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传统大叔互联网转型的误区

 汕头能率 2015-09-21

导读

传统企业必须极尽全力,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走进需求链,在那地方建立互联网平台。必须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诸如收购、兼并、重组等等,在需求链上构建数字化生存的互联网社区平台。这就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要点和基本命题。


文/包政


我有两句话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一句话是,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你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


无论事情有多难,你必须使公司变成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必须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转型。如果你的公司很大,那你就只能开辟特区、建立新军。这一点跟第二句话相关联。


第二句话是,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社区思维,是供求一体化的思维。


竞争,争夺市场的制高点,已经从流通领域、交换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已经从渠道及其零售门店,转向消费者。已经从供应链转向需求链。


所有互联网创新的公司,都是从需求链开始的,都是从数字化生存的消费人群开始的。并且不断地深化消费者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以及吸纳或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数字化生存方式。


由此形成强大的市场力量,以极为凶猛的势态,倒逼供应链及其传统产业。


首先冲击的是传统商业流通企业及其零售网络体系。迫使商业流通体系或传统渠道转型,准确地说,被互联网公司重组。阿里与苏宁的结盟就是一例。


我们现在理解的互联网公司的软件,比如滴滴打车、杀毒软件、天猫和淘宝,你以为是一款产品,这是错误的。其实,它是一种有很强粘性的圈消费者的手段,一种能够以很低成本圈住同质化需求或消费者的手段。并且这种手段有极强的延展能力,可以持续促进消费者数字化生存的方式及其内涵。从而使这些互联网公司,能够裹挟市场的力量,不断地整合供应链及其传统企业的资源,给他们这些互联网公司所联系的消费群体作贡献,最终演绎出强大的商务模式。


换言之,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互联网公司的软件产品,其实是一种商务模式,是一种用软件构建社区的商务模式。所谓IT连接的手段。


传统大叔要是不懂得这点,看不破这其中的奥秘,抓不住其中的要点,就不可能走向互联网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存在着一个“互联网+”的路径。其实质就是传统企业被互联网公司所肢解,进而被整合、被重组。


但并不存在一个“+互联网”的路径。传统企业必须极尽全力,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走进需求链,在那地方建立互联网平台。必须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诸如收购、兼并、重组等等,在需求链上构建数字化生存的互联网社区平台。这就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要点和基本命题。


传统企业要是不知道用IT的方式去连接规模化的消费人群,并由此演绎出互联网化的社区商务方式,就不可能打开通向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传统企业的误区在于此,可谓不得要领。


传统企业如果不能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延伸到需求链,走进顾客价值链,并借助于互联网的手段,去构建规模化的社区,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那么无论你现在的规模有多大,实力有多强。无论你怎样对互联网进行“加减乘除”,或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都无济于事,注定难逃被整合的命运。


这就让我想起一句话,江山代有后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

管理智慧——商业管理类最大自媒体

版权声明本文为管理智慧原创文章,转载请必须先与我们取得联系并获得授权!然后注明作者与来源:管理智慧(shzb2010),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