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后滴流综合征

 sjlxj 2015-09-21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种咳嗽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乃至误诊误治,花费昂贵却迁延不愈,患者苦不堪言。该病除有咳嗽、咯痰表现外,常因温差感寒诱发,多有鼻塞、流涕、或喷嚏等症,而咽部症状也很明显,很多人感觉咽痒、咽喉部有粘液附着感、有鼻后滴流感、或有异物感,因此,有频繁清嗓动作等特征,有时会有声音嘶哑,讲话也会诱发咳嗽,通常发病前有上呼吸道疾病(感冒)史。

    患者常常被误认为感冒、气管炎而过用各种抗菌素治疗却收效甚微,而五官科只注重鼻腔或咽喉局部病变,常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近年来,医学专家已将该类疾病称之为“鼻后滴流综合症”(PNDS),由于目前无法明确上呼吸道相关的咳嗽是否全由鼻后滴流直接刺激或炎症刺激上呼吸道咳嗽感受器引起的,因此,2006年美国咳嗽诊治指南建议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替代之(UACS),这类咳嗽多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一种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发病率约占慢性咳嗽的20%左右,已受到呼吸学界的高度关注。

    西医主要是根据不同鼻部疾病而对因治疗如,①由非变应性鼻炎, 普通感冒等病因引起PNDs首选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治疗;②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首选药物,同时需要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刺激;③慢性鼻窦炎,常应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3周口服,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鼻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这些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鼻炎类型较多,排除性的鉴别诊断程序复杂,患者难以掌握,且长期应用抗组胺剂、减充血剂会出现症状反跳、纤毛功能受损,甚致药物性鼻炎,抗菌素治疗感染性鼻炎近期疗效较好,但易于复发。

    中医根据“异病同治”、“未病先防”的治则,不管何种病因,紧紧抓住其共性临床特征,鼻--咽(喉)--肺同治,既体现整体观,又有择简驭繁的优势。同时根据不同体质和鼻咽(喉)见症,对其采取个体化的辨证治疗,特色明显。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本征着眼“风”、“痰”“瘀热”、“肺虚”辨证,药针对性强,既对鼻咽局部病变的共性治疗,又结合各自体质差异整体治疗,采用疏风宣肺、利咽通窍、益气养肺类中药如桔甘汤(桔梗、甘草)、苍耳子散(辛荑、苍耳子)、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华盖散(麻黄、杏仁、甘草、陈皮、苏子、桑白皮)、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等,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镇咳及调节免疫等多途径、多环节作用,标本兼顾,不仅近期疗效好,且具有良好的扶正固本增强体质作用,其远期疗效也极为明显。因此,假如有鼻炎史,一旦遇到感冒而出现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咽痒、咽喉部有粘液附着感、鼻后滴流感,或有频繁清嗓动作等症者,最好采用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

    而且,倘若鼻塞流涕、受凉喷嚏明显者,还可配合饮用生姜辛荑茶(生姜5克、辛荑10克);反复易于感冒出现鼻塞咳嗽可以配合饮用黄芪防风茶(黄芪30克、防风10克)、或太子参绞股蓝茶(太子参15克、绞股蓝12克、苏叶10克);若咽喉痒咳嗽明显,可以配服菊花薄荷茶(菊花10克、薄荷6克);若咽喉黏附感明显,可以配合桔梗贝母茶(桔梗6克、浙贝母10克、生甘草5克);若咽干咽痛明显可以配合橄榄玄参茶(橄榄10克、玄参10克)。

    该病一遇温差即感鼻子不适,尤其于秋冬寒凉季节易发,因此,在当下时令提前服用益气补肺、疏风防感类中药防治,并配合温散辛通类中药穴位敷贴,内外结合对防治本病发作有积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