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老相会及其历史意义

 昵称14979747 2015-09-13
作者简介:陈鼓应 白奚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孔子早年曾与老子多次相会,在请教过程中,深受老子影响。随着孔子儒学思想形成,孔老讨论中儒道两家的分歧与互补性也都显现出来。孔老相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关 键 词:孔子/老子/儒家/道家

  在春秋末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了一件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事件,那就是老子与孔子两位文化巨人的相会。

  一

  关于孔老相会最可靠的材料,是《史记》中的记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道: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史记·孔子世家》亦载:

  孔子“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无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这里的老子对孔子所说的“深藏若虚”、“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毋以有己”等,与《老子》书中的一贯思想是一致的。

  记载孔老相会的不仅有《史记》这样的正宗史书,诸子书中记载更多。道家作品《庄子》中有八条关于老子与孔子的交往与对话的材料;杂家的《吕氏春秋》中的《当染》篇也记载了孔子曾向老子问礼;儒家的《礼记·曾子问》中有四则材料记述了孔老交往;与《礼记》同为汉代儒家作品的《韩诗外传》、《孔子家语》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以上这些材料中值得重视的有两点。其一,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不仅有道家作品和杂家作品,更多的是儒家自己的作品,这表明这一传说在战国乃至秦汉十分流行,是众人皆知的常识,儒家不仅认可这样的说法,而且对此并不介意。其二,《礼记》、《韩诗外传》、《孔子家语》等儒家作品均成书于儒学独尊、排斥别家的学术氛围下,儒道两家的对峙已甚为明显,这表明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非道家的杜撰,而是自孔子以来儒家代代相传的事实,以致儒家即便在获得独尊的地位后仍不能否认。所有这些古代典籍的记载都证明,孔老相会,孔子曾问学于老子,这是一个不容怀疑的历史事实。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来讨论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有四种说法:

  第一,孔子十七岁时问礼于老子。边韶《老子铭》和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均言“孔子年十七而问礼于老子”,此外《礼记·曾子问》中记载孔子从老子助葬于巷党时曾“日有食之”,而《左传·昭公七年》有日食的记载。高亨先生据此而持此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