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2年的辛苦学习与积累,很多十七八岁的孩子走进了大学校园。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或许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这是社会的潮流;或许是因为家长的期望,这是以后能够拥有高薪水、高社会地位的敲门砖……但这些是对的吗? 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舅舅对我说:“读大学真有那么必要吗?我觉得还不如出去找一份工作实在。”当时的我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有说。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我走出这座小县城的保证! 但没想到,舅舅这句话现在就像一个魔咒,经常困扰我。不久前,在我就读的这所大学,一位大四学长选择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他的大学四年,结束他短短的人生。当时,各种消息疯传,其中一条似乎说明了他的死因:挂了太多门课,拿不到毕业证,在大学的四年就像一个虚幻的梦;一起住了四年的室友,毕业时对他说:“我们就像陌生人一样。”也许室友的话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学业失败、人际交往失败,好像整个人生都是失败的。但造成这些的不是别人,正是选择以跳楼自杀向世界告别的他自己。 我们以18岁的年纪告别高中,告别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见到一些陌生的人,开启我们另一段成长之路。高中的时候,我和父母都付出很多,但进入大学后我辜负了当初的努力--不知道这是不是很多同学深夜的内心独白。 刚进入大学时,很多同学拥有了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有各种梦想。但当真正开始大学学习生活后,我看到的是--上课时,不论课程是否重要,大家都在玩手机、睡觉,但老师已不会再约束你;课余时间,窝在寝室用手机、电脑看电影、电视剧,无味的娱乐节目,玩游戏;急于寻找自己心仪的另一半,但大多以过于着急开始,以极度悲伤结束;晚上,对着电脑、手机傻笑,直到深夜;考试前,熬夜临时抱佛脚……还有种种小把戏--通过APP查找老师给的分数如何,如果不好,断然换个给分好的老师;上课叫室友或同学帮忙答“到”……不知道这些能骗到谁,应该只有我们自己吧。考试结束,全都出去“刷夜”,看到考试成绩却又因为不够理想而气恼。其实何必,从未付出过与之相等的努力,又有什么资格期待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没有高中时的努力,却依然保持着高中时那颗追求最优秀的心,两者相撞,深深的失望就会像巨浪撞碎脆弱的自尊心,击垮有“玻璃心”的人。 我是个“异类”,他们这样称我。“学霸”不再是一个人人渴望得到的认可,而是室友嘴里吐出的带有挖苦意味的让我避之不及的噩梦。图书馆不再是人人向往的学习天堂,似乎变成大家都不应该去的荒凉之地。这不是我期待的大学,不是我期待的生活。 当然,大学四年不仅仅只为学习,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锻炼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十分重要。但我看到的是大家与手机交往,似乎越来越孤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越来越弱…… 我不知道我们的大学怎么了,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难道真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们的大学不再是培养人才地方,而是毁掉人才的地方?这话尽管有些过火,但值得我们深思。那些从小学到高中都拥有亮眼成绩的“学霸”为什么会在大学里沦为挂科的常客?那些经历了高考飓风的坚强者怎会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是不是我们的大学存在问题?虽说大学生是主动选择者,但不够完善的大学制度是否是无形却有力的帮凶? 回到我们自身说,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希望我们通过更加自主的形式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不是可有可无的四年漫长时光,而是需要我们善加对待的人生旅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