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袋中的经济常识_54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产量决策(MC, AVC, ATC)

 集思见闻录 2015-09-18

口袋中的经济常识_54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产量决策(MC, AVC, ATC

 

1.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

 

对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取决于时间框架。福特公司如果想多生产额外一辆汽车,在几个月的短期内,它是无法调整其工厂数量与规模的,在短期内,它只能通过雇佣更多的工人来增产。因此这些工厂的成本在短期内是固定成本。但是在几年的长期内,它可以扩大工厂规模,建立新工厂或关闭旧工厂。因此工厂的成本在长期内就属于可变成本了。

许多成本在短期内虽然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是可以变的。所以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不同于其短期成本曲线。

 

口袋中的经济常识_54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产量决策(MC, AVC, ATC) - m_v_priest - 地平线上的星光

上图有三条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一个小型工厂、中型工厂、大型工厂。它还有一条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当企业沿着长期曲线移动时,它根据产量调整工厂的规模。

这张图表示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如何相关。

可以看出,所有短期曲线在长期成本曲线上或以上。

当福特公司想把每天的产量从1000辆增加到1200辆时,只有小型工厂,此产量下的平均总成本是非常之高的;即使用中型工厂来生产,成本(1.2万美元)依然处在最低总平均成本(1万美元)之上。

 

·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时,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譬如,人工和资本增加 1倍,能使产量增加 2倍。

如果原来生产规模较小,现在增加生产规模,这时会使规模收益递增。原因有:

→工人从少变多,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产量增加后,原由设备的潜力嫩能充分利用:一座 1000吨的高炉,由于不可分割,除非产量达到1000吨,否则就不能充分利用。

→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和多种经营(一方的资源另一方也能运用,有互补价值);便于实行大量销售和大量采购(可以节省购、销费用)。

→小企业因为产量少,只能采用通用设备。大企业实行大量生产,有利于采用专用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虽然机器价格昂贵,但产量也多后,分摊下来平均固定成本就较低了。大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比小设备要低。比如,大型电机比小型电机单位能力的制造成本和运转成本要低。

 

·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 to Scale当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时,可以说存在。譬如,人工和资本增加1倍,产量也增加1倍。

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会逐渐不再起作用。工人分工如果过窄,就会导致工人工作单调,影响工人的积极性。所以,通常工厂总会有一个最优规模。当工厂达到最优规模时,再扩大生产,它就要采用建若干个规模基本相同的工厂的办法(不断复制单个工厂处在最好阶段的那个状态,所以它们的规模都是相同的,都处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的那个产量上)。这时,规模收益基本处于不变阶段。这个阶段往往可以经历相当长一个时期,但最终它要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时,可以说存在规模不经济。譬如,人工和资本增加 2倍,却只能使产量增加 1倍。

导致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和协调问题。企业规模越大,对各方面业务进行协调的难度也越大。由于高级经理人员很少接触基层,中间环节太多,必然造成沟通成本上升和官僚主义,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促使规模收益递减。

 

在上例中,福特公司在产量水平低时(从图中看大约500辆以下阶段)有规模经济,产量处于中等水平时规模收益不变,在产量水平高时有规模经济。

 

假设在一个一般的生产函数 Q=fxyz)中,所有投入要素(x,y,z)都乘上常数 k(即所有投入要素的量都增加 k倍),会使产量 Q增加 h倍。也就是:

hQ=fkxkykz

那么,根据 h k的值的大小就可以判定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

如果h>k,表明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递增;

h=k,表明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不变;

h<k,表明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递减。

 

 

2. if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就增产

 

完全竞争市场中,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这有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

总收益=价格P*产量Q

平均收益=总收益(P*Q/产量Q

因此对所有企业而言,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这样,对竞争企业而言,多增加一单位物品的销售,得到的P收入是固定的,所以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就等于物品的价格。

 

史密斯的奶牛场:

产量

(加仑)

总收益

(美元)

总成本

(美元)

利润

(美元)

边际收益

(美元)

边际成本

(美元)

利润

的变动

Q

TR

TC

TR-TC

MR=ΔTR/ΔQ

MC=ΔTC/ΔQ

MR-MC

0

0

3

-3

 

 

 

1

6

5

1

6

2

4

2

12

8

4

6

3

3

3

18

12

6

6

4

2

4

24

17

7

6

5

1

5

30

23

7

6

6

0

6

36

30

6

6

7

-1

7

42

38

4

6

8

-2

8

48

47

1

6

9

-3

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取决于产量。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史密斯应该选择使利润尽可能大的产量。也就是45加仑产量,此时总利润为7美元,为最大。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比较每生产一单位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奶牛场生产第一加仑牛奶的边际收益为6美元,而边际成本为2美元,因此生产那1加仑牛奶时,利润增加了4美元(=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生产的第二加仑牛奶的边际收益仍为6美元,而边际成本开始上升为3美元,这一加仑牛奶的利润就只增加了3美元(6美元的边际收益-3美元的边际成本)。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加的产量就能增加利润。一旦当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时,这种产量下就纯粹是赔钱的了。

 

口袋中的经济常识_54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产量决策(MC, AVC, ATC) - m_v_priest - 地平线上的星光

上图,边际成本曲线MC与平均总成本曲线ATC相交于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市场价格P是一条水平线,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无论企业决定生产多少,价格(边际收益MR)都是相同的。对一个竞争企业来说,产品的价格P既等于其平均收益AR,又等于其边际收益MR

只有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是有利润的。在q1的产量时,边际收益MR是高于边际成本MC的,所以此时增加产量是有利可图的。而在产量q2下,边际成本MC就高于边际收益MR了,此时降低产量才是有利可图的。只有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他们的相交点那一处的产量q(max),才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口袋中的经济常识_54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产量决策(MC, AVC, ATC) - m_v_priest - 地平线上的星光

因为一个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所以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竞争企业可以通过观察价格与边际成本曲线的相交,来找出总利润最大化(注意:不是边际利润最大化,只要边际利润在0以上,都能为总利润作贡献)时的产量。

上图,当市场价格从P1上升到P2时,企业发现,现在在q1产量下,边际成本MC是低于边际收益(即市场价格)的,因此企业增加生产,直到MC=P时,即q2的产量为止。

实际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MC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这就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3. if 物价P<平均可变成本AVC,则企业停止营业

 

企业如果停止营业,它能节省可变成本,但仍需支付固定成本。因此,如果生产能得到的收益低于生产的可变成本,企业就停止营业。

沉没成本是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无法回收的成本。所以你在做各种生活决策时,可以不考虑沉没成本。同样,企业不能通过暂时停产来收回它的固定成本,因此在短期中,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企业在决定生产多少时,可以不去考虑这些成本。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的那一部分,而且,固定成本的大小对供给决策没有影响。

口袋中的经济常识_54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产量决策(MC, AVC, ATC) - m_v_priest - 地平线上的星光

你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发现里面几乎没人,为什么这家餐馆还要开门呢?看起来零零几个顾客的收入并不能弥补餐馆的经营成本呀?做作出是否经营的决策时,餐馆老板必须记住固定与可变成本的区分。餐馆的许多成本——租金、厨房设备、桌椅餐具等——都是固定的。在午餐时停止营业并不能减少这些成本。也就是说,在短期中它们是沉没成本。当老板决定是否提供午餐时,只有可变成本——增加的食物价格和额外的员工工资——才是考量因素。只有在午餐时,从顾客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时,老板才会在午餐时间关门。

夏季度假区的小型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也面临类似的决策,由于不同的季节收入变动很大,企业必须决定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关门。固定成本——购买土地和建球场的成本——又是无关的。只要在一年的这些时间,收入大于可变成本,小型高尔夫球场就应开业经营。

 

为了得到总利润最大化,企业会把产量定在边际成本=物价的那个产量水平上。If 总收益TR<可变成本VC,则停止营业。

If TR/Q,即平均收益,=物价P<VC/Q,即平均可变成本AVC),则停止营业。

也就是:if  P<AVC,则停止营业。

如果物品的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支出,则企业选择停止营业。

 

 

4. IF 价格P<平均总成本ATC,就退出市场

 

如果企业不只是停业了,它要退出市场了,那么它会失去从出售产品中得到的全部收益,不过它会节省下生产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把固定成本变卖、转租,收回投入)。因此,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低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也就是: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

口袋中的经济常识_54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产量决策(MC, AVC, ATC) - m_v_priest - 地平线上的星光

If  总收益TR<总成本TC,就退出。

If  TR/Q,即平均收益,=价格)<TC/Q,即平均总成本ATC),就退出。

也就是:

IF 价格P<平均总成本ATC,就退出

反过来,IF 价格P>平均总成本ATC,就进入。

 

利润=总收益TR-总成本TC

利润=[平均收益(即价格P-平均总成本ATC]*产量Q

口袋中的经济常识_54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产量决策(MC, AVC, ATC) - m_v_priest - 地平线上的星光

上图,价格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阴影面积,就等于企业的总利润。这个方框的高是价格减平均总成本(P-ATC),宽是产量(Q)。在左图,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因此企业有正利润。在右图,价格比平均总成本还低,企业有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就意味着损失最小化。既然无论怎样做总归逃不开损失了,那么保持最小的损失就是最好的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什么产量下损失最小呢?就是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MC的那一点的产量Q,在这一点的产量上,阴影面积是最小的(也就是亏损最小)。不过,由于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得不到足以弥补其平均总成本的收益,企业最终会选择退出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