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方剂转自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刘瓦利医生有关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的文章,各位朋友从这些经验方中不难找到有关玉屏风散的踪迹. 常见的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有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药疹、异位性皮炎等,由于本类皮肤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因素,因而其临床症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中医对皮肤病的治疗,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临床需审证求因,辨证分型,既可同病异治,又可异病同治。 一.风热相搏证 主证:发病迅速,身起红色丘疹、风团、泛发全身、瘙痒剧烈,常抓破流血。本型多见于荨麻疹、人工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疹等。治疗原则:疏风清热止痒。方用疏风清热饮: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白蒺藜9g、蝉衣4-5g、生地15g、丹参9g、赤芍9g、栀子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生甘草6g。风重者加乌蛇9g、白蒺藜15g;热重者加生石膏30g;血热者加丹皮9g以清营凉血。 实验研究证明,在治疗本证常用中药中,荆芥、防风、蝉衣、苍耳子、地肤子等,都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能抑制组织胺和白细胞三烯等过敏介质的释放。黄芩清热解毒,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和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甘草有抗炎抗过敏、抑制抗体作用和皮质激素样作用。亦可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荨麻疹,风热型重用石膏、风寒型重用麻黄,有较好的疗效,经动物实验,证实本方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 二.湿热内蕴证 主证:发病迅速,皮损红作痒,滋水浸淫或起水疱,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型多见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异位性皮炎急性发作,丘疹性荨麻疹等。治疗原则:除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9g、黄芩9g、栀子9g、柴胡6g、生地15g、车前子9g、泽泻9g、木通6g、当归9g、甘草6g。湿重者加苍术9g、白鲜皮15g;热重者加知母9g、栀子9g;血热者加生地30g、赤芍9g。 清热利湿药多具有抗炎脱敏作用。苦参中的苦参总甙治疗湿疹、自敏性皮炎有效,实验证实本药能抑制环核苷磷酸二酯酶(PDE),提高细胞内CAMP,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害,不可大剂量应用和久服。 三.风湿郁阻证 皮损淡红,或见水疱,或见风团,可见渗出,结痂,瘙痒不止。舌质红苔腻,脉濡或滑。本型多见于湿疹、丘疹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治疗原则:祛风胜湿。方用祛风胜湿汤:荆芥9g、防风9g、羌活9g、蝉衣6g、陈皮9g、茯苓皮9g、金银花9g、甘草6g。热重者加知母9g;风重者加乌蛇9g、地龙9g。 研究证实,地龙中有效成分在动物实验中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而起到抗变态反应作用。 四.风寒外袭证 皮损多为风团,疹块色白,受冷遇风则诱发或加重,得暖则缓,皮疹瘙痒,日久不愈,伴有恶风畏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本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治疗原则:散寒祛风。方用固卫御风汤:炙黄芪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芍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7枚。看过本博前面文章的朋友一定可以发现这其实就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的应用.表实无汗者加麻黄6g,若兼有水湿内停者可用小青龙汤(麻黄6g、芍药9g、桂枝6g、干姜9g、半夏9g、细辛3g、五味子9g、炙甘草6g)。 实验证明,小青龙汤能使患者血清IgE和组胺明显降低,并使血浆CAMP水平升高,故对I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五.脾虚湿盛证 主证:身体疱疹、颜色黯淡、渗液清稀,或有淡黄色结痂,或以结痂润浸的斑片为主,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滑。本型多见于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方用健脾除湿汤:白术9g、苍术9g、陈皮9g、厚朴9g、茯苓9g、猪苓9g、泽泻9g、六一散9g(包)。脾虚明显者加黄芪9g、党参9g。 健脾除湿药如厚朴、茯苓等可作用于VI型变态反应的效应期,抑制淋巴因子的游离及其所导致的炎症反应。 六.毒热燔营证 主证:发病急骤,皮疹鲜红、灼热、泛发全身,或皮肤大片潮红脱屑,瘙痒不止。伴有高热恶寒、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本型多见于药疹、接触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等。治疗原则:凉血清营。方用皮炎汤:生地30g、丹皮9g、赤芍9g、生石膏30g、知母9g、金银花9g、连翘9g、竹叶9g、甘草6g。血热甚者加紫草9g、槐花9g;阴伤者加元参9g、麦冬9g;瘙痒甚者加苦参9g、地肤子9g。 实验证明:黄连解毒汤(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用于小鼠的接触性皮炎,能抑制VI型变态反应之诱发期,抑制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和杀伤T细胞;丹皮提取物可抑制III型变态反应,减轻动物血清免疫复合物含量。 七.气阴两伤证 主证:皮损浸润、肥厚、色泽黯淡、瘙痒不止,皮肤干燥,抓痕累累,面色白,口干思饮、舌淡或红,脉细缓。本型多见于异位性皮炎,慢性湿疹等。治疗原则:益气养阴润肤。方用玉屏风散合地黄饮子:黄芪9g、白术9g、防风9g、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何首乌9g、荆芥6g、白蒺藜9g、甘草6g。痒重者加乌蛇9g、僵蚕9g。 研究证实,玉屏风散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使之提高,偏高时亦可使之降低;四物汤能抑制变态反应的二次免疫应答,对VI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八.气血瘀滞证 主证:皮损色黯肥厚、色素沉着,时轻时重,反复不愈,面色晦黯,女子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舌质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本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慢性湿疹等。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方用活血祛风汤:当归尾9g、赤芍9g、桃仁9g、红花6g、荆芥6g、蝉衣6g、白蒺藜9g、甘草6g。瘙痒明显者加桂枝9g、僵蚕9g。 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益母草、丹参、赤芍、丹皮、三棱、莪术等有抑制体液免疫作用,或能抑制抗体产生、或能抑制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属于中医的风、湿、热、毒等证,故疏风、清热、除湿、解毒中药多具有抗变态反应、消炎脱敏作用。活血化瘀类中药被认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用于治疗属于III型变态反应的血管炎及有血瘀表现的皮肤病,可获良效。益气扶正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促进疾病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