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2坦克 (俄文:Клим Ворошилов-2)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第二型,搭载152mm榴弹炮的重火力(这货难道不是作为自行榴弹炮而被设计的?),其巨型车体被德军称为“巨人”(Gigant). 1939年,苏联与芬兰之间爆发了冬季战争,苏军在突破卡累利阿地峡的曼纳海姆防线行动上吃尽了苦头,对坦克协助支援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以KV-1坦克为主体、搭载152mmM-10榴弹炮和新式旋转炮塔的KV-2坦克就被开发了出来,用来进行阵地突破。1939年12月开始发送开发需求,到了1940年1月末完成了试制车,到了2月又增加了2辆的试制车,立刻被送往战线。2月11日,在曼纳海姆防线的苏姆玛(Summa)地区首次投入实战。 该坦克不但配有极为强大的火力,也有非常厚实的装甲(炮塔前110mm,侧面75mm厚,血条相当长),在芬军的37小炮48发炮弹皆命中下,仍不损其战斗能力。由于以上的活跃,KV坦克改良的火力支援型—KV-2就被军方正式采用。原先,坦克开发部仅将其命名为“装备大炮台的KV”(KV s bolshoi bashnei),随着正式纳入军方采用而给予了“KV-2”的称呼,苏联士兵则称其为“无畏战舰”(KV s bolshoi bashnei)。原KV-2的试制车仅是平面装甲板和7角形的炮台,之后为了大量生产而改为6角形炮塔。与试制车比较起来,批量型的KV-2在炮塔结构上略矮(虽说变矮了但是依旧容易翻车),也搭载了原没有的近战防御DT重机枪。从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产的试制型)共生产了202辆。 KV-2坦克虽然有强大火力和装甲,但车体重量过高造成机动力低下、底盘容易故障、重型炮塔也使得在车身倾斜时无法旋转、2名装填手装填分离式弹药造成火炮射击速度也慢,使得军方生产KV-2坦克数量不多。世界大战中期,苏军改以使用喀秋沙火箭炮为主力,不但射程远、机动性强、火力猛,更没有KV-2的种种缺点,也因此对坦克的开发关注被转移至自行火炮上,如ISU-152、SU-152等,至于像KV-2这种重型装甲和旋转炮塔的阵地突破用坦克则是不再被生产。KV2的备弹只有区区三十六发,所以传说中KV2调转炮塔马力全开碾压德军的“小个子”们被认为是个事实。据说这个不良恶习曾经成了上一代德军装甲兵的阴影,脱胎于战前德国国防军的新一代国防军们至今仍然保留着这种泄愤式的不良行为,所以我们经常见到网上盛传的德国佬开着豹2坦克碾压小汽车的奇怪行为。 1941年6月,德军发动巴巴罗萨作战进攻苏联,这时候KV-2坦克(包括试制车)的数量都增加了不少,和芬军相同,德国坦克部队也受到了KV-2重装甲和巨型体积的惊愕。1941年6月23日,装备LT-35轻型坦克(捷克LT-38的前一型号)的德国第6装甲师于立陶宛的多比萨河(Dubissariver)与拥有KV-2的苏联第2装甲师遭遇,LT-35的37mm小炮完全没有用(此役之后,由于其火力仅对KV-2和T-34的装甲产生如敲门般的声响,37小炮于是就被戏称为敲门炮),因此蒙受巨大损失,第57装甲工兵营的士兵企图以炸药炸毁履带,结果反而失败被机枪打得狼狈而归。德国第6装甲师和苏军第2装甲师战斗后共损失了40辆坦克和多座火炮。德军士兵之后将炮塔撬开,掷入手榴弹杀死乘员才使该坦克停止。检查该坦克损伤状况,德军射击的6枚88毫米炮弹仅2枚击穿KV2的装甲,还有7个很浅的凹坑,是50mm炮弹所留下的。 KV-2重型坦克 类型 重型坦克 原产国 苏联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1939年至1945年 用户 苏联 参与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 Zh. Kotin, TsKB-2 研发日期 1938年至1939年 生产商 基洛夫工厂,ChTZ 生产日期 1939年至1943年 制造数量 约255辆 基本规格 总重 53.1 tonnes 全长 6.79 m 宽度 3.32 m 全高 3.65 m 操作人数 6名 最大射击仰角 大约37° 装甲厚度、类型 110mm 主要武器 152mm 榴弹炮(36发炮弹) 次要武器 2×DT重机枪 发动机 12汽缸V-2柴油引擎 推重比 10 hp/tonne 悬挂系统 扭力杆式 最大行程 140 km 最大速度 25.6 km/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