教感动益加奋 平定国难建大功
晋朝虞潭之母孙氏,吴群富春人,早年丧夫,守节教子,虞潭幼年时,性较懦弱,孙氏教以忠义,训以胆决,终成大器,永嘉末,杜弢作乱,虞潭为南康太守,朝廷命其讨伐,孙氏勉潭抱定必死之决心,倾尽资产,馈赠战士,士气大振,遂告捷。后苏峻造反,又奉命率师讨伐,孙氏训以:「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切勿挂虑老母,应勇往直前,为国尽力。」并令孙儿及家僮同行助战,虞潭受老母之严训,益加奋勇作战,遂平定国难,建立宏功,升任为武昌侯。孙氏享年九十五,帝嘉其贤,遣使吊祭,谥曰定夫人。
式 谷 似 之
成人不学误前程 母励谧儿期有成
博读经书名盖世 贤明母教古今声
晋朝皇甫谧年之叔母任氏,养谧为子。皇甫谧年届二十,尚不知上进,好游放荡,不修学业,然有一片孝心,常进瓜果奉母,其母悲叹万分流泪告诫:「吾儿虽百般殷勤奉养老母,并非有孝,今已二十,尚整日好闲游荡,不知立志求学,今母至为伤心!」谧深受感动,当即表示:「不肖儿自当改过,即日起奋发研学,以慰吾母」。之后,白日勤奋耕耘,维持生计,晚间博读经书至深夜,不懈不怠,终成名儒,端赖其母励教所赐也。
尚 义 可 嘉
养育师仁为乞妇 营谋设计窃逃走
路遥履险遂还京 尽义功高永不朽
唐朝,有一姓独孤名师仁者,其乳母王兰英,为人仁慈重义,令人敬仰。师仁之父被王世充所杀,师仁亦被禁锢,失去自由,兰英焦虑万分,多方奔走,托人向王世充说项,准将师仁交其抚养,时逢天下大乱,又闹饥荒,日夜不安,三餐难继,兰英作乞妇,求食以养师仁,历尽辛酸苦楚。后装疯,暗中引率师仁逃走,战战兢兢,经险路,渡难关,终于回到京都。高祖帝闻知其胆识及高义,嘉其义行,封为永寿乡君。
正 言 报 国
母教侍帝进忠言 不怕捐身报国恩
谏诤直陈主秉正 朝称殿虎百官尊
宋,刘安世在朝为官,处事公正,铁面无私,闻知府调任为谏官,拜命之前,将其忧虑告其母,谓皇上日理万机,难免疏忽而有差错,儿如任谏议之职,应正言谏诤,万一触忤圣意,或将受谴责,招致灾祸,皇上以孝治天下,若陈情家有老母,谅可免任谏官。刘母责其观念有误,训以:「谏官乃辅佐天下之诤臣,你父当年欲求之而不得,今你有幸得此职,当应欣然承命,尽忠职守,即使遭谴责被流放,不论远近,母亦乐意跟往。」安世果任谏官,正色立朝,秉公处事,如有违法背理情事,则直言谏诤,朝中百官称安世为殿上虎,莫不敬畏万分。
训 以 忠 勤
为吏忠勤元父志 却嬉射艺荒州治
教加杖击反精勤 陈母贤明书应记
宋朝谏议大夫陈省华之妻冯氏,有贤德,善教子真宗时,三子皆进士及第,累迁至显官。其季子尧咨,嗜好射艺,自号小由基,任荆南太守时,返乡省亲,拜蔼老母冯氏,其母询其任太守有何德政,答以:「若论政事,虽无特殊作为,但儿箭法精甚,每次表演,围观者甚众,莫不钦服喝采。」母闻之不悦,举仗击打,训以:「汝不施仁政,以善化民,徒效士卒行为而自满,何不遵父遗训,尽忠职守?」尧咨知错,跪地谢罪,归仁后,勤于政务,施行德政,政绩斐然,遂为名官。世赞陈母冯氏贤德,教子有方,誉为一贤母。
截 发 易 书
家贫育子不须忧 截发易书供子修
母善琢磨成大器 厥功非凡莫能俦
元朝陈佑,又名天佑,字庆甫,宁晋人,其母张氏贤慧有淑德,被尊为贤妇。陈家贫困,张氏刻苦耐劳,含辛茹苦,悉心养育天佑,因无钱购书,张氏常剪发换书,供儿研读,朝夕鼓励天佑力求上进。天佑感母之深情,为不负母之殷望,日以继夜,勤奋用功,未敢怠惰,终能博通经史,成为大儒,后出仕,为官清廉,累升至浙江东道宣慰使。昔陶母截发延宾,使儿得以结交名士,世称其贤,佑母截发换书,勉儿勤读,其贤足与陶母媲美。
教 子 大 成
宽恕奴婢胜己儿 严格训子守箴规
贤明母教范千古 培育二儒百世师
明朝程母侯氏,程大中公晌之妻,二程夫子程颖、程颐兄弟之母。程母事姑至孝,事夫有礼,治家有法,教子有方,甚受敬重。程母为人仁恕宽厚,视奴婢如儿女,视己子女则严,三餐必命坐于身侧,不许择好而食,着衣亦不许择美而穿,偶与人争忿时,即使理直亦予谴责,若有过失,小则诘责,大则报知其父,求严厉训戒。尝称:子之不肖,皆因母掩蔽其过,致父不知未能使之改过向善之故也。二儿稍长大,皆能遵守师教,勤读诗书,修身进德,是以智德并进,成为大儒,且宋代之诸多名儒,多出其门,程母之贤,永留青史,令人敬仰。
守 节 教 子
家贫守节志冰霜 教子读书勤有方
学业有成登进士 母功不朽世传芳
清朝胡弥禅妻潘氏,相城人,守节教子,治家勤俭。其夫胡弥禅早死,遗有三子,家贫如洗,潘氏勤劳,以麦粥养儿,而自食瓜蔓度日。长子宗绪十岁时,遣入村塾就读,送儿越一山岭往村塾,黄昏又至山麓接儿返家,夜间督儿读至深夜。一日闻儿诵程朱语时,勉其为人处世当如此,闻诵司马相如美人赋时,则大怒诫勿更读。日常训诸子出入必禀,入则孝出则悌,善尽人子之职。宗绪受母严教,勤攻诗文经史,学业有成,雍正八年,中进士出仕,官至国子监司业。潘氏守节教子成器,诚一贤母也。
经 训 克 家
博学经书美誉名 守孀教子作贤卿
当年大着今犹在 御笔赐旌千古荣
清朝,毕沅(镇洋人,字秋帆)之母姓张名藻,字子湘,精通经文,博学多才,诗词之美,誉满远近。张氏早年丧夫,守节教子,治家严肃,秋帆幼承母训,勤谨读书,考中状元,官至湖广总督,又精通经文,着有续资治通鉴等巨作,功业文章,贡献甚大,成为清一代名臣,皆由贤母训教使然也。张氏好学,至晚年仍手不释卷,并专于著述,有名诗吟集流传于世。昔陶侃、欧阳修之母,教子成名,而毕母非但教子显贵,且有著述,实一杰出之贤母。去世后,秋帆建楼奉祀,乾隆帝赐御书:「经训克家」,嘉其义方。
敬告天下父母
望子成名龙凤儿 应如孟母义方施
眼前溺爱失教管 多陷岐途实可悲
昔有一江洋大盗,被判极刑,临行刑时,求吮母乳,狠心猛咬乳头,怨其母曰:「儿幼小时,如拾得钱物,即赞儿聪明,偷窃他人之物,即褒儿机智,抢劫回家,即称儿为英雄,一向勉儿行凶作恶,儿有今日下场,全因母未尽善教有以致之,故咬断乳头以泄心中之恨也。」
此则故事,值得为人父母者警惕。子女有过,不加管束训诫,反而为其掩饰恶行,绝非爱护子女之行为,爱与教宜并重,不偏于溺爱,始不致耽误子女前途。寄望天下父母,效法孟母,不仅供子女温暖,且应教其修身进德,训其迁善向上,以尽为人父母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