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2-2004高考满分作文赏析(12)

 江山携手 2015-09-07
    115蓝色蛹·金色蝴蝶
甘肃考生
蓝色——流动的忧郁,我想我是迷路了。①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离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②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③
     我拒绝那个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看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rn》,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丽⑤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丽!
含英咀华:本文好似一首优的散文诗。文中时时表露着真情,又处处流淌着诗意,在真情与诗意的交融中,体现出小作者感情上由忧郁转向明朗,认识上由偏执趋于理智的双重轨迹,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生命的独特感悟、理解和深厚的语文素养。文章在内容上选取了家庭生活中的变故在自己心灵上投射的影像来加以表现,精心挑选了家庭发生种种变故过程中的两三个片断,并以这些片段为支撑点和联结点,重点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自己情感和认识发生变化的过程,使文章表现出浓浓的人情味与亲和力。在四个小标题下,贯穿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暗线是“我”的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过程:丧母——父亲再娶——“我”与后母的隔膜——后母带“我”去看日出——“我”重新发现并找回家庭的爱;明线是“我”的感情和认识变化的过程:情感上由迷茫、忧郁转为清新、明朗,认识上由偏执转向理智。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却又并不显得繁芜,而是轻重有别,主次分明,与四个小标题相得益彰,使整篇文章犹如一首优的小夜曲。 
点评:①通感修辞开头,感情色彩暗淡。
②抓住三个人的细节描写,超出单纯的叙述。
③作茧自缚,可悲。

④拒绝接受她,是因为感情有亲疏,扣题。
⑤“破茧后的丽”, 情感发生转折变化,阵痛后获得新生。

 

116隔着代沟我望见了你
江苏考生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①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您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②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时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③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④
    我不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⑤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
  含英咀华:用父爱诠释话题,文章扣题准确,它抓住了当代学生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这一现象。代沟是种情感因素,感情的亲疏,也就是代沟的深浅,它成为“我”认识父亲的障碍。行文最后,通过父亲帮“我”清理教室,拉近了作者和父亲之间的距离,让人看后感动。此外,这篇文章的题目写得不错,“隔着代沟”表示的是情感;“我望见了您”代表的是认知。

点评:①“隔着代沟我望见了你”代沟是沟通的障碍,含感情的疏远之意。“望见”喻情感沟通。是矛盾统一。

②“代沟”由此产生。

③缺乏沟通交流,形同外人。  

④情感转机,引出下文。
⑤情感亲疏和认识互为条件关系。

 

117莫把情云遮慧眼
甘肃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有了耀眼的光华。①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眸无法看到青天。②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小时候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胡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好的情感却真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③
    人们中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利用的工具。④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⑤
   含英咀华: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例子运用得匠心独特,紧扣了题目:莫把情云遮慧眼。开头形式较好,从感情入手,说明感情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 第三自然段所举事例和作文所给的《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感情的亲疏影响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随后,作者深层次地谈起现代社会的一个怪现象:杀熟,也就是人的感情被利益所驱使,成为一种被利用的工具。这个例子跳出了常规,成为整篇文章的亮点。

  点评: ①本文话题:情感亲疏与事物的认识。文题脱俗,可以玩味。
 ②“ 智慧的眼眸无法看到青天”是因为“ 感情的云成为一种遮蔽”。形象。 
  ③举证以小见大。

④感情的迷雾暗淡了我们探寻的目光。 

 ⑤“莫把情云遮慧眼”点题:我们应当跳出感情的依托与随心,凭灵魂与良知去判断。


118绿太阳红太阳
甘肃考生
     画一个圆,然后再在周围画上许多射线,这就是太阳,旭旭是学画的。①
     旭旭每个周末都要到离家很远的老师家去学画。两年来,每周都是如此,爸爸骑一辆自行车把旭旭放在后座上,旭旭的脸就靠在爸爸的后背上,他觉得很温暖。他最幸福的时光往往就是在爸爸每个周末载他到老师家去的那条小路上,记得有一次冬天,天气冷得厉害,爸爸依旧把旭旭放在车后载着旭旭到老师家去。一路上,旭旭冷得发抖,拼命地叫着嚷着喊冷,可爸爸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旭旭很奇怪爸爸为什么没有责怪他没有用,也没有安慰他,而是一句话也不说。②
    旭旭一直都想问爸爸关于这个问题,可是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旭旭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明天爸爸就要带着小保姆也就是现在的未婚妻离开这个家了。旭旭很难过,一个劲地在画纸上画着太阳,绿太阳,因为妈妈说太阳是绿色的,虽然小云阿姨也就是他的“后妈”说太阳是红色的,但是旭旭讨厌小云阿姨。他认为妈妈说的才是对的。画着画着,抬头看看日历,发现今天是礼拜六,也就是旭旭学画的日子,看来今天是去不了了,旭旭闷闷的想。③
    不知不觉爸爸走到旭旭身边,对他说:“旭,今天是你学画的日子吧,爸爸送你去吧?”旭旭心里想,哼,难道他想对我做最后一次的感情施舍吗,我才不稀罕呢!但是旭旭又是多么渴望和爸爸再走一次那条小路啊。“施舍就施舍吧,我接受了。”旭旭心里想着也就随爸爸出了门。
    路上,月光照着两个人,投射出两个长长的影子,仿佛四个不认识的灵魂。爸爸开口问道:“你恨爸爸吗?”④
“……”一阵沉默。
    “我知道你恨我,但是……你还记得吗,去年冬天我送你去学画的路上,你冷,闹得厉害,可我一句话也没说。你知道为什么吗?”爸爸问,旭旭猛地一抬头,他当然想知道。
    “我当时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你冷,但爸爸也冷,我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我不开心的时候向谁说呢?你妈妈,她不会听,她只关心她的麻将,她的穿着……而我,和她根本无法沟通……我现在已经找到了能够和我分担一切的人了,我知道爸爸怎么对不起你,可是……”⑤
     第二天早上起来,爸爸已经走了,旭旭看着窗外刚刚升起的太阳,仿佛明白了什么。他走到桌前,把红笔拿了出来,慢慢的把绿太阳改成了红太阳,红太阳,真好看,就象旭旭脸上的笑容。
    含英咀华:我们感叹于作者的构思立意,以小旭旭的眼睛看世界,逼真。文章结尾得好,旭旭将绿太阳改成了红色,富有深意。文中的绿太阳、红太阳各有所指。这一改,就反映出旭旭认知上的巨大变化:旭旭理解了爸爸,接受了“后妈”。旭旭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妈妈说的才是对的”,由动摇而至失位,认知上的变化和感情上的变化是融合在一起的。认知的深刻无疑缓解了旭旭感情上的压力,预示旭旭明天的生活更好!文章是一篇记叙文,在极为有限的篇幅里,作者能将故事叙述得完整、细腻,显示出扎实的文学语言功底,是篇好文章

①“绿太阳红太阳”文题别致。可以揣摩。绿太阳何解?

  ②爸爸不语,悬念安置。下文交代。  

  ③妈妈说太阳是绿色的,小云阿姨说太阳是红色的,因人而别,因情而生。切合题意。

④“长长的影子,仿佛四个不认识的灵魂”比喻形象。寂寞冷落。

 ⑤爸爸不语,揭开谜底。呼应上文。

 

119架起隔膜间的桥梁---语言
广东考生
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①
   今天与母亲吵架了,我什么也没说,独自跑到海边。母亲她错了,她不该偷看我的日记。我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自小,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去与别人沟通。我只能在自己的日记里畅想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也只能独自漫步林荫小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寄托自己“雁过无痕,风吹无形”的感触。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就深了。我无法了解母亲,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亲双眸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然而这一切,我却措手不及。②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的声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却不会用语言跟我交流,”母亲继续说,“我在无意中看你一颤,母亲的声音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泣的感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不会用语言跟我沟通交流”母亲继续说,我在无意中看见你哭泣,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从了解你,我只能用这种做法去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孩子,你理解吗?”我看到母亲的眼角闪动着泪光,这一份深沉的不易觉察的爱,我又懂得多少呢?我内疚。或许,母女之间的这一份情太深,但却因无法沟通而隔膜了。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放声大哭,聆听着母亲沉稳的心跳,觉得欣慰多了。③于是,在那一刻,我说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态度,以及我的一切感触。面对母亲,我第一次用语言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母亲笑了,尽管那笑中还带着晶莹的泪珠,然而她却是那样令我动容,很久以来,我都没见过母亲笑得如此舒心。我感觉得到,母之间的心贴近了,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孩子,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试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去与别人沟通。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存着什么误解,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信任。”我从心里感激母亲,她给了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④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长发,我发现周围一切是那么的安谧、幽然。泪也不知什么时候干了,我的脸上浮现了舒心的笑容。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学着去与别人沟通——用自己最熟悉但却不易表达的语言。我相信自己能行!⑤

  含英咀华:这是一篇记叙文。该考生能准确审题,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通过记叙母女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不使用语言去沟通,两代人之间就容易出现隔膜,并产生矛盾;使用语言去沟通,这些隔膜与矛盾就会消除。全文是切合题意的。

    文章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缺少语言上的沟通,从一个角度切入,具有一定的典型,并能给人启迪。作者还把母之间的语言沟通扩展到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更使文章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其内容是深刻的。从构思上看,也颇有特色:从景物描写开头,引出“划落”的泪珠,形成了悬念;接着通过回忆,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再写到景物,写到自己的“笑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表达流畅自然,心理活动描写也比较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感情真挚动人。

①开头渲染悲戚的氛围。暗示矛盾产生基因。

  ②点题:语言与沟通。

  ③沟通感觉亲情母爱。常规写法,真挚。 
  ④从误解到理解沟通,语言的作用可以见得。
   ⑤同样写景,迥然。一切景语皆情语。

 

120父爱如山                  

  江苏考生
父亲是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耕作不息。父亲看上去很土,脚上还时常沾着泥。这让我觉得难堪,我甚至不愿意让父亲到学校来。我知道我的虚荣心在作怪。可我无法控制自己。①
   星期五了,还有两天就回家,可父亲还是来了, 我皱皱眉头:幸亏宿舍里没有人。父亲小心翼翼地 站在门口:“娃啊?我能进来不?”我急急地说:“都快放月假了。你还来。哎,乘车不要钱啊!”父亲傻笑一下:“呵呵,看娃来着。坐飞机也得来!”父亲笑着要摸摸我的头发,我下意识地闪开了,父亲眼中掠过一丝失望,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我也望着父亲的手,那明显是精心洗过的,甚至还有一股肥皂的味道,但是粗心的父亲又怎能意识到指甲缝也该洗洗?但此时我已为自己的那一闪后悔。我在心里很狠地骂自己:你这没良心的死丫头!我连忙对父亲笑笑,拉他坐在我的床边。②
   父亲好像有点受宠若惊,但我分明看见池的验上漾着不易觉察的笑意。父亲是个内向的人,在家就不太会说话,现在他似子更加不知析措。 他搓着手。几次想说话却又咽了回去。我的心不知怎么有些隐隐作痛:这是我的父亲唧! 沉稳敦厚的父亲,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待他?我不也是从乡下进入城里的吗:背负着沉沉重担的父亲,何时歇过肩啊?③
    我也不知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削苹果,宿舍里很安静;父亲却时不时向窗外张望。苹果削好了,父亲却起身要走。我说:“爸,吃了苹果再走吧,乘车口渴。”父亲边走边说:“不了。你弟弟也快放学了。你没事就好。有事就打电话到邻家啊,你妈会去接的。”我又听见父亲喃喃自语道:“年底一定会攒够装电话钱。娃就会老打电话了。这娃从小就不愿烦人。”我愣在那里,原来父亲以为我很少打电话是因为怕烦邻居。两行泪不由自主地落下,流在嘴里,咸咸的,涩涩的,不久舍友们就回来了—一父亲不想让我在同学面前难堪才提前要走!④
    我其实—直成长在父爱这座山中,以至于我感受不同到四季的斑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含英咀华:记叙文写得血肉丰满,就需要好的细节。但要真正写好沉稳、敦厚的父亲,也是很不容易的。父爱如山,写的是父亲性格沉稳中一直对我不变的爱本文重点写的是父亲的敦厚,所谓敦厚,就是诚恳、忠厚的意思。文中的许多细节都表现了父亲的这一格特点,如,到城里来看女儿,把手都精心地洗过了,但又没能意识到“指甲缝也该洗洗”。站在女儿的宿舍门口,却小心翼翼地问:“娃啊?我能进来不?”女儿拉他坐在床边,竟“好像有点受宠若惊”。坐在静静的宿舍里“却时不时向窗外张望”,那是怕同学来了使女儿难堪。女儿不愿意往家打电话,父亲却理解成女儿怕麻烦邻居,等等。细节是记叙文的细胞.要想把记叙文写得血肉丰满,就需要好的细节。另外,文中父双方的微妙的心理活动刻画得也非常成功,许多地方都值得细细品味。

  ①文题是比喻又是通感。  

   ②不解父爱。细节和心理逼真。在细微处动人。

  ③抒情,深感内疚。亲情与良知复活了。

④虽然口讷还是唠唠不休,足见一片父爱。


121眼睛上的窗帘
浙江考生
鹰击长空,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深山,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
人呢?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的三种最宝贵的情感,金钱可以买到名车豪宅,但在这三种情感面前,它连街头流浪的乞丐都不如。这三种情感是人一生不可丢弃的财富,正是这三种情感像三颗灿烂的宝石将人生道路映照,伴随着你我他从无忧无愁的童年走到饱经风霜的老年。我们向往至纯至真的亲情,向往刘关张式的友情,向往天长地久的爱情,然而有时这三种情感也会像无形的窗帘遮住了我们的眼睛。①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即使一个人再丑,但在他爱人眼里,却是仙女下凡。何止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呢?父母眼里出爱因斯坦、出爱迪生,也未必是不可能的。天下父母亲谁不希望子女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天下父母的愿望,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于是当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发生争执后,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对的,虽然有时不会说出口,这就是人们眼睛上的窗帘在作怪。②
我们眼睛上的窗帘是灰色的,有时也可能是绿色的,它有时像魔鬼,搅乱了人们正常的思维,有时又像天使,给人以温馨。当它是灰色时,它是可怕的。它曾多少次助长了人们心中的怨恨,它曾多少次引发冲突?父仇子报,恩恩怨怨,代代相传,本来是可以化解的,却因为一个“情”字把人们的眼睛掩住了。有多少次因为这眼睛上的窗帘,使人徇私舞弊,无视事实,错判了冤案。 当它是绿色时,它是可爱的。③
有时我们会因孩子、父母或其他一些亲人做错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虽然很可笑,但代表了亲人之间的那个“情”字。
错也是情,对也是情。情,作为人们眼睛上的窗帘,是需要用心打开的。
善待它,用我们的心去打开它,无论外面是风雨交加,还是艳阳高照,都要给我们的眼睛以自然的真实。

    含英咀华:“眼睛上的窗帘”,形象的比喻一开始就吸引读这篇文章的人的眼睛。开篇引用所学过的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引出一个“爱”字,接着,扩展了“爱”的范畴,很快,笔峰一转,切入正题。“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对“感情亲疏”会造成“认知”各异的最好的注足,文章由此而将话题引向深入。结尾部分,照应文题,极为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给我们的启示:“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词一句总有心”。用好一个比喻,引用好一句名言警句或得当的“凡人凡语”,将使全文增光添彩。 

 ①首先肯定感情,再说感情会遮住我们的眼睛。“窗帘”形象。

  ②情感会左右着我们的判断。

③分解“窗帘”,有取舍明辨。

 

122校正情感
江西考生

我们常因情感而美丽,却也常因情感而视眼朦胧。如古代那个“智子疑邻”的人,又如认为“邹忌于城北徐公”的那个邹忌之妻,再如常说“孩子是自己的好”的人。这种因情感亲疏,而造成的认知上的偏差,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无疑是可笑的;若发生在举贤任能的政治生活中,则必定是可悲的了。①
因为这种偏差,尤其是主观故意“以情感影响了认知”为理由专门造成的偏差,使官场充斥任人唯亲的风气,造成“有贤不知,有贤不举”的局面,进而使“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变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闹剧。并且造成上下国人,日以“联络感情为当务之急”,致使酒店桑拿等奢靡产业昌盛不衰,致使送礼之法“从金钱珠宝,到豪宅别墅,从春药,到学历文凭,从宝马香车,到学识虚名”层出不穷。②
如何校正感情,改变这种局面呢?
有人建议,加强道德修养、理性修养,用道德的自我约束力校正情感偏差,用理性认知驾驭感性认知。但是,沉睡者易醒,假睡者难叫。毕竟,道德理性像祁黄羊那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这种方式既不能保证人人都是理性道德的,更不能保证人人时时都是理性道德的。谁知道坚强的理卫兵何时突然打盹呢?③
有人建议,建立“举贤责任制度”。即谁举荐谁负责,如果被荐者“行污其职”,则举荐者亦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据说这种制度在秦汉之际就已经产生了,历代沿用,到了明代更是将“举荐不洁”的处罚加重到剥皮囊草的程度。但是后人也未见明朝吏治有怎样的清明。究其原因,“举贤责任制度”虽然可以增加荐者的谨慎程度,却也形成一旦举荐,死命相保的朋党风气,形成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业。④
有人建议,取消一人或简单几人说了算的举荐制度,用选举制度代替举荐制度,用众人理


我不知道这种方法能否凑奏效,但我相信,历史上人类求知的代价都不会白白付出的。我们从摸索中走来,一定能够克服这种人类自身的弱点,否则,人类何以自称“地球生命的灵光呢”呢?
含英咀华:“校正情感”,此标题极有创意:它既是论题,又是作者的观点,还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校正”一词的活用,使此标题一下“灵光”起来。文章力陈官场的丑恶,针对此“丑恶”,以“校正情感”为核心,提出三条具体措施;且提且议,相比相较,肯定了“的确有些创意”的第三条。“有人建议”的三次出现,不仅造成一种间隔反复的形式,亦使论述客观一些。结尾一段充满了理的色彩,也写出了对社会,对人类的未来的信心——这就是“校正情感”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吧! 

 

①“校正”二字用活,全篇便大大提升了品位,这两个字给了我们太多的启迪。
②感情偏差现象种种,严重。

③有人建议,就是自己的观点。“理修养”为先。  

④本段理思维,见解独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