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表格中所注时间取自《资治通鉴》,故多为农历,仅供参考。 图一:五代十国的存续时间 图二:前蜀国的王位传承(汉族) 前蜀国(907年—925),定都成都,史称前蜀。全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2主,王建、王宗衍。为后唐所灭。 图三、南吴国的王位传承(汉族) 南吴国(907-937),定都广陵(今扬州),史称南吴,又称杨吴、弘农、淮南。统治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一部分。历2主,杨隆演、杨溥。被南唐替代。 937年,吴国权臣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立为帝,建立南唐。 图四:闽国的王位传承(汉族)
闽国(909—945),定都长乐(今福州)。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历8主:王审知、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王延羲、卓岩明、朱文进、王延政。
王审知去逝后,闽国内乱,兄弟为争夺王位,相互征伐诛杀。943年,惠宗王延钧弟弟王延政称帝,国号大殷,定都建州(建瓯)。944年12月,因闽国无主,王延政又被迎回闽国执政,殷国消亡,王延政则成为闽国王,为南唐所灭。
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了南唐在泉州漳州的驻军,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
图五:南楚国的王位传承(汉族)
南楚国(896—951),建都潭州(今长沙),也称马楚、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全盛时,辖域包括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历6主,马殷、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947年到951年间,马殷众子展开王位争夺战,被称为“众驹争槽”。“众驹争槽”不仅导致内乱,南汉趁乱出兵,占据了楚国的宜、连、梧、严、富、昭、柳、龚、象等州,国土流失。为南唐所灭。
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地区。952年,王逵杀刘言控制湖南。955年,部将潘叔嗣又杀了王逵;潭州军府事周行逢又进军朗州杀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为周行逢所控制。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权继位,手下大将张文表起兵反叛。经过恶战,周保权杀了张文表。赵匡胤即帝位后,借平定张文表之乱,趁机假道潭州,遂灭潭州政权。963年,湖南完全并入北宋的版图。
南楚国的宜、连、梧、严、富、昭、柳、龚、象等州,则被南汉占据。
图六:荆南国的王位传承(汉族)
荆南国(924—963),定都江陵(今荆州),又称南平、北楚。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历5主,高季昌、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为北宋所灭。
图七:后蜀国的王位传承(汉族)
后蜀国(934—965),定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2主,孟知祥、孟昶。为北宋所灭 。
图八:南汉国的王位传承 (汉族) 南汉(917-971),都广州,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历4主,刘岩、刘玢、刘晟、刘鋹。为北宋所灭。 图九 :南唐国的王位传承(汉族) 南唐(937-975),定都金陵(今南京),史称南唐。历3主,李昪、李璟、李煜。最盛时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南唐三世,文化繁荣,“唐之文雅于诸国为盛”;经济发达,在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北宋所灭。图十:吴越国的王位传承(汉族) 吴越国(907-978),都杭州。范围包括今之浙江省、上海全部与江苏省的苏州、无锡部分地区。历5主,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俶。由于吴越国力弱小,又与邻近的吴、闽政权不和,只得依靠中原王朝,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为此创国者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战略方针,重农桑、兴水利,发展与日本、朝鲜等国海外交往,使两浙之地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钱镠遗言:“子孙善视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续资治通鉴》认为,“钱氏据两浙逾八十年,外厚贡献,内事奢僭,地狭民众,赋敛苛暴,鸡鱼卵菜,纤悉收取,斗升之逋,罪至鞭背,少者数十,多者至五百余,讫于国除,民苦其政。”978年,钱俶纳土归宋,吴越国结束了近百年的历史。 图十一:北汉国的王位传承(沙陀族) 北汉(951―979),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又称太原府。盛时疆域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4主,刘旻、刘钧、刘继恩、刘继元。北汉地小民贫,又以兴复后汉为业,遂向辽国乞援,与辽国约为父子之国,由刘旻称辽帝为叔,而自称侄皇帝;辽国则册封刘旻为大汉神武皇帝。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逃入周境者甚众;在契丹帮助下与后周的为数不少的战争,也都是胜少败多。最后为北宋所灭。 |
|
来自: 与星对话 > 《读书笔记之帝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