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正解(二十)

 sl1953 2015-09-25

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其未央哉⑤!众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⑨独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婴儿之未孩⒀;傫傫兮⒁,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⒂,而我独若遗⒃。我愚人之心也哉⒄!俗人昭昭⒅,我独昏昏⒆。俗人察察⒇,我独闷闷[21]。澹兮[22],其若海;飂兮[23],若无止。众人皆有以[24],而我独顽且鄙[25]。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6]。

(正解)
从道的角度看应诺与呵斥,美与丑,是没有差别的,因为他们产生的根源都是来自道;人人都畏惧的事情,也应该畏惧;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社会现象,就如同去参加宴会一样,人人都会兴高采烈的,还如人们在大自然中瞭望美景一样高兴,而得道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没有兴高采烈的反应的,心是不会躁动的;得道人的心,就象婴儿一样天真无求,还象流浪的人一样,没有执着固定的居处四海为家,人人都为名利而奔波,得道人是无过多所求的,就如同愚人一样;人人都为了一世的荣华富贵,无者为所求,有者而炫耀之,其实,这样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懂道的人的做法,得道的人所追求是是享受生命清静永恒的快乐,而不是一生一世的荣华富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