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元重宝 背东国钱文之谜

 红豆居士 2015-09-09


“乾元”,是唐肃宗李亨的第二个年号,沿用3年。“李亨”本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唐肃宗乾元元年七月,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



乾元重宝,背东国,为小平钱型,与唐代正铸当十品不同。它直径24.5毫米。厚1.5毫米,重2.4克。






关于此钱的出处,泉界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将其定为古代高丽钱币。理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两本日本书籍,一本是日本的泉界会刊《桃山泉谈会志》但对东亚古泉收藏界影响不大。另一本是1938年奥平昌洪所著《东亚钱志》,这本书影响力很大,在籍出版之后,1940年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便马上引用了此说,从此以后,东亚各国的泉谱及书籍均将“乹元重宝背东国”铁钱的铸造年代定为高丽成宗时代(981-996),将“乹元重宝背东国”的铜钱铸造年代列为高丽穆宗时代(997-1008)。所以,1938年出版的《东亚钱志》成为此钱铜铁两种铸造年代认定的唯一出处。


第二种看法是我国唐代铸币。理由是我国南宋洪遵于绍兴十九年(1149)所著的《钱志》,该书是目前我国存世最早的钱币书籍,里面第一次对外国钱币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日本朝鲜安南东南亚西域的货币,里面详细阐述了朝鲜高丽王朝的钱币:东国、海东、三韩等,却根本没有没提及乾元重宝背东国。而且查阅古代,高丽王朝,和高句丽王朝的历代史,也都没有提及乾元重宝背东国的存在。


关于这两种说法,我本人更倾向于“乾元重宝背东国”是我国唐代铸币。我们可以换一个方法观察一下,首先此钱的铸造工艺没有一点像高丽铸币,特别是其钱文,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但却与唐代的乾元重宝钱完全一致。所不同的就是在工艺上,唐代的乾元钱要比此东国钱,铸造的更精细一些。特别是第一种看法中;《东亚钱志》认为“乹元重宝背东国铁钱”是高丽成宗时代铸造,但在高丽成宗时期却一直在行用我国北宋的年号钱“淳化”,直到公元993年辽与高丽的战争之后,才改用辽年号钱“统和”,实在是找不出任何理由在行用宋辽年号钱的同时,反而去铸造唐代的年号钱。而且唐代乹元年间与高丽成宗相隔200多年,成宗有什么理由来铸造二百年前,正直大唐开始衰落时期的,“乹元重宝”钱那?


我想可能是因为此乾元钱的背文“东国”起了作用。东国、海东、三韩被公认为是高丽铸币。所以后人就将此乾元重宝背东国也一并列为了高丽钱。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此乾元重宝背东国钱,主文可是“乾元”而不是“东国”呀,面文一般是对国号或年号的宣誓,是有主次的。按此法,高丽应该铸造的是“高丽年号背乾元”才对呀。而根本就没必要面文为大唐年号,背文是自己国号呀。难道说高丽自认为是大唐的附属国吗?那就更不可能了,成宗的年代经与辽的战争,已经成为了辽得附属国,就是铸造钱币也应该是与辽朝有关呀,不可能会跟唐朝产生关系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乾元重宝背东国”根本就不是高丽王朝的铸币。


那么说此钱到底是谁的铸币那?理由只有一个,是“海东盛国,渤海国”的铸币。为什么那?


渤海国是东亚古代历史上,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一部分。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自称“震国王”建立政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以“渤海”为号。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渤海一立国,便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海东盛国”又称“东国”其意为中原东边的国度。也就是说渤海国就是当时唐王朝的东部附属国。所以它所铸造的钱币有理由面文是唐代的年号,背文是自己的国号,其用意是承认自己是大唐的属国。所以“乾元重宝背东国”钱,一定是“渤海国”铸币。



本文转自古泉鉴赏与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