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无定法影随心

 真友书屋 2015-09-11

文|婵琴

 

摄无定法影随心

图|杨建敏


在我看来,好的拍摄,无论人和物,最终呈现出的图片是可以隐没自我看到神性和空性及特有的气质属性。他们所具备画面的穿透性和震慑力及定数的韵律。所以,我们看到好图片时,心里会有小小惊颤。似乎那一刻,我们能看到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不可深测的秘密与故事,只属于Ta一个人。

认识杨建敏先生,是几年前,给杂志完成一期亚运会专题,他通过邮件无偿给我传来很多图片使得工作完满。之后我们断断续续有过联系,也曾聊过一些话题,但又未曾觉得留下过什么。记得一次,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他作为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对文章的内容给予感同身受。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敏感和微妙。看过他很多不同构图和光,景,人,事的图片,亦深刻感受到了他对万事万物的关注及人性里表达出的真性情。

我对摄影的喜爱停留于早期对图片的欣赏,都是用定焦镜头拍摄出的图片。发烧友的方式就是不停更换相机,以此来替换图片带来片刻满足和喜乐感。这是早期对待摄影的方式和态度。机器笨拙,虚实错落有致,有几分粗劣感,人与摄影的链接方式也是基础水平,亦不会用摄影师的角度去拍摄图片,多是一个人的记录与分享。

这个时代终究是迅速发展,当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笨拙的相机,用手机镜头形成的图片,一样考验人的技术和专业水准。新媒体传递出独特表现形式,亦自然,真实,清脆表达同样直抵内心。某种程度,摄影所承载的是摄影者对待人事的本质态度及心性,而非工具本身所负载的功能。显然他已经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他利用光影将图片拍出神秘诡异的风格,也可以利用色彩将图片营造独特氛围。他的作品极具空间层次感,可以给人以对话效果。让意境增色。摄影于他只是内心通往外界的一个窗口。名利其次,曾经将获奖资金用于资助需要孩童。施予他人没有丝毫傲气。关心别人,热心肠的流露显示了人思想行为中至善至美的一面。某种自然的德行亦阐述了“利他之心”的真髓。

如今擅长“手机拍拍”的他早已将心境疏离于名利之外。经商与爱好平衡,都能做到专注。他年轻时曾游历英国,性格里有儒雅和温善的气质,又因童年喜欢唐诗宋词,养成了以诗样眼光看待生活,喜欢用镜头演绎诗的美妙,并能给人以亮点所在。

我说摄影是他的兴趣爱好。出于真性情,所以利益和名声可以无视。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人需要找到自己的喜好,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并觉得事物本身能给自己带来美好。重要的是喜好本身联接内心,因而显得真实且愉悦。

真正摄影的人,他们不会被外界所产生的幻想充斥,左右自己,让其迷失,跑错轨道。不会迎合与讨好,他们所做的只是分享和孕育,完成内生长的过程。这样的态度应该适合很多其他艺术表达形式。他们如同夜空中一缕清冷温婉圆月高悬,让人有美的享受及深不可测的秘密。他们因为稀少被岁月拾起沉静,孤独上路,被碧蓝大海,金色太阳所眷顾。

我的书写如同一个路人在黑暗中行走,不停需要通话内心活动给自己壮胆。走过山壑沟坎,秋雨春露,日月星辰,交替岁月,生生不息,而我依旧还在黑暗中行走,我很珍惜和享受这样的黑暗,因为它给予我慰藉,让我获得宁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