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歲少女減肥猝死,減肥須科學對待

 一株小苗 2015-09-10
來源:鳳凰網   發佈者:石岐生
瀏覽126次
時間:2015年9月09日 21:30

17歲少女張某為了減肥上大學加入減肥營,結果猝死。專稱過度節食和過量運動對身體傷害非常大,會導致肌肉流失、酸毒、電解質紊亂等,嚴重的會有性命危險。減肥應該遵循科學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量,適量控制熱量,保證充足的營養。

科學減肥

1.最健康的減肥速度一周減1斤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建議,一周減1公斤是最佳的速度,但是在實際經驗中,平均一周減1公斤半,也就是一個月減6公斤,對健康不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也是較令人滿意的減重速度。

以百分比來算,三個月內減掉10%左右的體重是健康的速度。而如果有專業的監控和指導,一個月降低10%也是可以的。

2.減體重≠減體脂肪

要明確地知道,減肥的目的是減體脂肪。一般人常把體重的波動當作減重的唯一指針,卻忘了自己減的到底是不是體脂肪。比如說,禁食以及苛刻節食是很多人快速減肥的手段,但是禁食使身體處於養分只出不進的狀態,而且減去的主要是水和肌肉,在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很容易反彈,甚至還會產生疲勞和頭暈等能量缺乏的情況。另外,有人錯誤地認為禁食可以清潔消化系統,其實不然,當體內沒有碳水化合物可利用時,會產生一種叫「酮」的化學物質,而引起酮血症酸中毒。

體脂肪指的就是身體所有的脂肪部分,而不是一昧的被波動的體重誤導,因為燃燒一克的脂肪通常會帶走一克的水,所以減肥初期體重下降快速的原因,就是因為水分的流失,但是就長期而言,人體會自我調節,讓水分重回身體,所以就出現了體重平台期。

3.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一個都能少

對於減肥來說,更重要的是控制脂肪的攝入,保證充足而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對蛋白質有保護作用,當兩者提供足夠熱量時,蛋白質才能被利用於體內組織的合成,否則蛋白質會因為要滿足人體熱量需要而被消耗掉。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少還會引起酮血症酸中毒,出現乏力、頭暈、噁心以及皮膚乾燥等脫水症狀。

節食造成蛋白質的缺乏,使大腦智力發育受到阻礙,會使記憶力衰退。如果蛋白質缺乏情況嚴重,就會出現疲勞無力和各項生理機能的退化,導致肌肉軟弱和皮膚鬆弛,甚至由於血漿濃度的降低,導致浮腫。

合理的減肥飲食方式應該是均衡膳食,適量攝入。也就是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控制攝入的份量,每餐7分飽,減少油炸食品和甜食甜味飲料的攝入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