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五章“显德”

 wb彪哥 2015-09-14


《道德经》第十五章“显德”

【原文】

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意译】

古时候善于修道的人,精微奥妙深远而洞察事理,高深莫测而难以晓识。正因为不可理解修道之士,就能从外表显露的德行来加以描述。

修道者,他们细心谨慎,就像冬天赤脚过河一样,这叫道心在微;他们警觉戒惕,就像周围都是敌人一样,这叫道心在危;他们恭敬严肃,就像应邀而来的宾客一样,这叫道心在诚;他们行动洒脱,就像冰雪被春阳消融一样,这叫道心在哲;他们敦厚纯朴,就像未曾雕琢的楠木素材一样,这叫道心在真;他们旷远豁达,就像空旷的深山幽谷能容纳一样,这叫道心在宽;他们混沌圆融,就像江河的浊流一样,这叫道心在慧。怎么能将江河中的浊流静止下来以澄清呢?怎么能使动荡的事态安静下来以保持事物的长久运动而生生不息呢?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保持这大道的修行者是永远不会自满和争强好胜的。修道者,正是由于不会自满和争强好胜,所以才经常处于陈旧衰退的境地,而又能不断的更新进步成功。这就是修道的人所显现出来的崇高美德啊!

【札记】

修道的人,显露出来的都是德行。道以德显,德由道生。修道的人,体元始之理,行元始之事,以神归元始,以气合元始,以身化元始,以心意混元始,皆成一气之补。元始者,无极混元。混元者,道没有显化生发,自然常人不可能认识和理解。

常人要理解大道,只能从道所显露出来的德来粗浅的认识道的表面,而道的实质和内涵则是深不可测的。

大道集虚,大道唯空,只有空虚才能生发宇宙万物。修行者体道,要永远的保持这大道的虚空,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发,才能有生生不息的新成。

花儿开放得最艳之时,就是枯萎凋零的开始;月儿最圆满之时,就是亏缺虚损的开始;凡人达到了最壮盛的时候,就是走向衰老的开始,……宇宙万物都向反面转化。

修道者,讲无为,无为无不为。不要加速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否则就会加速人体成熟及衰老的速度而不利于养生。宇宙万物本平衡,宇宙万物皆可自然的调节其自身的平衡。自然界中的电流速度是衡定的,电阻可以控制电的流量,但没有控制能量运动速度的作用。常人生命的流逝是有一定数寿的,善养生者却可以控制生命的进程而诞生,因为人是万物之灵,而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人不但能顺其自然,而且能改变自然和逆其人身的自然。故修行者说,顺则生人,逆则成仙。

持虚勿盈以养生,这是指常人而言,非常人者,却可以盈全圆满。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半桶水晃荡,水满不荡。要盈满而全而又持盈勿缺,唯有修心。修心能使心宁静而和平。心静一切静,心静者,大道成。心静者,有显德,显德者,道之德。

修道者有所成时,是不会自己炫耀的,但盛德之光明则会自然发露于外而不可掩饰。有麝自然香,香味不是麝;有道自显德,显德不是道。

真常之道,无时不易。自然之风,四时而异,春日和风,温暖;夏日熏风,炎热;秋日金风,凉爽;冬日朔风,寒冷。自然呼吸,常人是一呼一吸均衡平等,非常人呼吸;内功者,软、慢、深、长、细、匀直至胎息;外功者,逆腹式呼吸或风呼吸法;练周天运行者,是火逼金行之呼吸;中停沐浴,有沐浴流畅下行之呼吸;采大药,有过关服食吞咽之呼吸;面壁入静之时,是入蛰之胎息;还虚之时,采用无为之呼吸;登空证果之时,有入坤炉性海之呼吸。故凡修行者,就可以了道了。若不明了呼吸者,就难以练金丹了。金丹之道,重视呼吸之道。

金丹之道成者,浊中能清,动中能静;静则慧生,动则新成;慧生则保此道不欲盈,新成则显德而度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