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货币与通货膨胀

 龚蕾馆藏 2015-09-03
抗战时期货币与通货膨胀
原作:龚蕾

    在近代经济史中,讲述了抗战八年的金融故事,抗战时期,除了看得见的枪林弹雨战场,还有看不见的金融货币战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争爆发,民国政府不断投入支出,并发动征兵,工商界积极响应抗日,号召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抗战爆发后,白银和兑换券时代过去,实行法币制度,不再兑换银元银两。
    战争让农业、工业、商业均无法生产经营,税收减少,而军费总支出增长,国民政府开征一些新税收,然只是杯水车薪。一些爱国人士发行各种公债,尽管如此,仍微不足道。借贷外国援助、增发货币,国家银行不得不开动机器增发货币。由于货币增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几年,通胀比较严重,物价上涨,商品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一天翻十倍。
    从抗战时期电视剧或历史书中,日本与大后方的商品贸易属于走私,日方通过走私货物来吸收法币。而在根据地中,主要流通着交通、农业等四家银行的法币,当时法币就是指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在根据地里,不仅有法币、还有地方流通券、各县土票等,还有日军投放的大量伪钞。
    在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自己的银行,在党中央统一发行政策指导下,分散地发行地方货币,有组织地同伪货币作斗争,抗战前设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银行,发行纸币、银行券,在贸易公司发行商业流通券,为了保护人民的财产,稳定抗战根据地,很快建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和印钞厂,在抗战最艰难岁月,抗日根据地还成立淮海银行、大江银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江南银行等,分散地发行地方货币,在根据地发行货币大约有五百种以上。
    根据地为了防伪钞,在土纸印制钞票上,加上带颜色的纤维,独特的水印,这样让日军无法伪造模仿。还有就是不断变换钞票颜色,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逐渐站稳脚跟,得到边区百姓信任,抗战胜利后,经党中央批准,原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华北银行、晋绥边区的西北农民银行、山东政府的北海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

参考文章:
1、央视最全纪录片揭秘抗日金融战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9/03/c_128191583.htm
2、抗日时期的通货膨胀
http://view.news.qq.com/zt2012/krthpz/index.htm
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货币战
http://view.news.qq.com/zt2012/zrhbz/index.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以上文章参考历史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