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甸画家笔下的僧侣人生

 汉青的马甲 2015-09-19


  缅甸画家Myoe Win Aung,1972年出生于缅甸首都仰光。1989年在缅甸国家美术学院开始绘画学习,1992年毕业。为了提高他的绘画能力和技巧,他还师从艺术大师U Lun Gywe, U Kyaw Lay, U Mya Aye and U Thit Lwin Soe。他现在是一名全职的艺术家,他的首选项目是水彩和油画。他的绘画主题大部分是缅甸日常生活的僧侣和尼姑,雨中水牛车,家庭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场景画。



  看Myoe Win Aung的画,给人内心一种澄澈之感,而这种纯粹并不局限于某一个色块的处理上。画家在色彩、色调、光影的发挥中上,都表现出了的一种氤氲之美,与佛教那种不可言说的神秘气息融为了一体。敏感的光感,外加对于空气、风、湿度、温度等的巧妙搭配,均表现出了画家在绘画上与众不同的天赋。




  或许正是因为是土生土长的缅甸人,在对自己国域风情的真正做到充分理解和熟络掌控后,才能达到此种恰到好处的程度吧!光与影、虚与实都被融入到了画家的构建的画境之中,可以说他是一个懂摄影的画家,更是一位已经把自己对祖国的挚爱与对艺术的追求当成了全部的优秀艺术家。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国家,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缅甸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佛塔多、庙宇多、和尚多是缅甸佛教文化的三大特色。




  依照缅甸的一般习俗,男子在十四、五岁时,须入寺短期出家。在各国佛教中,以缅甸僧侣的测试制度最为严格,通过律藏测试的人,称为持律者;三藏全部通过的人,称为三藏师,这是缅甸僧侣的最高荣誉。




  缅甸男子一生至少要削发为僧一次,这被认为是修行积德。缅甸佛教徒认为,建佛塔可以造福终生,修福来生。据统计,全国大小佛塔有10万多座。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




  缅甸作为佛教国家,城乡处处表现出佛国的特色。在城市,一座座雄伟的佛塔、寺院使居民的房舍黯然失色。在乡村,金碧辉煌的佛塔庙宇,与乡村简陋的高脚茅屋形成鲜明的对比。全国有30多万僧人,在大街上、公园里、小路上,常常可以碰到举止端庄、偏袒右肩、披着黄色袈裟的僧尼。




  佛教在缅甸已有一千多年的传承史,曾被尊崇为国教。时至目前,缅甸仍然是一个佛光普照的佛教国家,缅甸人对佛的信奉和佛化的生涯观念,会给每个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要你身处缅甸,会很容易相信生死轮回。你会诧异于缅甸人的温和、漠然和单纯,你会会为缅甸人忠诚礼佛的立场所感染,在这里,人人都可以赤着脚,在简略生涯与来世的荣光中来回穿梭。



 

  缅甸是一个抑制的非暴力的佛教国度。多数缅甸人生涯简略而温和,并不去寻求达不到的完善境界,他们不急不躁、积德行善、以求来世。缅甸人表现得总是非常友爱。在这里你很难见到愁眉苦脸的人,物资上的贫福并不妨碍他们有感于生命的愉悦,女子笑得妩媚,男人笑得满意,孩子笑得无邪,白叟笑得智慧,而佛像则笑得慈悲,这些似乎让人们很难想象。




  佛语: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佛语: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佛语: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责任编辑:拾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