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年成吉思汗再次南征金朝,一度包围金西京大同府。同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东北叛金附蒙,并在迪吉脑儿(今辽宁昌图附近)击败金兵,蒙古军再次逼近中都。
1213年将领胡沙虎杀金帝完颜永济,胡沙虎拥立金章宗的庶兄完颜珣继位,是为金宣宗。金宣宗继位之初,胡沙虎执金朝大权。胡沙虎威胁中都守将术虎高琪作战不力,最后反被其所杀。同年秋成吉思汗兵分三路攻金,他派皇子术赤经略山西、皇弟合撒儿往河北,他与幼子拖雷往山东发展,金廷只有中都、真定、大名等十一城未失。
1214年蒙军包围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市),金宣宗求和,献黄金与岐国公主与成吉思汗,蒙金和议达成。在蒙军撤退后,金宣宗不顾徒单镒等反对,与术虎高琪迁都汴京(开封) ,仅派太子镇守中都,引来河北军民不安。7月,南宋皇帝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则与蒙古协议联手击退金军,南宋可获河南作回报。
1215年蒙古以金帝南迁为由,再度率军攻陷中都,并且获得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被任命为辅臣,这对于巩固华北地区有很大的帮助。同年十月,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建东真国。此时金朝龙兴之地被蒲鲜万奴与耶律留哥瓜分,山东与河北一带都是民变的红袄军,金廷只能控制河南、淮北与关中一带。当时河患泛滥成灾,黄河自从金室南迁后改道,流向东南。
1216年因为西夏不肯帮助成吉思汗西征,次年成吉思汗率军第四次进攻西夏。夏神宗以太子李德旺守中兴府,自己逃至西京灵州。最后李德旺派使向蒙古和谈才终战。
1217年,成吉思汗为了西征花剌子模,命木华黎统领汉地,封为“太师国王”,命他持续进攻金朝。木华黎为了巩度汉地,收降地方自卫势力如真定史天泽、满城张柔、东平严实与济南张宏,史称汉族四大世侯,后来他们也扶佐忽必烈建立元朝。木华黎除了对金朝的战争让金朝疆域萎缩剩河南与关中地区之外,并于1231年派兵进攻高丽,使高丽退到江华岛。
1218年蒙将哲别杀死占领西辽并称辽帝的屈出律,攻占塔里木地区,史称蒙古攻西辽之战。西辽为蒙古所灭。
金宣宗南迁之后国势益弱,蒙古已经取代金朝称霸东亚。虽然金宣宗想要重振金朝,但无雄才大略,且又猜忌成性,政治上并无起色。1219年太原失守,金廷建立河北九公,封立王福、移剌众家奴、武仙等九人为公,赐号“宣力忠臣”,打算以之坚守国土,但仍然无济于事。金宣宗任用术虎高琪,他苛刻成性,接连南征南宋、西征西夏以扩张领土,并且持续抗击蒙古。此时金朝内政不良,军力已衰,经过多次战争后又使金朝处于四面楚歌的局势。1219年术虎高琪被金宣宗杀死,战事直到金宣宗驾崩以后才平息。
1220年6月,成吉思汗亲率蒙古主力军十万西征花剌子模。
由于沙阿摩诃末抵挡不了蒙军攻势,畏惧而逃,在屠杀掉花剌子模的40个城镇之后,花剌子模也于1221年亡国。成吉思汗命速不台和哲别追杀摩诃末,摩诃末最后死于里海。其子札兰丁于八鲁湾之战英勇抗敌,最后南逃印度,并于1224年复国于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部)。1230年,札兰丁被蒙古将军绰儿马罕攻灭。
速不台和哲别最后于1222年从撒马尔罕出发经过今伊朗高原北部,进攻杀掠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王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之后,并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山脉),抵达钦察(位于俄南),期间攻占不少国家。于1223年的迦勒迦河之战(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更是击溃基辅罗斯诸国与钦察忽炭汗的联军,并向西进军到今乌克兰西部的德涅斯特河,之后折转围攻基辅,之后东返,并于1223年9月攻击时伏尔加河中上游的河谷伏尔加保加利亚最后渡过伏尔加河东返中亚。
摩诃末其子札兰丁于八鲁湾之战英勇抗敌,最后南逃印度,并于1224年复国于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部)。1230年,札兰丁被蒙古将军绰儿马罕攻灭。
1224年金宣宗去逝,由于其长子早逝,故由次子完颜守绪继位,即金哀宗。
成吉思汗将新拓展的疆土分封给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领有蒙古本土,三子窝阔台成为大汗继承人。1225年蒙古回师后,因西夏不配合西征,成吉思汗又率归师灭西夏。
1226年成吉思汗以夏献宗没有履约为由,兵分东西向西夏夹攻,此即蒙古灭西夏之战。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队至兀剌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西进攻陷黑水城,又迂回进军贺兰山(今宁夏银川西北),击溃夏将阿沙敢不,最后屯军浑垂山(今甘肃酒泉北)。西路军由阿答赤率领,与忽都铁穆儿、西夏降将昔里铃部、察罕等人借道西州回鹘,陆续攻陷沙州、肃州与甘州。但在围攻甘州时遭到守将和典也怯律顽强抵抗,最后成吉思汗亲自攻陷,并且降服凉州守将斡扎篑投降。至此河西走廊全数沦陷。夏献宗忧患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继位,即夏末帝。同年八月,成吉思汗率军穿越沙陀,进军黄河九渡,攻占应理(今宁夏中卫)。而后分兵攻陷夏州,主力包围灵州。夏末帝派嵬名令公率军救援,双方于冻结的黄河决战。而后嵬名令公与守将废太子李德任会合,最后城陷被杀。蒙军包围中兴府,并且分兵南下攻陷积石州(今青海循化)、西宁(今青海西宁)等西夏领地,并驻夏六盘山。
1227年夏末帝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时已病死六盘山,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开城投降后,前去参见成吉思汗,诸将托言成吉思汗有疾,不让他参见。在成吉思汗去世三天后,宝义二年七月十五日(1227年8月28日),诸将遵照成吉思汗遗命将西夏末帝杀死,西夏灭亡。
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死,临终遗嘱:“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今开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太祖本纪》)此言,正确分析了战争形势,提出了借道于宋、联宋灭金的决策,成为其继承人灭金的总方略。不久,蒙军遂与宋军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金朝哀宗即位后,鼓励农业生产,与南宋、西夏和好。建立直属中央的忠孝军,任用完颜陈和尚等抗蒙名将,于1228年大昌原之战(今甘肃宁县)击溃蒙古军,尔后金军收复了不少土地。
成吉思汗病逝后,由幼子拖雷监国。1229年举办库里尔台大会,窝阔台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后尊称元太宗。1230年窝阔台汗发动三路伐金,窝阔台汗率大军渡黄河直攻汴京,斡陈那颜率东路军走济南,四弟拖雷率西路军自汉中借宋道沿汉水攻打汴京。
1231年窝阔台汗率军南征金朝,并命四弟拖雷自汉中借宋道沿汉水攻打汴京。
1231年窝阔台汗派撒礼塔率兵入侵高丽,崔氏政权领袖崔瑀抵御失败,高丽首都松都(今开城)被攻陷,史称高丽蒙古战争。蒙军设置多位达鲁花赤以监督高丽政事。隔年崔瑀杀死达鲁花赤,拥护高丽王高丽高宗从松都迁往江华岛,并且长期抗蒙,另外三别抄军抵抗蒙军至1273年。然而高丽朝廷分裂成反战的文派,与抗蒙的崔氏政权。贵由、蒙哥时又四次讨伐掠夺高丽地,
1232年拖雷成功迂回至汴京,金哀宗派完颜合达、移剌浦阿率大军阻击于邓州。此时窝阔台汗率大军渡河,并派速不台攻汴京。而完颜合达急率军北援汴京,与拖雷率领的蒙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市东南)发生三峰山遭遇战,金军精锐溃败,名将张惠、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与移剌浦阿先后死亡。蒙军围攻汴京,迫使金哀宗求和。而后金廷杀蒙古使者,蒙古再度围攻汴京。金哀宗坚持至年底放弃,南逃归德(今河南商丘市),汴京守将崔立投降。蒙将史天泽一路紧追不舍,金哀宗逃往蔡州,蒙军约宋将孟珙、江海率军与粮食联合围攻。
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由于金国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战”被蒙古军歼灭,呈亡国之态,宋廷当朝大臣大多赞同联蒙灭金,只有赵范反对。理宗答应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蒙宋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文件,埋下后患。
金哀宗得知,也派使节来宋陈述利害,希望联合抗蒙,被理宗拒绝。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
1234年1月,蒙、宋联军进攻金朝最后一个据点蔡州,蔡州岌岌可危,金哀宗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史称金末帝。五月,蔡州被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随后,蒙宋按约定瓜分了金国最后一点地盘,南宋疆界往北推进到信阳、邓州、唐州等地,宋军将俘获的金国大臣送往临安献俘,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临安一片欢腾。
金国亡后,蒙古军队北撤。宋端平元年九月,宋军北伐收复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史称端平入洛。但北伐军遭到蒙古军队偷袭,大败,蒙军南下,宋蒙第一次战争由此始。
南宋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改道 。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之水以灌宋军”,黄河河道又一次较大的变化.寸金淀在今延津县脖城东偏北三十里的滑县境内.决河之水南流,经封丘西、开封东入陈留县(今开封县陈留镇)境,以下“分而为三,杞居其中.”杞县“城之北面为水所坦,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大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帷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新城北一支夺滩河由帷州、宁陵、归德至夏邑,以下分流经糠水至宿迁合酒和经作水故道至酒州入淮.中间一支为主流,由新旧杞县城之间南流入涡,经鹿邑、毫州、蒙城至怀远入淮.旧城南一支,经太康、陈州入颖,经颖州、颖上入淮,同时也分流入涡.后因归德、太康二地要求,“相次堙塞南北二汊,遂使三河之水合而为一”,全由涡河入淮.此河行水60余年,到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河决杞县蒲口,沿旧河东流合泗入淮为止.
金朝灭亡后,南宋在失去金朝作为屏障后,却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此时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正式出兵向往昔盟友开刀。1234年5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6月全子才收复南京,接着从寿州渡过淮河,正式进入蒙古势力。7月,宋军进驻开封,如此梦幻般地实现了岳飞等抗金将领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大宋的旗帜在倒下107年后再次飘扬在汴京城上。收复汴京的消息传回南宋,整个南宋的朝廷几乎都沸腾了,到处是一片贺喜之声,宋理宗迫不及待地给官员们升官。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于此役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
蒙古则派使臣来责问南宋,同时要求南宋把原先给金朝的岁贡转给蒙古,南宋因自己也是宋蒙联军灭金的成员,拒绝了蒙古要求,于是宋蒙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全面侵宋】窝阔台汗并在1235年定都哈拉和林(今乌兰巴托西南)后,借此率军南征南宋以报复之,掠夺两淮地区后北返。1236年9月和1237年两次分三路攻宋,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并拥有优势水军,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珙、余玠、赵葵、杜杲、曹友闻、张钰、向士璧、曹世雄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
【二次西征】西线方面,1235年窝阔台汗命术赤长子拔都、贵由与蒙哥、速不台等第二代蒙古王子发起蒙古第二次西征,史称拔都西征,总指挥为拔都与速不台。
【戊戌选试】蒙古为了防止华北的汉人世侯叛变,派探马赤军(振戍军)进驻汉地;进行两次人口调查,将半数汉人分封给蒙古功臣。由于需要人才治理国家,窝阔台汗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议,于1238年命术忽德和刘中举办科举,史称戊戌选试。这次考试录取东平杨奂等名士,为统治华北带来不少人才,但后来以“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 1239年宋军收复被蒙古军占领的襄阳和其他地区。
到1241年底,蒙宋战争的三个战场上,两淮战场宋军取得许多大胜,然而因为缺乏统一的全盘战略规划,基本还处于蒙攻宋守的胶着状态。荆襄战场上,由于孟珙的全盘战略规划,宋军不但使鄂州一带的长江防线转危为安,而且出兵收复了直到汉水流域的各个失地,使襄阳重新成为荆襄战场的前线重镇。在四川战场,由于蒙军多次入侵进行破坏式进攻,当地宋军失利。1241年11月,宋蒙战争开始七年之后,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由皇后乃马真脱列哥那监国。
1241年,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劫掠波兰,继而转向奥地利。欧洲一片恐慌。教皇英诺森四世派遣柏郎嘉宾(1180-1252)携教皇敕令前往蒙古帝国,以说服蒙古统治者皈依基督教并停止对基督徒的杀戮。柏郎嘉宾在哈拉和林见到大汗贵由,向其进谏,贵由于1246年用波斯语回信要求教皇和其他欧洲君主向蒙古臣服。这封信至今还保存在梵蒂冈。1247年柏郎嘉宾返回欧洲。
1246年3月的库里勒台大会由窝阔台汗之子贵由即位,后追尊称元定宗。蒙古出现内乱直到1251年6月,拖雷长子蒙哥继任大汗。这样,从1242年到1252年的11年间,蒙古处于相对的混乱期中,除了延续一些前期的战略决策的进攻之外,也就没能对南宋发动国家战略级别的入侵。
【凉州会盟】1247年吐蕃萨班携其侄子八思巴到达凉州,代表西藏地方势力与蒙古王室谈判。吐蕃诸部归附大蒙古,蒙古则依西藏传佛教,史称凉州会盟。商定西藏归顺元朝中央的条件,经过这次会盟,西藏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归顺中央政府,成为中国历届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双方在这次会盟中都捞到了好处,元朝借西藏通道灭亡了大理,包围了南宋政权,于1276年灭亡了南宋;而萨迦派则得到元朝历代皇帝重用,在西藏被中央扶持建立政府,萨迦派第五世祖八思巴还成为元朝国师,创建了蒙古文字“八思巴文”。
1248年8月贵由汗去世,皇后斡兀立海迷失立孙子失烈门并监国。然而在1251年7月的大会,因为拔都与兀良哈台大力支持拖雷系的蒙哥,使得窝阔台系的失列门失去汗位。蒙哥继承汗位,后尊称元宪宗。1252年蒙哥即位后推行中央集权化,在汉地、中亚与伊朗等直辖地设置行中书省,分遣拖雷系诸王分守各地,以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大总督以管理汉地。忽必烈统治汉地期间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巩固了华北地区,并且与兀良合台迂回南灭大理,扩大南宋防线缺口。
1253年,蒙古帝国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三次西征】西线方面,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西征西亚,史称蒙古第三次西征,1256年旭烈兀攻灭伊斯兰教的暗杀组织木刺夷。
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跨台,高丽成为藩属国。同年蒙哥汗宣布兵分三路南征南宋,蒙哥汗率军攻打四川合州(今重庆)、忽必烈攻打湖北鄂州(今武昌)、兀良合台由云南晏当(今云南丽江北部)直攻经过安南,进攻宋广南西路而直攻荆湖南路,并兵临潭州(今长沙),三军意图在华中会合,再大举下长江围攻临安。
1258年西征军攻占伊斯兰哈里发最后领地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格达。同年崔氏政权被颠覆后,高丽高宗遣子称臣,正式成为蒙古的藩属国。
1259年,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依托险峻地形和坚固壁垒,固守力战,击退了蒙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蒙古军连攻5月不克。后蒙哥亲临现场督战中炮风卒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蒙哥死讯,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准备在和林称汗,准备撤军以争大汗之位,宋臣贾似道借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忽必烈返回北方自立为汗。至此,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南宋获得以延续20年之久。
1259年叙利亚阿尤布王朝。1260年占领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然而当旭烈兀得知蒙哥于南征南宋时去世的消息后,立即率大军回师争位。留下的蒙军也在今以色列加利利的阿音札鲁特战役败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第三次西征结束。
蒙哥汗去世后,身在战事的忽必烈立即与南宋和谈,返回华北与留守蒙古本土的七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部分宗王和蒙汉大臣的拥立下于开平(后称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石别苏木)自立为蒙古皇帝(又称蒙古大汗),年号中统。忽必烈登基后不久,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被阿速台等宗王和大臣选立蒙古大汗,并获得钦察、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的支持。由于蒙古帝国的兴盛,哈拉和林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但1260年爆发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中,该城市一度遭受毁坏。
在元世祖在与阿里不哥作战与整顿国内之际,因为无暇对付南宋,于是派郝经对南宋提出高压的议和内容。当时南宋宋恭帝仅五岁,由谢太后垂帘听政,大权由谎称击退蒙古军的贾似道掌握。由于贾似道畏惧谎言被击破而幽禁郝经。南宋并于1262年拉拢山东汉人世侯李璮,发起李璮叛乱。元军平定叛乱后,元世祖断然废止汉人世侯,以蒙古人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并且准备南征南宋。
争夺汗位战争最后于1264年8月21日由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稳固其位。
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度宗。赵禥即位后不理朝政,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他禁止让前线战事让度宗了解。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
1266年阿里不哥感染上了一种疾病去死,忽必烈才稳固自己汗位。
忽必烈汗为了成为中国皇帝而推行汉法,主要内容有改元建号,1267年忽必烈汗迁都中都(今北京市),并命刘秉忠兴建中都城。
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襄樊之战】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至1273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
【海都之乱】西北地区方面,早在元世祖时期,由于他的大汗之位不受四大汗国的承认,使得当时窝阔台汗海都有意夺回蒙古汗位。海都统辖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一带且与钦察汗国友好。元世祖为了避免在南征南宋时被海都背刺,遂扶持八剌获得察合台汗位以牵制海都。然而在1268年,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忙哥帖木儿以元世祖过度汉化、违背祖宗成法为由,在塔拉斯河招开库里尔台大会结盟反元。他们以海都为盟主,共同瓜分中亚行省,联合对抗元朝与伊儿汗国,史称海都之乱。元世祖派伯颜北上平乱,海都与新任察合台汗笃哇采用游击战的方式回避决战。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汗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建国元朝,即元世祖;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帝都之意),将上都作为陪都。此前,1260年设立中书省,1263年设立枢密院,1268年设立御史台等等国家机构;设置大司农司并且提倡农业;尊孔崇儒并大力发展儒学等推行汉法的政策。然而为了保留原蒙古制度,最后形成蒙汉两元政治。元世祖虽然于争夺汗位战争获得蒙古大汗的汗位,并且最后成为中国皇帝。但由于汗位取得不合法与崇尚汉法,使得蒙古宗室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四大汗国有三国不奉忽必烈的命令,蒙古帝国完全解体。最后引发窝阔台系的海都出兵争夺汗位,造成漠北地区动荡不安,史称海都之乱。
在此前后,元朝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臣服,加入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元世祖于是出兵攻打这些国家,其中以入侵日本的元日战争最为著名,因为范文虎指挥不当与台风来袭而失败。由于元朝廷需要赏赐大量财宝予宗室贵族,加上开支繁重,财政日渐紧张,朝臣为了财政问题发生争执,分裂成以许衡等汉人与汉化蒙古人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卢世荣与桑哥等色目人与汉人为首的理财派。儒臣派认为元廷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理财派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由于元世祖信任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与阿合马抗衡。最后阿合马被刺杀,太子真金也因为得病而死。然而元世祖不信任儒臣派,依旧任用理财派官员来解决财政问题,导致财政恶化。
元朝历史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到三个阶段,1206年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立国漠北,定国号为大蒙古国;到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汉地,将国号改为大元之际,共六十五年,称为大蒙古国时期,又称蒙古帝国。元世祖忽必烈定都汉地,将国号改为大元后,直到1368年元惠宗出亡为止,共九十七年,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元朝历史。元惠宗出亡后依旧以大元为国号,至1402年鬼力赤杀顺天帝坤帖木儿,改国号为鞑靼为止,共三十四年,称为北元时期。由于蒙古帝国、元朝与北元等三个时期均有连续承继的关系,所以本文均会介绍这三个时期以求通达。
元灭南宋的五次重大战役,即1267年至1273年破襄樊之战,1274年破夏贵大军的阳逻堡之战,1275年2月破贾似道大军的丁家洲之战,1275年7月,破张世杰水陆军的焦山之战,1279破张世杰海军厓山之战。其中或是步兵骑兵配合作战或是水陆军协同作战或是单纯的水战。可见元朝不是采取相应的对策,制服宋军的战术特长,是无法取胜的;而偏安东南支撑一百五十年的南宋,也终因元朝转变战略而亡国。
总之,蒙(元)宋战争持续46年,忽必烈总结前两次攻宋的经验教训,适时改变主攻方向,采取牵制两翼、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浮汉入江、直捣临安的方略,缩短了战线,割裂了南宋的东西联系,致宋军被动挨打。同时,实行招降安抚之策,形成政治、军事优势,终于灭亡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
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元军。在至元十年(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
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后,元世祖六次遣使者要求日本朝贡,均告失败,于是发起元日战争。1274年元军发动第一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为“文永之役”,元廷派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最后因为台风侵袭而伤亡惨重。
1275年,贾似道在太皇太后的压力下,不得不率兵亲征,但贾似道抛弃其统领的13万精兵乘小船逃走,南宋军队大败,结果在朝野的压下,贾似道被贬,中途被杀。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元军南侵过程中,宋人也拼死抵抗,池州赵卯发,饶州唐震、江万里相继殉国,太皇太后谢氏遂下哀痛之诏,号召天下勤王,张世杰、文天祥、李芾率兵入援。
1275年2月破贾似道大军的丁家洲之战,1275年7月,破张世杰水陆军的焦山之战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端宗因病逝世,陆秀夫在?洲梅尉(今香港梅窝)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治全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即位。当时,宋朝已进入瘫痪状态。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1275年,常州沦陷,元军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举行受降仪式,赵隰退位,南宋亡。但赵隰之弟赵昰和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并迁都大都(今北京)后,哈拉和林成为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治所,仍为漠北最重要的都市。1277年蒙古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在反叛的战争中一度攻占和林,元军直到次年才将窝阔台汗国军队逐出。
1276年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元军逼近福州,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1278年,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元军将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史称崖山海战。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至此宋朝皇族在中国的势力彻底消灭。
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1279年3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带着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张弘范在石壁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而还,宋朝到此彻底灭亡。崖山海战极为惨烈,据估计,宋军在此役中阵亡十万,海上都是尸体。身在元营的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此外,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昰昺二帝南逃期间,“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于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于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后来由于该址兴建圣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随之湮没。 陆秀夫(1237年11月8日-1279年3月19日),字君实,楚州盐城(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宋末政治家。陆秀夫的家乡江苏盐城建有陆公祠。后盐城大丰人张士诚抗元又投降元朝,其同乡、助手施耐庵与罗贯中以元末农民起义、里下河文化为背景著《水浒传》,并以张士诚为原型塑造了出宋江。
文天祥被俘后与忽必烈谈判,提出隐居深山的条件,忽必烈提出的条件是做官或处死,文天祥选择处死,与陆秀夫和张世杰被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毛泽东之母文七妹是文天祥的22世孙女。国民政府陆军中将文强是文天祥的23世孙。
张世杰(?-1279年),涿州范阳(辽朝时期属于南京道管辖,金朝时期属于中都路管辖,今属河北)人。1234年金朝灭亡后为元朝将领张柔的部下,戍守河南杞县,后因犯罪逃奔南宋,成为南宋抗元大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