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讨论(4)

 寂寞在繁衍 2015-09-20

222.不知道大家有兴趣,但我从事中医过程中,发现有几个方很有效,不妨大家试一试:清气解毒汤(出自王灿晖)

鸭跖草 30g 柴胡 10g 半枝莲 20g 忍冬藤 30g

蝉衣 10g 板蓝根 20g 连翘 10g

功能: 透邪泄热 清气解毒

主治: 病毒感染高热不退。

方解:鸭跖草 ,柴胡 ,蝉衣透邪泄热,达邪外泄;板蓝根, 忍冬藤,连翘,半枝莲清热解毒,乃方中之主药。诸药相合清中有透,寒而不滞,虽不以发汗为目的,但服药后每收汗出而解之效。

 

223.本人在省中医院皮肤科跟随欧阳恒老师实习,发现老师在治疗银屑病常用:竹黄汤加减,大部分病人都有效,本人自己也曾开过确实有效。

竹黄汤

竹叶 15g 石膏 30g 党参 12g 麦冬 15g 淮山药 15g 黄连 3g

黄柏 10 g 黄芩10g 山栀 10g 水牛角30g 漏芦 10 g 甘草3g

功能:益气养阴 ,清热解毒

主治:重症银屑病,天疱疮,剥脱性皮炎

该方主治之重症银屑病,包括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在内,其它如大泡性皮肤病以及剥脱性皮炎等,临床多表现为湿热,火毒之邪显露于标实之症,但其气阴已伤,本虚是自始至终不可忽视的主要矛盾。加减时伴高热者西洋参 3g易党参,加青黛0.5g;参出多加桑白皮,泽泻各10g.

 

224.[方名] 医宗金鉴上的加减二妙散

[组成] 防己10g 当归10g 川卑解15g 黄柏10g 龟板10g 川牛膝20g 秦九10g

苍术10g

[适应症] 湿热下肢疼痛;下肢疼痛每用寄生、秦九、续命之类无效时,患者见实象即可用之

[煎服法]煎成500ML 一日两服

[用法心得]我住在湖南

常遇下肢疼痛寄生、秦九、续命之类无效者

改用此方治疗,每用奇效

我是背医宗金鉴看病的

 

[方名] 医宗金鉴上的加减二妙散

[组成] 防己10g 当归10g 川卑解15g 黄柏10g 龟板10g 川牛膝20g 秦九10g

苍术10g

[适应症] 湿热下肢疼痛;下肢疼痛每用寄生、秦九、续命之类无效时,患者见实象即可用之

[煎服法]煎成500ML 一日两服

[用法心得]我住在湖南

常遇下肢疼痛寄生、秦九、续命之类无效者

改用此方治疗,每用奇效

我是背医宗金鉴看病的

 

225.[方名]益母胜金丹

[组成]四物汤加益母草30克茺蔚子20克香附15克牛膝15克白术15克

[功用]养血调经

用于月经不调寒热表现不明显者及人工流产后出血

评价:效果可靠

最后建议大家不要上传垃圾方,不要用极佳,奇效,神效之类的夸张语言.

 

226.胶红饮:阿胶30红花24当归30冬瓜仁20

主治 老妇血崩

出自[验方新编] 用之有较好效果

 

227.名老中医张介安教授经验方,治疗小儿积滞,本人跟他抄方两年,应用多例,效果特佳:

消食散

厚朴6茯苓6陈皮6木香6大白6建曲10茯苓6山楂10麦芽10

用于小儿积滞,伤乳积滞

化食散

条参6白术6茯苓6陈皮6山药6茯苓6麦芽10苡仁6莲肉10

用于小儿积滞,脾虚积滞

上述剂量均为克,为常用剂量,临床根据患儿调整剂量及随证加减。

 

两方茯苓两次重出,是否当为谷芽,望斟酌.

 

228.葛根15丹参15水蛭6地龙15桑寄生15远志15菖蒲15牛膝10羌活10

适应范围:脑血管病后遗之偏瘫,失语.

这是陕西名医陶根鱼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经验方.

 

 

229. 桂枝10白芍10前胡10杏仁15生姜3大枣6辛夷8白芷10

适应范围:过敏性鼻炎

 

230.桔梗10甘草6牛蒡子10僵蚕10薄荷6玄参15山豆根20

痰多者加川贝母12栝楼皮10橘红10.

应用范围:急性扁桃体炎之咽喉红肿热痛,汤水难下.

 

 231.白附子8党参15黄芪15桂枝3丹参15枣仁30柏子仁15僵蚕10琥珀10炙草6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之室性早搏.

 

232.四妙散加芍药甘草汤

 苍术20黄柏20牛膝15薏米30芍药30甘草10

主治 下肢关节红肿热痛

 方源 陈瑞春

 疗效 可靠

 

233.方名:老人便秘方

组成:黄芪30克  银花20克  威灵仙10-20克  白芍20克 麻仁20克

    肉苁蓉20克 当归20克  酒大黄3-10克   厚朴3-10克

功效: 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适应证:老年人慢性便秘

用法: 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 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便燥严重加元明粉3-5克冲服;气虚重加党参20克;腹胀重加木香10克;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用法心得:一般五剂见效,屡用屡效。

 

234.六味止泻散

组成  白术200克  泽泻150克  云苓200克  猪苓150克  车前100克

    木瓜50克

功能  健脾渗湿,分清止泻

主治  大便泻下清谷,或食后则便,或稍进油腻生冷之物则泻次增多,饮食减少,神疲倦怠,睡眠露睛,小便短少,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质淡。

用法  制作同消食散。用量:1岁以内每次10克,每日2次;1-3岁,每次15克,每日2次;4-7岁以上,每次15-20克,每日3次。

 

235.喘咳定煎剂

组成  麻黄4克  杏仁9克  甘草3克  法半夏9克  陈皮6克  茯苓10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功能  化痰除饮,止咳平喘

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若喘咳喉中有痰似水鸡声,加射干6克;痰稀白而粘,加干姜2克,五味子2克;如新感之邪从热化,咽干不利者,加鱼腥草15克,甚者加生石膏20克

 

236.[方名]红鹿合剂

[组成]红藤、鹿衔草、黄柏、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萆薢、泽泻、车前子、虎杖、红花、丹参、赤芍、菟丝子、川牛膝、仙灵脾、石菖蒲。

[功效]固精泄浊

[适应症]3A型前列腺炎

[用法心得]

若白细胞满视野,续加拳参15g、—枝黄花30g、墓头回20 g;

若兼见红细胞增多,续加三七粉3g(冲服)、酒大黄10g;

若卵磷脂极少或兼脾虚者.加生黄芪20g、苍术12g、苡米30 g。

此乃著名中医男科专家常用方

 

 

 

237.[方名]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18g,乌药10g,香附12g,白芍15g,赤芍15g,延胡15g,郁金12g,虎杖15g,川牛膝12g,乳香12g,当归10g,荔枝核10g。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适应症]3B型前列腺炎

[用法心得]

若见腰痛明显者,加杜仲15g,川断15g;

若痛性下坠者,加升麻9g。

 

238.[方名]归脾汤加味

[功效]补气养血

[组成]黄芪15 白术12  党参9 当归15 炙甘草10  茯苓15 远志10

酸枣仁30 木香10 龙眼肉15 9 生姜3片 大枣30

[适应症]失眠(包括性病的善后处理)

[煎服法]一天煎两剂,一剂睡前服

[用法心得]导师屡用此方,效佳,但总加上甘麦大枣汤及生脉散,其经验为这两方能调整植物神经。经常加上针灸一起治疗。

 

 239.赵棻老师的

[方名]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党参10g 山药15g 鸡内金15g 二芽各30g 甘草5g

[功效]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适应症]慢性胃炎。临床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煎服法、用法] 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浸泡一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五分钟即可,不宜久煎。一天服三剂,最好饭前用。

验案举例:

某女,58岁,以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收住,既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化痰、扩管等常规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但患者诉纳食不香,每顿饭不足一两,精神差,乏力,心慌,小便可,大便干等。与上方中加入黄芪、郁金各15g,两剂后患者精神转佳,食量渐增,守方七剂,除仍有活动后短气外,其余症状均缓解,故好转出院。

某男,72岁,以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咯血原因待查收住。既往有结核病史,胃溃疡病史。入院后间断大出血,先后予以立止血、垂体、洛赛克等止血治疗,好转。但随后感染加重,低热,考虑霉菌感染或结核。胸片及CT不能做出明确提示。患者极度虚弱,拒绝输血、输蛋白等支持治疗。因患者饮食差,不能口服抗痨治疗,静脉输患者家属拒绝。最初抗真菌效果不好,症状渐重,改用大扶康后,体温有所降低,仅仅输高糖及氨基酸等支持,但患者上半身汗出,纳食极差,时有呕吐,为清黄色水样物,少气懒言,精神状态极差。请中医科会诊,考虑久病耗气耗血,元气已衰。正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上方加减,处方如下:太子参30 焦白术15 山药15 茯苓15 黄芪30 藿香15 鸡内金15 白芍30 百部15 枳实15 炒二芽各30 秦艽15 桑白皮20 桂枝10 五味子10 生甘草10 川明参30 五剂后,汗出,饮食明显好转,继服五剂,出院。

 

240【组成】四逆散+四妙汤+五味消毒饮+黄芪25g、升麻10g、牡蛎25g、白芥子10 g。

【注意】黄芪量较大一般25g,作为益气扶正,牡蛎价格便宜,最好用龟板。

【适应症】治疗妇科炎症的如盆腔炎、宫颈炎经验方,很有效果。特别是对抗菌素不敏感的.也可用于子宫肌瘤较小的。

 

241.【组成】四逆散+四妙汤+五味消毒饮+黄芪25g、升麻10g、牡蛎25g、白芥子10 g。

【注意】黄芪量较大一般25g,作为益气扶正,牡蛎价格便宜,最好用龟板。

【适应症】治疗妇科炎症的如盆腔炎、宫颈炎经验方,很有效果。特别是对抗菌素不敏感的.也可用于子宫肌瘤较小的。

 

242.久咳验方

[方名] 加味小青龙汤

[组成] 干姜6g 细辛4g 五味子9g 麻黄5g 款冬花7g 桂枝9g 法夏10g 白芍9g 前胡8g 紫菀7g 甘草5g 千层纸7g

[功效] 散寒、化痰、止咳

[适应症] 外感引起的久咳,证见咳嗽1周以上,两个月以内,痰稀色白。

[应用心得] 此乃我临床治疗久咳之良方,凡适应症相符者,百发百中。尤适宜于中老年人,或经西医药治疗效果不佳者,疗效特佳,一般三剂可见奇效。若伴咽喉痒者,可加蝉蜕5g 僵蚕7g。

 

243.加味三化汤(生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羌活、白薇、栝蒌、玄参)。方以大承气汤加羌活、白薇、瓜蒌、玄参而成。大承气汤以大黄为君,臣以芒硝,共奏泻下泻热之功,佐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腑气通畅则邪热自除。更辅以羌活、白薇、栝蒌、玄参,以通十二经气血,润肝平逆,管领诸气。羌活《本草备要》:“辛苦性温。气雄而散,味薄上升。入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兼入足少阴、厥阴肾、肝。气分。泻肝气,搜肝风,小无不入,大无不通”。白薇《神农本草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痛”。而《别录》称其:“除热益阴,则血自凉”。栝蒌《重庆堂随笔》:“栝楼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玄参张元素:“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肃清而不浊,风药中多用之。”全方通行腑气,泻逐邪热。

主证:脑出血急性期

 

244.[清脑排脓汤]

[药物组成]黄芩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贝母12克,鱼腥草15克,薏米20克,冬瓜仁20克,枝子10克,公英15克,防风10克,白芷12克,六六通9克,川芎12克,黄芪20克,苍耳子15克,乌梅6克

[功效]清肺利湿,解毒排脓兼利鼻巧

[适应症]慢性化脓性上额窦炎,症见前额疼,鼻塞不通,鼻流浊涕或黄涕,伴记忆减退。

[煎服法]水煎服,日两次,饭后服。

[心得]慢性化脓性额窦炎实属顽症,多为外邪袭肺失治误治使表邪化热,肺热上蒸而成。本方在祛邪的同时加黄芪以扶正,临床疗效确切。半月为一疗程,两疗程可治愈。

服药期间一定要避免感冒,忌辛辣食物。

 

245.通窍活血汤

以前科室试着用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嘱患者自备真正的麝香及黄酒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麝香、老葱、生姜、大枣

经验:四肢九窍,非麝香不达,认为动眼神经麻痹为眼窍不通,以麝香为主药用之。效果显著。

 

246.本人是中医外科硕士,跟随导师学习多年,试将导师治疗CP的经验方分析如下,期抛砖引玉,望不吝指教.

1、方名:虎杖汤

2、组成:

虎杖15g、莪术10g、桃仁10g、土茯苓30g、银花20g、生甘草10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王不留行10g、山甲6g、萆薢15g、车前子10g、台乌6g、小茴香6g。常规煎服,每日一包,分两次服。

3、功效:化瘀解毒、清热利尿

4、方解:

虎杖,又名阴阳莲、斑杖、苦杖等,在本方中以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多项实验研究表明:虎杖煎剂可通过其大黄素、大黄酚、虎杖苷等活性成分发挥改善循环、抑菌抗病毒等作用,因而在本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桃仁、莪术助虎杖活血祛瘀,共同解除前列腺管的梗阻,排除淤积的分泌物,以利炎症的吸收好转。还有研究证实:活血中药对离体人前列腺可产生类似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解除膀胱颈、前列腺尿道痉挛,从而改善尿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高特灵(盐酸特拉唑嗪)。王不留行、穿山甲亦属活血化瘀药,皆入肝经,“肝脉绕阴器”,所以这两味药除上述作用外,在本方中还可作为引经药。再者,此二药“以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医学衷中参西录》)和“性行而不住”(《本草纲目》),故可较好地穿透血-前列腺屏障,可望实现理想的局部血药浓度。

土茯苓,源出《滇南本草》,又名白余粮,甘淡性平,为解毒除湿之要药,与银花、生甘草、败酱草、鱼腥草等作为本方中解毒之药组。土茯苓中的落新妇甙有利尿和镇痛的作用,是土茯苓发挥“利湿”和“解毒”功效的有效成分。综合目前对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普遍认为:清热解毒药可发挥抗炎、抗病原体、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各种作用。这些作用无疑对本病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病中医多称“淋证”、“浊证”。车前子“止痛,利水道小便”(《本草纲目》),萆薢“治白浊,茎中痛”(《本草纲目》),在本方中发挥利尿通淋去浊的功效,可改善患者排尿不适的症状。小茴香“治膀胱痛,阴疼”(《日华子本草》),台乌“止小便频数及白浊”,皆辛温,入肝经,散下焦之寒,与前述同入肝经的王不留行、穿山甲共奏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可缓解患者盆腔疼痛症状。

全方以化瘀解毒为主,辅以行气、利尿,可充分针对本病的基本病机及具体症状加以治疗。

 

247.[方名] 茵陈降脂汤

【处方】茵陈30克 生山渣15克 生麦芽15克

【制用法】加工成口服糖浆,每瓶500毫升,口服3次,每次30毫升,连服2000毫升。

【适应证】高血脂症早期患者。

【按语】服药1周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胃部不适,胃纳减少,甚则轻度腹胀,泛恶感,至第2周逐渐适应。

 

(鲜菊芋煎)

配方:鲜菊芋块根30~60克。

适应症:糖尿病,湿热中阻,渴而多饮,多食善饥,或仅有饥饿感,脘腹痞闷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菊芋,俗称洋生姜,为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根甘平无毒,有清热解毒,和中益胃,利水祛湿的功效。故对湿热中阻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该方亦可治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248.[方名]八珍汤加减

【处方】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熟地、白芍、川芎、当归、夜交藤、百合、合欢花

【制用法】汤剂、日一付、分2—-3次服。

【适应证】气血两虚所致失眠

【按语】确属 气血两虚所致失眠疗效极好,曾治一中年女性,长期失眠,每晚服用佳静安定3片而无效,服10剂而愈。

 

249.[方名]银黛合剂(王鹏飞经验方)

[组成]银杏、青黛、寒水石、地骨皮、苏子、天竺黄

[功效]宣肺降逆、清化痰热

[适应症]小儿肺炎。

[用法心得]此方根据小儿脏腑柔弱,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等特点创制而成,临床疗效极佳,用于小儿肺炎疗效不逊于抗生素,退热与消除症状均较为满意。

 

250.[ 方名] 清咽汤 (自拟)

[组成] 炙麻黄 岗梅 杏仁 浙贝母 板兰根 连翘 银花 蝉衣 薄荷

桔梗 法夏 射干 甘草

[功效] 宣肺利咽

[适应症] 喉源性咳嗽

[用法心得]

咳嗽一证,病因颇多,内经而下,治法繁多,然喉源性咳嗽一症,诸书未及。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病由咽喉疾病所致,多因风热客咽,或多嗜辛辣所致,症见咽痒咳嗽,咳嗽少痰,咳声连连,咳嗽夜甚,或见咽喉干燥,脉浮稍数,舌苔薄黄,舌质红,咽红,可见充血之淋巴滤泡(或清亮)。抗菌素和止咳药多久治无功。笔者自创本方运用于临床十数载,收效甚佳。

加减运用:阴虚者加玄参,便燥者加胖大海 体弱者麻黄用量宜小。

 

251.升陷汤

黄芪18g知母10g柴胡5g桔梗5g升麻3g

一切急性气虚,如术后产后热病后吐泻后,用之如神

 

252.肝癌方一:健脾理气汤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理气。主治原发性肝癌。

【处方组成】

  党参10  白术9  茯苓15

  甘草3   香附9  木香9

陈皮9  半夏9 当归9

  黄芪12 升麻6  柴胡9

 

【辨证加减】

①腹胀,腹部窜痛,脉弦滑,加枳实12、川朴9;

②发热伴大汗加生石膏30、知母12;

③便秘腹胀加生川军9、芒硝12

④肝区疼痛加川楝子9、延胡12、白芍12、甘草6;

⑤胃纳差,恶心加神曲9、麦芽12、陈皮9、竹茹9。

 

肝癌方二:理气消癥汤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化痰,清热解毒。

主治原发性肝癌。

【处方组成】

八月札15  金铃子9 丹参12

漏芦15  蛇舌草30 红藤15

生牡蛎30  半枝莲30

 

 

⑴肝气郁滞,证见肝区胀或隐痛,胸闷腹胀,纳差,口苦,舌苔薄黄,脉弦细,加:柴胡、当归、白芍、制香附、郁金、枳实、山楂、鸡内金;

⑵气血瘀滞,证见左胁胀痛较甚,纳少乏力,形体消瘦,面色黧黑,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弦细,加:柴胡、当归、赤芍、莪术、三棱、桃仁、地鳖虫、延胡、干蟾皮、郁金、石见穿、鳖甲、大黄;

⑶脾虚湿阻,证见胸闷腹胀,肝区隐痛,纳呆便溏,尿少,倦怠乏力,脚肿腹水,舌淡胖,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加:党参、白术、茯苓、生苡仁、陈皮、半夏、大腹皮、石打穿、龙葵、广木香、了哥王、补骨脂、车前子等;

 

⑷肝肾阴虚,证见胁下胀痛,头晕目眩,心烦艰寐,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低热,形体消瘦,舌质红,脉弦经,加:北沙参、天冬、生地、龟板、生鳖甲、郁金、赤芍、丹皮;

⑸肝胆湿热,证见黄疸,发热,左胁下痛,恶心,纳差,口苦,口渴不多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加:茵陈、生山栀、岩柏、川郁金、赤芍、生苡仁、黄芩、金钱草、生大黄。

 

肝癌方三:

【功能主治】

主治肝肾亏虚证肝癌

【处方组成】

柴胡12  广郁金12  川芎6  制香附6  佛手10 蒸萸肉12 枸杞子15 首乌12   桑寄生20  仙灵脾9  蜈蚣3条  生甘草5

 

253.[方名]柴胡连梅汤

[功效]辛开苦泻、酸甘缓急、寒温并用,长于和中止呕

[主治]配伍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恶心、呕吐

[组成]柴胡6-10、黄芩10、黄连1.5-5、生(干)姜10、法半夏5-10、白芍30

乌梅肉10、茵陈15-30、云苓15、甘草5

[心得]本方尤擅治疗肝郁不舒、横逆乘土、脾胃失和之证

十余年前在西医院临床实习期间,遇一山区老妪,因赡养问题与子女争闹,要上法庭。数日间突起胸闷胁胀,恶心、呕吐不能食,且持续四五日不缓,遂入院。予补液营养支持,胃复安,654-2,及镇静安神等治疗,一周不效,仍不知饥,食入既吐。子女忧急。带教老师无奈,曰:你等学中医的试试吧。我们几个同学细察其人舌红苔黄腻、舌边多溃疡、脉弦急,辨为肝火犯胃、湿热内蕴。即拟上方加苏叶、藿香予饮。不料竟一剂而止呕,三剂已讨食频频矣。因疗效出奇,我遂祥录之。此后临床多方配伍试用,证实确有良效。此方辛开苦泻、酸甘缓急、寒温并用、运转枢机,颇合脾胃中焦运化之生理。临床每多肝郁脾虚者,可加潞党参15-30;脾实便不通者,大黄10-15可取斩将夺关之功。

 

254.慢性乙肝生化异常的用药经验:

1、降酶:ALT、AST、升高多有肝气郁结,且往往是肝郁脾湿,常用舒肝理气之法,常用药为柴胡舒肝散加减。若ALT升高为肝郁者,则宜解毒化瘀兼敛阴,这类患者多为正气已伤,余毒未尽,肝血瘀滞。方药:五味子10、白芍12、配用白丹汤(杜雨茂老前辈之方)白花蛇舌草30、连翘15、丹参15-30、郁金10、三七粉3、如果单用五味子降酶,极易出现反跳现象,疗效也不如合用活血化瘀解毒药效好。杜老认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正气难复”之故。

2、降球蛋白用药经验:

临床观察发现,慢性乙肝球蛋白升高者,除了常有淤血见症外,还有部分余毒未清者,前者用白丹汤,淤血严重者加红花9、土元25、后者用自拟解毒汤:大青叶9、黄芩10、连翘15-18、柴胡10、白花蛇舌草30、

3、升白蛋白用药经验:临床白蛋白下降者,多为病变日久,正气损伤。且下降速度与虚损情况成正比,治法以补脾胃之气,益肝肾之阴为主。脾胃虚者,用四君子加柴胡10、白芍12、肝肾阴虚者,用一贯煎加女贞子12、旱莲草12、白芍12、

4、退黄用药经验:

乙肝病情轻中度者,一般不出现黄疸,所以一旦出现黄疸,则一味着病情有所加重,须高度重视,当利湿退黄,用自拟二苓汤:猪苓15、云苓15、金钱草18-30、寒湿偏盛者,加附子9、若湿热内蕴,内迫营血者,则宜合犀角地黄汤。

以上方法临床用之效果较好,敬请大家参考指正。

 

255.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提高SOD活力。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该方对正常机能下的胃肠运动无明显作用而对偏抑或偏亢机能状态下的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体外药敏试验发现,本方对幽门螺杆菌(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缺氧作用。临床报道,本方对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胃脘痛、贲门痉挛、幽门梗阻、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疮等消化道疾病、妊娠恶阻等妇科疾病以及多系统多种疾病均有明显疗效。

 

256.参苓白术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个成方,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炒扁豆、炒苡仁、砂仁、莲米、桔梗、大枣十二味中药组成。用量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通常用量为:人参15g(党参为40g)、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15g、陈皮12g、山药25g、炒扁豆25g、炒苡仁30g、莲米20g、砂仁15g、桔梗12g、大枣6枚。此乃成人量,小儿随年龄酌减。补脾良方。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引起的饮食减少、体倦少力、短气心悸,以及呕吐泄泻等症。然而,一个补脾益胃的专用成方,却可治疗口腔嘴唇溃疡糜烂。

  笔者所在医院有位陈氏医师,数年前遇一顽固性口腔嘴唇溃疡糜烂的中年男性患者。该患者在多方治疗无效后,经人介绍来陈氏处就医。初诊,陈氏以口渴,以及口中有腐臭味等症,诊断其口腔嘴唇溃疡糜烂为胃热上泛所致,投以清胃散加味(处方:升麻10g、黄连9g、当归12g、丹皮12g、生地15g、石膏30g、蒲公英30g、甘草6g),服两剂无效。继诊,陈氏根据食纳呆、大便溏以及消瘦等症,知其并非胃热实证,疑是脾虚之因,试投参苓白术散两剂,三日后病情大为好转。再诊,仍以前方两剂而收全功。以后类似患者,陈氏均以参苓白术散冶之,无不以全效收功。数年来,陈氏以参苓白术散治好口腔嘴唇溃疡糜烂近30例。

  陈氏是依据祖国医学之脾和四肢肌肉以及口唇的关系,而进行辩证论治。脾胃运化失常,消化力薄弱,则往往反应在四肢肌肉口唇上,故出现四肢无力,肌肉消瘦,口唇溃疡糜烂。再则,脾和胃相互表里,脾能为胃行津液。反之,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故出现口渴、口苦乃致造成口唇溃疡糜烂。实际上,这类口唇溃疡糜烂,并非实证,而是虚证。

 

257.六味地黃丸最早出自宋朝錢乙所著的《小兒藥證直訣》,被清汪昂《醫方集解》列為補養方劑的第一方,有「補真陰,除百病」的記載,中國人至少服用了九百年以上。另由藥物組成來看,六味地黃丸似由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所化裁。

【中藥基準方】

處方 熟地黃 山茱萸 山 藥 澤 瀉 牡丹皮 茯 苓 蜂 蜜

濃縮製劑 8 4 4 3 3 3 -

傳統製劑(丸) 8 4 4 3 3 3 適量

效能 滋陰補腎。 注意事項 大便稀溏者慎用。

適應症 肝腎不足、腰痛足痠、頭暈目眩、消渴、舌燥喉痛、足跟作痛。 備註

用量 一日飲片量25公克。

 

使用目標<證>:適合體力較差的人,充滿疲勞感、下半身有麻痺感、尿量減少,或多尿、夜尿、遺尿、殘尿感、陽痿、夢遺、腰痛等症狀交互出現時,上腹部比下腹部軟弱為使用目標。

適應症:應用於排尿困難、浮腫、搔癢症、糖尿病、慢性腎炎、眼睛疲勞、筋骨萎弱、神經衰弱、腎萎縮、精力減退、老人病、陰痿、遺精、頻尿、夜尿症。

重點建議:六味地黃丸適合陰虛體質,這種藥方即是中醫所謂的「腎虛」-想改善因泌尿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衰退所產生的症狀的處方。因此,體力開始減退的中老年人,若有上述的症狀,服用後,可獲致良好的效果。

陰虛症候:潮熱、失眠盜汗、舌面光亮如鏡、舌質紅無苔、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口乾舌燥、手足心熱、多喝仍止不了渴。

 

陰虛體質的人看起來一副健康無礙的樣子。平常頂多覺得容易上火氣,即中醫所謂的熱底,別人進補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很健康不必補,而不知是虛不受補。

一般陰虛體質的特性為面色泛紅,手心腳心發熱、怕熱、煩燥喜好冷食。較嚴重時會造成便祕、尿黃、失眠、容易口渴,面色也會由紅轉暗。這時候如不好調養,體內毒素越積越多,日後易造成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因。

 

既是容易上火,所以陰虛的人尤忌燥烈、辛辣的食物,最好吃得清淡一點,少吃肥膩。過去陰虛體質的食物有山藥、百合、枸杞、桑椹等,最近盛行一時的六味地黃丸就是適合陰虛體質調理身體常用的一劑科學中藥。

 

身體的調養不是一蹴可幾,除了日常飲食運動而規律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

【功能。功效】滋陰養血,滋補肝腎,益氣固精。具有降壓、去脂、利尿、降血糖、改善腎功能及鎮靜等作用。適用於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炎、神經衰弱等病症。

 

【主治】肝腎陰虛不足,真陰虧損(陰虛發熱),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腰膝酸軟),遺精夢泄,骨蒸潮熱、自汗盜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目眩頭暈、耳鳴耳聾,手足心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口燥咽乾,亡血,消渴失音,尺脈虛大。

 

不論小孩成人皆常用;常用於平時滋補調養氣血,使其順暢。

1.熟地黃------------有滋陰、補腎、生血、生(填)精的作用;

 

2.山茱萸------------有溫(養)肝、逐風、濇精、秘氣的作用;

 

3.(乾)山藥------有清虛熱于肺脾,補脾、固腎(精)的作用;

 

4.澤瀉---------------有瀉膀胱水邪而聰耳、明目的作用(清瀉腎火);

 

5.茯苓---------------有滲脾中濕熱而通腎、交心的作用(滲利脾實);

 

6.牡丹皮------------有瀉君相之伏火,涼血、退蒸的作用(清瀉肝火);

 

因此由六藥組成來看,是一種「功專腎肝,寒燥不偏,而補兼氣血」的方劑。

 

現代研究實驗,之前發現六味地黃丸有降血壓、改善動物神經系統及性腺功能障礙、增加體重增強體力、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作用、利尿、降血糖、降膽固醇等作用。近年來則往增強免疫、抗腫瘤、消除自由基方面研究。

 

最近中醫藥委員會針對老人痴呆症委請中國醫藥學院教授謝明村進行六味地黃丸增強記憶能力藥理學研究,經多年研討,獲初步動物實驗研究顯示,六味地黃丸也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對老人痴呆症有某程度療效,且有助增強記憶;現今西醫醫學衰老論中已證實,衰老與記憶能力減退有關。研究還進行一系列小白鼠動物實驗,結果也顯示,六味地黃丸藥物可誘發改善學習記憶障礙,並有助增強記憶,給藥時間愈長,藥效愈明顯。但仍有待進一步臨床試驗證實。

 

儘管六味地黃丸看似藥性平和,但中藥還是藥,必須辨明體質及疾病背後病因病機,加以對證下藥或加減用藥,才可發揮良效,否則還是會有誤服的不良作用。

 

【藥理作用】

 

1.動物實驗證明「六味地黃丸」的免疫抑瘤作用:六味地黃丸除了對老年早發性痴呆症與健忘有所療效外,經由動物實驗證明,其也具有增強免疫的功能。

2.正常小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所影響:以六味地黃丸(湯)連續給小鼠灌胃三天,即可明顯提高其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但對吞噬指數無明顯影響,而連續灌胃一周則可使其吞噬率和吞噬指數均明顯提高,並可使小鼠的胸腺和脾重量增加。

 

3.六味地黃丸對新城雞瘟病毒誘生人扁桃體細胞干擾具有協同增強作用,同時也能直促進扁桃體細胞產生干擾素。

 

4.對正常小鼠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用六味地黃丸湯連續給藥七天均能減輕二硝基氟苯和二硝基氯苯所引起的小鼠遲發型超敏反應。

 

5.對正常小鼠體液免疫功能的影響:用六味地黃湯連續灌胃6天對小鼠紅血球抗體-溶血素的生成具有明顯促進作用。

 

6.增強荷瘤小鼠或藥物、老年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六味地黃丸具有一定的拮抗環磷胺所致的小鼠胸腺、脾重量減輕、血清特異性抗體濃度下降和淋巴細胞轉化功能降低,恢復到接近正常水準;使類固醇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下降恢復到正常水準。

 

7.六味地黃口服液在化療藥物用藥期間,能保護自然殺手細胞活生和T、B淋巴細胞轉化功能。六味地黃丸對於因各種因素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均具有較強的恢復免疫功能作用。

 

8.免疫抑瘤作用:臨床上在小細胞肺癌化療、放療中併用六味地黃丸,其總有效率、中數生存期及生存期曲線均明顯優於對照組,其化療骨髓抑制毒性也顯著低於對照組。從目前研究報告中顯示:六味地黃丸除了可增高癌細胞內CAMP含量外,對腫瘤細胞本身幾乎無明顯的直接細胞毒作用,但它可能一方面通過維持荷瘤動物甲狀腺功能,降低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另一方面通過增強荷瘤機體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功能,促進脾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提高血中的淋巴細胞數量等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兩個方面來調解荷瘤機體的生理生化等功能,特別是免疫功能發揮其抑癌作用。

 

【臨床應用】

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神經衰弱,食管上皮增生,防止癌變,婦女更年期綜合症、月經不順,抗心律失常,慢性前列腺炎,遺尿症、夜尿症,中心性視網膜炎及視神經炎、眼睛疲勞,紅斑性狼瘡,肺結核,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使用注意】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各病症,具有肝腎陰虛的証候,為滋補補劑,若消化不良、脾胃虛弱,便溏者慎用,宜請教醫師後再服用。

 

<類似處方>

 

·八味地黃丸(即桂附八味丸、金匱腎氣丸、金匱八味丸、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主治陰虛寒冷,組成為六味地黃丸加桂枝、附子,不用熟地黃而改用乾地黃,因為熟地補陰的力量較大,功用溫補腎陽、助長腎氣;為老人病代表性藥物,沒有胃腸障礙的老人,因老化所引起的症狀,想加以改善時,經常服用。

·知柏八味丸:主治陰虛火旺(熱),加知母、黃柏。功效:滋補肝腎,清熬瀉火。主治:陰虛火旺,火旺而致的骨蒸勞熱,虛煩汗腰脊酸痛,遺精,慢性尿道感染症,假性性慾亢進等。

 

·杞菊地黃丸:主治肝腎陰不足,兩眼昏花乾澀。本方加枸杞子,菊花功效:滋腎養肝。主治:肝腎陰虛而致的兩眼昏花,視物不明,或眼睛乾澀迎風流淚,臨床應用於中心性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球後視神經炎,或高血壓症,自主神經失調症。

 

·明目地黃丸(益陰腎氣丸):可補養肝腎、滋陰明目,治療虛症的慢性眼病。六味丸去茯苓,加柴胡、茯神、歸尾。

 

·六味加牛膝、杜仲:腰酸膝痛。

 

·六味合金鎖固精丸:遺精夢洩。

 

·五苓散

 

·豬苓湯

 

·清心蓮子飲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六味地黃丸是中醫常用的的滋陰補腎方劑,而根據中國中醫學者的相關研究,更提出六味地黃丸對於增強免疫力、抗腫瘤/癌、調節代謝、保肝及固腎功能有奇效。

 

六味地黃丸的療效實驗目前僅止於動物實驗(白老鼠),目前尚未進行到人體實驗的階段,由於動物實驗所用的劑量比例與人體適用範圍有一定差距,在適當劑量範圍不明的情況之下,擅自服用六味地黃丸,著實有相當的風險。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六味地黃丸會產生「利尿」與「抑制血液凝血作用」的現象,對於肝臟、腎臟狀況不佳的食用者,可能會導致肝腎負荷過重,甚至會出現大量吐血的情況,先前傳出服用六味地黃丸導致大量吐血的病患,經過診斷其實已罹患肝硬化多時(肝病變本就容易導致消化道出血),後來還是靠醫師急救才挽回一命!

 

建議服用具療效的食物前,先請教醫師(中西醫皆可),看看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安全的服用量是多少、哪些特別的副作用需注意…;如此才能確保自己的健康與安全。

 

六味地黃丸是滋膩之品,有些人會有拉肚子的現象,吃了之後消化能力會變差,若有脹氣的症狀,進食後會感到心悸,所以最好要配合健脾消導的藥一起吃。

 

〔濃縮製劑〕一般每9.0g製劑成品中含:熟地黃Rehmanniae Radix(8.0g),山茱萸 Corni Fructus(4.0g),山藥 Dioscoreae Rhizoma (4.0g),澤瀉Alismatis Rhizoma(3.0g),茯苓Hoelen(3.0g ),牡丹皮Moutan Radicis Cortex(3.0g),以上生藥(總共25.0 g)製成乾浸膏5.0g。〔用法、用量〕成人一日量9.0g,分三次服用,以溫開水送服。兒童依年齡、體重遞減,通常服用成人量的1/2~1/3。

 

258.[方名]金菟排石方(我院一位主任医师的自创方,已经发表论文)

 

[组成]桑寄生20 川断20 牛七15 生地15 菟丝子15 木香10(后下) 桃仁15 白花蛇舌草15 旱莲草15 北芪10 冬葵子15 海金沙20 生薏仁20 车钱子15 金钱草15 青皮8 枳壳12 川朴15

 

[功效]补肾益气,利尿排石

 

[适应症]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下段小于10*10mm形状较规则的结石,辨证为非实热证者

 

[煎服法]此方药很多..先用5碗水煎成3碗水服,然后药渣用3碗水煎成2碗再服.

 

[用法心得]目的是增加病人小便量,并且要嘱咐病人跳绳或者跑步,利于排石.非梗阻严重者一般3-5天可以排石.

 

259.[方名]茜根汤

 

[组成]桑寄15 白芍15 茜根15 海螵蛸20 女贞子15 旱莲草15 芥穗炭10 棕榈炭10 阿胶15(炀化) 生地20 麦冬15

 

[功效]滋阴补肾,固崩止血

 

[适应症]主要用于妇女月经.恶露淋漓不尽,辨证属于肾阴不足之证.止血效果良好

 

260.[方名]小儿出牙厌食方

 

[组成]银花6 连翘8 淡竹8 白薇6 蝉衣3 灯心草6 葛根10 谷芽6 麦芽6 钩藤6(后下)

 

[功效]清热除烦,消食和胃

 

[适应症]适用于小儿出牙烦热不安,厌食困倦,大便硬之证.

 

此方我曾用于治疗我的小侄子,效果满意....

 

以上方子是我院中医根据当地气候环境,个人多年的治疗经验以及中医理论而组方。因此在广东地区很适用!

 

(这些方子都是抄我院的老中医的经验方...一般人我都不舍得给呢...5555)

 

261.五苓散儿科新用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新生儿黄疸

 

例1 李某,男,28天,1993年12月2日就诊。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7天后逐渐加重,粪便稀溏,呈灰白色,尿色深黄,不欲吮乳。查体:身体瘦弱,腹胀,肝肋下3.5cm,

 

质Ⅱo硬,脾未触及。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黄色晦暗。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色淡。查血清总胆红素205.2umol/L,肝功正常。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证属脾虚湿盛之胎黄。治以健脾利湿之法,选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l0g,猪苓5g,泽泻5g,白术3g,桂枝2g,茵陈10g,竹叶3g。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3剂,黄疸减轻,尿量增多;继服5剂,黄疸消退,大便颜色正常,腹胀消失,食欲增进。复查血清总胆红素正常。

 

按 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导致胎黄的原因很多,但多与湿邪有关。五苓散有健脾利湿之功,可使邪从小便而解。湿邪即去则胆汁疏泄正常,黄疸自退。且本方药味平和,无苦寒攻伐之品,用之无损伤脾胃之弊。

 

婴幼儿腹泻

 

例2 陈某某,女,1岁,1994年8月18日就诊。患儿于3天前腹泻,每日大便l0余次,

 

为稀水样便,挟有不消化食物,无粘液及脓血,伴肠鸣腹痛、尿少、不欲进食。查体:精神稍弱,无发热,无明显脱水征。腹软,肠鸣音活跃。舌质淡,苔白厚,指纹淡紫。证因湿邪困脾所致。治以利湿止泻,方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2g,猪苓6g,白术5g,泽泻10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包煎)。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2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继服3剂,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按 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泄泻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其病变皆在脾胃,均与

 

湿邪有关,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五苓散功擅利湿,湿邪去除则脾运自健,泄泻自止。此即"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意。

 

婴儿湿疹

 

例3 孙某,女,6个月,1994年4月21日就诊。患儿于2个月前头面部皮肤出现粟粒状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多,遍及全身,皮疹糜烂面有浆性渗出,剧烈搔痒,哭闹不安,伴有反复腹泻。查体:全身皮肤红色粟粒状皮疹,头面部为甚,皮疹表面糜烂有渗出。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淡紫。根据患儿皮疹特点,属素体湿盛所致。故用健脾渗湿之法,方用五苓散加减。处方:茯苓10g,猪苓6g,泽泻6g,白术5g,地肤子6g,白鲜皮6g,蝉蜕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皮疹明显减少。渗出消失,继服5剂,湿疹痊愈。

 

按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本病多发于素体湿盛之儿。五苓散擅利水湿。加地肤子、白鲜皮、蝉蜕能祛风止痒。内湿既除,外湿自主,湿去则疹自消退。

 

睾丸鞘膜积液

 

例4 秦某,男,8个月,1990年5月20日就诊。患儿于4个月时发现阴囊肿大,且逐渐加重,伴尿频而清、大便溏薄。曾用中药熏洗月余,未见好转。查体:阴囊内有光滑的囊性肿物,扪之不痛,透光试验阳性。舌质淡,苔白,指纹淡红。证属肾气不化,水湿下注所致。故治以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法,遂以五苓散加味治之。处方:茯苓10g,猪苓l0g,泽泻6g,白术5g,桂枝5g,小茴香3g。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7剂,阴囊内水液明显减少;继服7剂积液消失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 辜丸鞘膜积液中医称"水疝"。其发生主要由于先天不足,肾的气化不利导致水液下注。五苓散中桂枝能温阳化气;茯苓、猪苓、泽泻利湿消肿;白术能健脾燥湿;加用小茴香可加强温化之力,肾气得以温化则水湿自可消利。

 

小结

 

上述几种疾病在儿科均较常见。其病虽不同,但究其源,则均系水湿内盛所致,皆以湿邪为患。五苓散功擅利湿,临床凡以湿为病者,不论其症状异同,以本方治之多能取效。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水湿内停所致疾患较多。五苓散不仅能健运利湿,化气行水,且有健脾之功,故尤适于儿科临床。

 

262.这是我地一个家传眼科老医生治眼效方,我用过,很有效,战友不妨一试。

[方名]无名

[组成]当归6g 白芍9g 川芎6g 没药6g为基本组成。加减见后。

[功效]活血止痛、止痒止泪

[适应症]眼部外伤(包括电光照伤)所致的眼部红肿、泪多、差明、涩痛等症。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或滑数。

[煎服法]水煎服.

[用法心得]来源于我地一眼科名医,费尽周折得来。请注意加减:不管加的有没有道理,眼痛明显加白术4g,泪多加头羌活、防风各4g,白睛色红有热象的酌加栀子、黄芩各4g,外伤较久,眼生云翳者加木则、蝉衣各4g,辨证有虚象的加黄柏、知母各6g.

应用注意:1、药味不可过重,取轻清上浮之意。

     2、一般不加用寒凉药,寒则固涩(老中医话)

方法:水煎服,3付。

方歌:归芍芎没基本方,痛加白术泪羌防,白睛上红有热象,栀芩酌加亦须知,外伤云翳则蝉衣,若有虚象添柏知,守方莫作轻变动,煎服三剂效颇奇。

 

263.[方名] 疙瘩汤

[组成] 蒲公英20大青叶15连翘15天花粉20乌蛸蛇15桑枝60

[功效] 清热,解毒,消风

[适应症] 痤疮

[煎服法] 日三服

[用法心得] 此方初为胡希恕为其一徒治疗颈后巨疮所拟,后由其徒广泛用于痤疮的治疗,经项红介绍于其著作之中,在下加减化裁,应用于数同学之后,堪称屡试不爽

在下心得:血热重加丹皮、紫草、白芷;曾用过激素者可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与月经关系密切者加坤草、女贞;痒重者加白蒺藜、地肤子;疼痛者加黄连、丹皮;大便干者重用生地,尿黄加茅根

 

264.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5克山药15克 党参10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佛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方解〕方中山药性平味甘,补脾气而益胃阴,合党参又能补气。内金甘平,运脾健胃,有以脏补脏之妙,非他药所能及。甘草引药入脾,再加麦谷二芽,共奏复元益气之妙。考麦谷二芽,多认为属于消积破滞之品,而怯用于内伤虚证,于是二药因此而用亦寡。大好良药,定效莫展,岂不可惜。实则二芽“开发胃气,宣五谷味”(《本草述》),其功用不在破,而在于开胃健脾,脾开胃健,则能运载药力,以达病所,而使药效发挥,功收倍盛。至于“化滞破积”乃脾胃功能得到开运的必然结果,亦二味功能之徐绪而已。再者二芽之丰功,古人亦早有说论,兹略举一二,以资借鉴。如缪仲淳谓:“此药具生化之性,政为脾胃要药”;王海藏谓:“胃所虚人,直取麦芽、神曲”,是皆不破积而轻视二芽。二芽性味平和,禀天地生发之气,开发脾胃而无升腾伤阴之弊。麦芽补脾,谷芽入胃;麦芽主升,谷芽主降,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而用量特大者,欲使气机更加活泼。现代研究发现,二芽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酶与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此亦类似元气在体内推动、激发功能的表现。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场合用;既腹胀满,大便塘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按语〕本方虽平淡无奇,而功效持彭。验之临床,确有良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病之生亡,不但在于邪之轻重,更重要的在于元气之盛衰。所以,治病总要随宜护养元气;可谓:“脾胃为元气之本”,因此,护养元气又重在护养胃气,惟脾健胃纳,才能生化元气。本方运中求益,绝无余补,故为健运脾胃的一首良方。所以本方对胃炎有卓效,对其他疾病导致脾胃失健,胃纳不香者也有良效。

 

265.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5克山药15克 党参10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佛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方解〕方中山药性平味甘,补脾气而益胃阴,合党参又能补气。内金甘平,运脾健胃,有以脏补脏之妙,非他药所能及。甘草引药入脾,再加麦谷二芽,共奏复元益气之妙。考麦谷二芽,多认为属于消积破滞之品,而怯用于内伤虚证,于是二药因此而用亦寡。大好良药,定效莫展,岂不可惜。实则二芽“开发胃气,宣五谷味”(《本草述》),其功用不在破,而在于开胃健脾,脾开胃健,则能运载药力,以达病所,而使药效发挥,功收倍盛。至于“化滞破积”乃脾胃功能得到开运的必然结果,亦二味功能之徐绪而已。再者二芽之丰功,古人亦早有说论,兹略举一二,以资借鉴。如缪仲淳谓:“此药具生化之性,政为脾胃要药”;王海藏谓:“胃所虚人,直取麦芽、神曲”,是皆不破积而轻视二芽。二芽性味平和,禀天地生发之气,开发脾胃而无升腾伤阴之弊。麦芽补脾,谷芽入胃;麦芽主升,谷芽主降,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而用量特大者,欲使气机更加活泼。现代研究发现,二芽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酶与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此亦类似元气在体内推动、激发功能的表现。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场合用;既腹胀满,大便塘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按语〕本方虽平淡无奇,而功效持彭。验之临床,确有良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病之生亡,不但在于邪之轻重,更重要的在于元气之盛衰。所以,治病总要随宜护养元气;可谓:“脾胃为元气之本”,因此,护养元气又重在护养胃气,惟脾健胃纳,才能生化元气。本方运中求益,绝无余补,故为健运脾胃的一首良方。所以本方对胃炎有卓效,对其他疾病导致脾胃失健,胃纳不香者也有良效。

 

 

266.[方名]痛泻要方

[组成]白术 白芍 防风 陈皮

我的心得,虽然我是骨科的,但是在临床我喜欢用该方加减:

1,老年骨折后便秘

白术重用至30克以上,加一些行气补气药,我喜欢加黄芪,枳壳

2,青年的便秘,尤其是女性。

白芍重用20克以上,白术一般30克,加枳壳青皮,厚朴等

3,下肢骨折后肿胀者

该方合用鸡鸣散,加桃红芎归

 

 

267.新伤一号

组成:黄柏40克、延胡索15、血通15、白芷12、羌活8、血竭4、木香12、独活8

主治:退烧,消肿,止痛

功用:凡一切新伤局部疼痛,微肿微烧,活动不能着力者。

用法:研末,开水或加少量蜂蜜调敷。

效果特佳。郑怀贤验方。

 

268.栝蒌桂枝汤--《金匮要略》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原 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陈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主 证】∶太阳表证见颈项强直,口禁不开,甚则角弓反张伴见汗出恶风

【功 效】∶解肌祛风 , 调和营卫 , 生津舒筋 , 和表清里

【病 机】∶风寒外袭, 营卫不和, 内伤津液 , 筋脉失养

【方药功效】∶瓜蒌根: 清热生津 , 清肺润燥 , 解毒消痈

 

【备 注】∶本方之用,当属柔痉。本证脉之沉迟,沉迟中带有弦紧,应与阴寒证脉沉迟无力别。必须注意,太阳痉病,虽其病重心在表,治疗以解表为主,但必须照顾津液,适当加入滋养筋脉之品,否则,邪从燥化,津伤筋急,其病更甚。故用

《医宗金鉴》:无汗刚痉者比。故不与葛根汤,而与栝蒌桂枝汤,和太阳之表,清太阴之里也。

 

【现代应用】∶外感或内伤后, 营卫不和, 内伤津液 , 筋脉失养出现颈项强直,口禁不开,甚则角弓反张伴见汗出恶风之证。如破伤风等。

 

【医案举偶】∶赖良蒲医案:丁某某,男,半岁,1931年初夏,身热,汗出,口渴,目斜,项强,角弓反张,手足抽搐,指尖发冷。指纹浮紫,舌苔薄黄。此为伤湿兼风,袭入太阳卫分,表虚液竭,筋脉失荣。拟用调和阴阳,滋养营液法,方用瓜蒌桂枝汤。

 

栝蒌根6g 桂枝3g 芍药3g 甘草2.4g 生姜2片 大枣2枚。 水煎服。

 

3剂,各证减轻。再服4剂而愈。---《蒲园医案》1965年版

 

269.曹颖蒲辛凉甘润法治疗喉痹,效果很好。

薄荷3 蝉衣3 牛蒡子9 桑叶9 连翘9 杏仁9 橘梗3 生甘草6 射干9 马勃9 赤芍9 芦根15-30 僵蚕9

喉痛甚加玄参12

 

1-2 剂即愈, 用之数年, 从来没失手过。 大家可以试试。

 

270.[方名]寒痹方

[组成]桂枝6 威灵仙10、苍术10、木瓜10、防风10、牛膝10、细辛3、独活10

羌活10、甘草6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适应症]痹证属于寒痹证。证见四肢关节疼痛,恶寒,遇天气变化尤甚,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缓。

[煎服法]上药,加适量水煎服。

[用法心得]

1止痛加白芷20、乳没各10包

 

271.金沸散治咳 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金沸草为旋复花梗,近代用其花。故该方由旋复花、麻黄、前胡各三两,荆芥四两,甘草、姜半夏、赤芍、白芍各一两组成。用法:为粗末,每服3钱,加生姜三片,枣一个,水煎,不拘时服。主治:外感风寒,咳嗽喘满,痰延不利。

 

272.黄连、贝母9克,胆南星、半夏、石菖蒲、橘红、远志、连翘、茯苓、茯神各12克, 玄参、钩藤、丹参各15克 ,生铁落(先煎)60克

用于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的主证在于痰火攻心,治疗主要是清火化痰。生铁落无则用磨刀石水代替,家里的菜刀磨水,效果更好。

 

273.[方名] 通络头风汤

[组成] 川芎10-30克 当归10-20克 细辛5克 蜈蚣两条

[功效]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适应症] 证属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的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等病.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舌偏淡紫,舌下脉络淡紫而长,脉弦或涩

[煎服法] 1 常规煎取,日服一到二剂,早晚分服或6-8小时一次 2 头痛发作时服药最佳 3 感冒时不宜服

[用法心得] 此方为李寿山老先生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味而成,川芎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通经止痛,细辛散寒止痛,蜈蚣通络搜风.临证川芎用量宜大,妇女经期头痛当归量大于川芎,根据头痛部位随证加引经药,大家也都知道,就不多说了.本方药少量大力专,本人应用与寒瘀头痛患者,确有良效.

 

274.[ 方名]外洗止痒方 [组成] 黄芩30透骨草30花椒15三棱30莪术30冰片10 (后下)

[功效] 祛风止痒,散结消肿 [适应症]过敏性皮炎 [煎服法] 外洗或湿敷

 

275.解痉止咳汤;

羚羊角粉0.6g,全蝎1.5g,蜈蚣1.5g,川贝母5g,杏仁5g,百部5g,苏子10g,葶苈子(包)10g,法半夏5g,连翘10g,炙桑皮5g。

[功用]; 解痉止咳

[主治]; 百日咳样综合征; 本例咳嗽临床症状与“百日咳”颇为相似,但血象、咳痰培养均不支持。近十多年来研究报道:从该类患儿的鼻咽喉分泌物中分离不出百日咳杆菌,但可分离出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故称为“百日咳样综合征”。

[方解]; 治从解痉止咳化痰着手,方中羚角、全蝎、蜈蚣息风解痉;苏子、葶苈子、法半夏降气化痰;贝母、百部止咳化痰;桑皮、连翘清肺泄热。诸药合用,屡屡获验。

 

276.资料:金国宫女八白散. 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 角(去皮、弦)三个,绿豆少许,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于每次洗脸时取适量敷面后以水洗 之即可。

效果:我科按该比例制粉后,科内5人使用,连用10日可见明显效果。

具体用法:一小匙药粉加入半掌大美容小碗中,水调匀,并可见少量液态溶液为宜;用混悬剂敷脸,如无明显过敏反应则可次晨洗净。此外,可根据皮肤性质加入蜂蜜、橄榄油适量,效果亦可。

注意:1.根据我们在数据库查的相关文献研究、实验研究,本方粉末水溶性强于乙醇,故我们选择水调匀,而非油调匀。

2.由于本方含有僵蚕,近日笔者一过敏性体质友人使用第一次即出现较明显的皮肤瘙痒发红,嘱即停药洗脸,反应几分钟后即消退。笔者考虑可能是僵蚕所致,但尚未使用无含僵蚕粉末,希望有兴趣的中医人试用。然后继续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这条美容名方。

3.据相关研究,本方主要抑制黑色素形成的某环节而增白,故无明显副作用。但要求不要再去烈日下暴晒,配合药物对黑色素的抑制。当已形成的黑色素渐渐分解后,自然皮肤就白起来了。

 

277.[方名]归脾汤

[组成]白术 9 茯神 去木 9 黄芪 去芦12 龙眼肉12 酸枣仁 炒、去壳12 各一两 12 人参6 木香 不见火6 甘草 炙3 当归 9g 远志6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解]   

 

   ┌ 黄芪 ── 补脾益气

 君 ┤

   └ 龙眼肉 ── 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 人参、白术 ── 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

 臣 ┤

   └ 当归 ── 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

 

   ┌ 茯神、酸枣仁、远志 ── 宁心安神

 佐 ┤

   └ 木香 ── 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 炙甘草 ── 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

 使 ┤ 生姜 ┐

   │   ├ 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 大枣 ┘

[心得]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2. 用于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若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3.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不统血者。

 

278.耳针治疗急性踝扭伤:取患侧耳穴:神门穴、踝穴。患者端坐在凳上,术者位于患者踝扭伤侧,用针柄在患侧神门穴、踝穴处探得最敏感的压痛点为针刺点。当用针柄轻压该穴 时,患者发出“啊”声或头躲开,说明选穴准确。局部常规消毒,进针时,术者用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然后用右手拇食三指持耳针,在有压痕的神门穴,踝穴快速进针,一般刺入皮肤2-3分即可,左右捻转强刺激10—15秒,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运针一次,左右捻转强刺激10—15秒。效果特好,取效特快。

 

280.带教老师的脂溢性脱发外用方:参叶30 补骨脂30 侧柏叶30 红花6 白酒200-300浸一周后取酒涂患处,配合中药内服。

 

281.心绞痛:

 

方剂名称:血附逐瘀汤

组成: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勺15牛膝10g桔梗5g柴胡5g枳壳6g甘草3g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或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脉涩或弦紧。

例1:杨某,男,45岁,农民。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由于劳累突发前胸疼痛,呈热痛,疼痛难以忍受汗出,诊断为心绞痛,经一段时间口服消心痛症状好转,但停药后复发,我给予当归12g赤芍15g

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枳壳10g桔梗10g牛膝10g玄参15g黄芩15g丹参15g川楝子10g栀子10g知母10g郁金15g甘草3g

方解:本方以活血化瘀清热泻火为主,佐以行乞,方选以血府逐瘀汤以行气活血,酌加清热泻火治疗。

 

282.五苓散

组成:茯苓 猪苓 泽泻 桂枝 甘草

功效:通调三焦

主治:凡是水气为患,以小便不利为指征,加减运用均有奇效。

 

283.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盗汗应用心得

案例:患者为一老年女性,74岁,夜间盗汗,寐差,自觉咽部有痰难出,偶尔轻咳几声,无发热,无心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首诊:查胸片、血象,结合查体排除肺结核,中医辨证为老年气阴亏虚,阴虚内热,予益气滋阴,清热降火为法。

处方:当归六黄汤合参脉散加减

当归10g 熟地15g 太子参30g 合欢皮10g

黄芩10g 山药15 麦冬15g 生龙骨30g

黄柏10g 杏仁10g 五味子6g 生牡蛎30g

黄芪20g 大枣5枚 浮小麦30g 炙甘草6g

水煎服 日一剂 取四剂

复诊:患者诉盗汗明显好转,夜间睡眠改善,夜梦减少,盗汗发生时间由半夜推迟到凌晨4点多,对疗效非常满意。咽部仍然觉得有痰难出,不咳嗽,无心烦,舌红太少,轻微乏力,大便正常。前方加减如下:

射干10g 生地15g 太子参30g 合欢皮10g

知母10g 元参15 麦冬15g 生龙骨30g

黄柏10g 杏仁10g 五味子6g 生牡蛎30g

黄芪20g 大枣5枚 浮小麦30g 炙甘草6g

水煎服 日一剂 取四剂

三诊:患者诉盗汗控制,夜间睡眠改善,对疗效非常满意。咽部无痰,仍有咽干,说话多干痒,不咳嗽,无心烦,舌红太少,无力,二便正常。前方加减如下:

 

射干6g 生地15g 太子参20g 合欢皮10g

知母6g 元参15 麦冬15g 生龙骨30g

黄柏6g 杏仁10g 五味子6g 生牡蛎30g

蝉衣6g 大枣5枚 浮小麦20g 炙甘草6g

 

水煎服 日一剂 取四剂

最后电话告知痊愈,不再来复诊。

心得体会:首诊排除肺结核,中医辨证抓住气阴亏虚为本,虚火内生为标,当归六黄汤和生脉散加减,效果显著。

 

284、奇迹!五付中药治愈高血压,真实治验,公开处方。

奇迹!五付中药治愈高血压,真实治验,公开处方。

患者贾某,男性,35岁,公司部门经理;平时因工作关系,饭局较多,喝酒多,近2年发现血压增高,最高到过180,血脂也偏高,曾间断服用过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西药,血压控制不理想;而最近因打算要二胎,怕服西药对下一代不好,因此来我这里咨询可不可以吃中药治高血压,认为中药副作用小。我说中医治疗高血压当然是可以的,不过中药来得可能慢一些,需要调理一段时间。

当时测血压为150/110mmHg,除稍有头晕外,无其它不适,面色发红,尤其印堂部位红赤,舌质是红的,苔白,脉弦细滑。综合分析还是属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治法平肝熄风、滋养肝肾、活血利水,处方:

石决明30克钩藤20克丹参30克菊花12克生白芍15克山萸肉20克葛根15克夏枯草20克益母草3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泽泻10克生山楂15克枸杞15克红花6克

5付,水煎服,每日1付。

服完2付,测血压为130/90mmHg,病人自述:服了中药后,头脑特别清凉,已无头晕的感觉。

5付全部服完后,自己在家中测血压为110/80mmHg,他和他爱人都有点疑惑,是不是自己家里的血压计出故障了,遂到医院来测,当时也是110/80mmHg,夫妻二人甚是惊喜,想不到中药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然后又以原方开了5付,带药回家,以巩固疗效。

体会:这个病例有如此好的效果,我认为一是辩证准确,二是各味中药的剂量恰到好处,中医界不是有这么句话:“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吗?方中以石决明、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主药,菊花、夏枯草、黄芩清肝热为臣,枸杞、生地、山萸肉滋养肝肾,益母草、川芎、生山楂、红花活血利水为佐使。

285、根治痔疮中药偏方

 

  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下面5则中药偏方卓有成效,不妨试试!

  中药方剂(一)

  【辨证】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瘀血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

  【方名】治痔汤。

  【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赤芍30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出处】邹桃生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湿热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化湿通路,软坚散结,收涩固脱,止血定痛。

  【方名】消痔汤。

  【组成】乌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参15克,射干10克,炮山甲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凌朝光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中焦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润肠止血。

  【方名】甘旱蜜汤。

  【组成】苋菜30克,生甘草10克,旱莲草30克,蜂蜜10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时加蜜糖10毫升。1-2次煎液内服,第3次煎液外用熏洗肛门。

  【出处】黄洪坤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血热毒火内盛,瘀血浊气下注。

  【治法】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方名】槐花消痔汤。

  【组成】槐花15克,槐角15克,生地12克,黄连10克,银花12克,黄柏10克,滑石15克,当归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壳6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五)

  【辨证】中焦湿热,下注挟寒湿。

  【治法】清肠利湿,止血。

  【方名】加味槐榆合剂。

  【组成】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菜苋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