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抗病毒用药乱象

 Yudaxia 2015-09-18


导读:儿童呼吸道感染和秋冬季肠道感染是儿童门诊就诊率最高的两种疾病,这绝大部分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似乎在儿科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合情合理。不但基层医生在用、诊所在用、县医院在用、三甲医院也在使用。用药品种之多让人难以想象,中西药均有,从各种抗病毒中成药到利巴韦林等药物,其品种不胜枚举。


作者:山东省威海市儿科副主任医师田致洲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国的医疗现状堪忧,抗菌药物的乱用已经得到公众的初步认识,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而抗病毒药物的滥用还尚未引起大家的警醒。


  造成抗病毒药物滥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医生认为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小。但这类用药在临床应用中是很混乱的。从口服到静脉用的,大约有10余种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使用此类药物一定要慎重。中成药由于提纯问题,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肝肾损害或过敏等问题。


  第二、利巴韦林的滥用由社会压力造成的。儿科医生解释病因时会提到病毒感染,家长就会说,医生都说病毒感染了是不是要用点抗病毒的药物,利巴韦林颗粒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名字叫‘病毒唑’,一听就是治疗病毒的,价格不贵,口感不错,这些很符合家长的心理。当然也存在个别医生对药物的不了解,处方利巴韦林时随意性太大。儿科医生在这里强调,利巴韦林只对出血热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对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是无效的,而利巴韦林的副作用包括溶血性贫血、致死性的心肌损害、肝肾损害等。因此一定要慎重使用利巴韦林。


  第三、利益驱动,现在很多单位都以利益考核为指标,年终评优与此挂钩,绩效考核以此为准,其根本仍然是制度的不合理。希望国内的医生像国外医生一样,只是心无杂念地认真看病。


  第四、大众医学知识不足。人们应该接受正确的科普指导,而不是不加分辨的接受一些伪科谱。其实,绝大多数的所谓病毒感染是不需要用药的。为医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宣传科谱,媒体也有义务去做些于社会有益的事情。让我们摆脱这种乱象。


  我国的医疗现状堪忧,抗菌药物的乱用已经得到公众的初步认识,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而抗病毒药物的滥用还尚未引起大家的警醒。由此引起的后果也很少有人去关注。不要过分迷信书本,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临床工作中要多总结经验多思考,大医生是,小医生更是。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