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康:吃好每天三顿饭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5-09-06




饭,人人都得吃,一辈子都在吃,但是,吃饭的智慧,却未必人人都懂。

每日三餐,怎样能吃对?

你还在被不正确的营养观念忽悠吗?

你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吗?

你知道选对盐就能让血压下降吗?

你知道什么该多吃、什么该少吃吗?




我们注定要和食物相伴一生。

人这辈子从一出生开始,都要和食物打交道,如果以活到70岁的男性为主计算,那么一辈子吃下去的食物一共是50~60吨,也就是说一辆可以运2.5吨的卡车一共要运20~30车才能把你一辈子吃的食物运完。

人这一辈子要吃多少次饭呢?

平均算下来,人一辈子吃饭的次数是75000顿饭。男性平均有70岁寿命,而女性比男性还长10岁,女性要活到80岁,可能要吃8万顿,还不包括消夜。食物被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吃掉,进入我们的身体,并且变成构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湖,上游是我们每天吃的东西,下游是每天死亡的细胞和代谢的废物,如果上游的水源不好,每天流进大量的泥沙,还能维持湖泊的清澈和通畅么?

这么大的食物量流进人体这个湖泊当中,当然可能引起身体的变化。你在1小时以前吃下去的食物,就在你体内发生着作用。而你在2小时之后又要进食,新的作用又会产生。所以可以这么说,人就是人所吃的食物所塑造的结果。国外所说的“YOU ARE WHAT YOU EAT”,也就是说“你就是你吃的结果”,也就是说人就是人这一辈子吃下去的60吨食物所塑造出来的结果。

从极端一点的例子来讲,一个70年都在吃素的人和一个70年都在吃肉的人相比,不仅是健康程度不一样,他们连性格都会产生巨大的差别。现在科学已经发现食物可以改变性情。比如香蕉中含有5-羟色胺,可以引起人体快乐性兴奋因子的增加,所以有些学者说香蕉是快乐食品。那么有些肉里可能含有一些性急、急躁等情绪的因子,这些都可能对情绪造成影响。

有人会说,我已经吃下去这么多食物了,现在还来得及吗?当然来得及。营养的好处在于从任何的年龄段开始都来得及,当然越小越好。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天接触到大量关于生病了应该吃什么,应该怎么吃,能不能吃一些昂贵的补品这类的问题,作为一名营养医生,我深感人们对营养知识需求的迫切和一些营养误区的贻害,人们往往在吃这件事上,特有主张又特没主张,有主张在什么地方呢?专吃贵的、好的、难找的、不常吃的;没主张就是容易被误导,轻易相信什么灵丹妙药、吃一种东西能解决所有问题这类的说法。不客气地说,在中国,营养盲比文盲还要多。

如何健康地吃,营养地吃,吃出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不是有病的身体?尽管有的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也不见得能真正弄懂,或者真正做出改变,但是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吃好每一口饭,积少成多就会产生质变。

但有些人因为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弄得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这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营养不是让大家变成苦行僧,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需要忌口,这使得爱吃甜食的人们十分痛苦。甚至在美国一度出现了一个教训,糖尿病人们在食物上造反了与其不能吃冰激凌,不能吃巧克力,不如放开了,每天大鱼大肉,尽情吃喝,宁肯少活十年,也要满足口腹之欲。

后来专家们坐在一起检讨,为什么费了这么大的劲,人们却不听呢?因为他们没有触及老百姓真正关心的话题。一个需要控制胆固醇的病人从四川打电话给专家,询问自己能不能吃。专家让他尽管吃,只要之后不再大盘大盘地吃肉,每天只吃那么一点点,病人的胆固醇并不会升高。如果当时他不让病人吃,那么病人所产生的紧张焦虑的情绪,绝对比吃了那口肉而造成的危害要多。

所以,讲营养并不是要给大家戴枷锁,但是并不代表不会对大家提这些小小的要求:

一、不要在合上这本书之后就浑身轻松,觉得所有的营养问题都搞定了。这是不可能的,营养问题绝对不是可以速战速决的,而是一场持久战。就好像减肥,靠某种减肥药在十天内掉了二十斤之后,就觉得自己减肥成功了。这是不可能的。这十天让你掉的那二十斤只是水分,而不是脂肪。

二、走出一个怪圈。心明明知道油炸食品是不好的,但是当油炸食品放到面前时,就会宽慰自己,等下一顿饭再去平衡吧。如果你一直将希望寄托在下一餐的话,你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请在合上这本书之后,就立刻开始改变你的食谱吧。

三、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营养必需坚持,就像下面我们会提到的减肥。减肥最可怕的是反弹。许多减肥的朋友,在前两个月时是十分努力的,可是到了第三个月就坚持不了而放弃了。这是十分可怕的,不仅体重立刻反弹,而且造成过去减去的重量,又加倍补偿回来了。

大自然造就人,同时也生发万物,人和食物相处了几百万年,共同进化,共同生存,其中自然有很多不言而喻的道理,所以人不仅仅应该懂得食物的营养,更应该尊重其中蕴含的道理,一辈子都要善待食物,要跟食物打好交道。




本文摘自于康《吃好每天三顿饭》前言部分

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副主编卫生部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多年来从事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与学术研究工作,擅长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以及糖尿病、肾脏病、痛风症,外科手术,妊娠糖尿病等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在中国核心医学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与28部学术专著的编写工作,出版科普作品百余部。
  先后获得日本外科代谢和营养学会青年研究奖、中国营养学会肠外及肠内营养研究成果奖、北京协和医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优秀工作者奖、北京市东城区健康促进工作者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