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Gregory Mankiw\_06. 购买力平价理论 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指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当一个美国人购买墨西哥公司的股票时,增加了美国的资本净流出。而一个日本人购买美国发行的债券时,就减少了美国的资本净流出。(资本净流出:即钱流到国外) 资本流到国外有两种形式:在国外直接投资(物品与劳务市场),或购买国外的有价证券(金融市场,比如股票)。这两种形式都增加了美国的资本净流出。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因素有: ·持有本国资产能得到的实际利率。 ·持有国外资产能得到的实际利率,及国外经济与政治风险。 ·影响国外拥有国内资产的政府政策。美国投资者在购买墨西哥政府债券时,要考虑墨西哥政府对外国投资者可能实行的任何一种限制,或未来可能会有的限制。 净出口衡量一国出口与进口之间的不平衡。资本净流出衡量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量,与国外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量之间的不平衡。 对整个经济而言,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净出口(NX):NCO=NX 波音公司把飞机卖给日本,并把赚到的日元同c公司换成美金,c公司用这些日元去购买索尼公司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波音公司的净出口,就等于c公司的资本净流出。 当出售国把物品与劳务卖给购买国(净出口)时,购买国要用一些资产来为这些物品与劳务进行支付(资本净流出),所以一国所卖出的东西的净值(NX)必然等于所获得的资产的净值(NCO)。 中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的政府债券,这种对美国的投资降低了美国的利率。发展中国家把可以用作国内生产的资金送到国外。 Y(GDP)=C+G+I+NX Y-C-G=I+NX←等式左边是国民储蓄S S=I+NX 因为NX=NCO(资本净流出) S(国民储蓄)=I+NCO 一国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国外投资)。美国公民为未来所储蓄的每一美元,既可购买国内资本,也可购买国外资本。 一个开放经济对它的储蓄有两种用法:①国内投资和②资本净流出。
1980年以前,美国的国民储蓄和国内投资是非常接近的,而且资本净流出是很少的。但1980年以后,国民储蓄降到投资额以下,资本净流出变成较大的负数,美国陷入了债务,也就是说外国人购买的美国资产大于美国人在国外购买的资产。 资本流动的变动,有时产生于储蓄的变动,有时产生于投资的变动。 从1980年到1987年,流入美国的资本占GDP的0.5%-3%,其中2.5%的变动是由于储蓄减少了2.1%。国民储蓄的减少部分是由于公共储蓄的减少——即政府预算赤字的增加。 从1991年到2000年,流入美国的资本从占GDP的0.3%上升到3.7%,这3.3%多的变动不能归因于储蓄减少(事实上政府是有预算盈余的),而是美国互联网泡沫所导致的投资增加。 名义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如果汇率的变动使1美元能买到更多的外国通货,则美元升值(坚挺)。如果1美元能买到的外国通货减少,就是美元贬值(疲软)。 实际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与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易的比率。 如果你发现一磅瑞士奶酪的价格是一磅美国奶酪的2倍,则实际汇率是一磅美国奶酪=1/2磅瑞士奶酪。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密切相关。假设每蒲式耳美国大米卖100美元,每蒲式耳日本大米卖16000日元,美国大米与日本大米之间的实际汇率是多少呢? 如果名义汇率是1美元=80日元: 100美元=100*80=8000日元 所以美国大米是日本大米价格的一半。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 这个公式是把两国统一换算成外国货币来算的。当然也可以换算成任何一国的货币来算。 实际汇率取决于名义汇率和用本国货币衡量的两国物品的价格。 实际汇率是一国决定出口与进口多少的关键因素。某企业在考虑从美国购买还是日本购买大米时,它就要问哪一种大米更便宜,而实际汇率给出了答案。 通过用美国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物价指数(P),国外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物价指数(P*),以及美元和外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e),我们就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总体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e*P)/P* 美国实际汇率贬值(下降),意味着相对于外国物品而言,美国物品变便宜了。这会鼓励国内外的消费者更多的购买美国物品,而不是外国物品。结果美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相反,如果美国实际汇率升值,就意味着与外国物品相比,美国货变昂贵了,美国的净出口就减少。 欧元一种货币的代价就是:如果欧洲国家只有一种货币,它们就只能有一种货币政策。 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任何一种通货的一单位,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的物品。一种物品在所有的地方,都会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会有套利的空间。由套利带来的对某物品在两国之间的供求的此涨彼消,最终会使利润空间抹平不存在(供需曲线平衡了)。所以一美元在美国和日本能购买到的物品量必然相等,而1日元在日本和美国能购买的物品量也必然相等。 平价:意味着平等。购买力:是指货币的价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告诉我们: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如果1美元在美国(用美元衡量价格)和在日本(用日元衡量价格)能买到等量的物品,那么每美元的日元数量,必然反映了该物品在美国和日本的价格。如果1磅咖啡在日本值500日元而在美国值5美元,则名义汇率必然是1美元对100日元,否则,1美元在这两个国家的购买力就不相同。 假设 P是美国一篮子物品的价格(用美元衡量) P*是日本一篮子物品的价格(用日元衡量) e是名义汇率(1美元可以购买的日元数量) 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1/P 1美元在日本的购买力=e/P* 因为1美元的购买力在所有国家都是相同的,所以 1/P=e/P* 1=eP/P* e=P*/P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差别。名义汇率比=物价水平比。当物价水平变动时,名义汇率也变动。当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并引起物价水平上升时,它就会引起该国通货相对于世界其他通货的贬值。也就是通货膨胀导致一国货币对内对外同时贬值。(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以后再讨论) 从1970年到1998年,美国的年通货膨胀是5.3%,德国是3.5%,意大利是9.6%,所以美元相对于德国马克贬值,美元相对于意大利里拉升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实际中并不总是成立,原因是: ①许多物品是不能贸易(不能套利)的,比如你不可能跑到相对便宜的国外去理发。 ②即使是在国际间可贸易的物品,一国物品也并不总能完全替代另一国同类物品——因为消费者有自己的偏好。所以即使两国之间有价格差,也没有套利的可能。 即使购买力平价理有缺陷,它的基本逻辑是可信的,实际汇率的变动通常是小而暂时的(如果不考虑政府操纵汇率的话),大而持久的名义汇率变动能正常反映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 巨无霸汉堡包途径 我们只要拥有了在两个国家有本币表示的巨无霸价格,就可以计算购买力平价理论所预期的汇率了。如果美国一个巨无霸的价格是2美元,而日本是200美元,那么购买力平价将预言汇率是1美元对100日元。这是个游戏,虽然购买力平价不是一种准确的汇率理论,但它往往能够提供一个最合理的近似值。 |
|
来自: 集思见闻录 > 《经济学原理之宏观经济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