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住:经历是一笔财富。 作为一个新老师,应该记住这句话:经历是一笔财富。 很多时候,别人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要学会“多做事,少说话”,这更多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提出的处世之道。 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少说话,就是要积极去经历,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啊。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 我常常看到,很多新老师一参加工作,就基本上放弃的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追求,在他们看来,如何管理学生和如何跟同事打交道,显得更重要。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作为一个新老师,重新学习一番中学的学科专业知识,很有必要,我们有了四年的大学基础,学起来也许很轻松,但也许很艰难。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学专业知识,去驾驭中学的课堂,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或者冲突。 那么如何从头学习专业知识呢? 建议是,找一本比较完备的指南之类的书,认真研读一番,不是为了备考,乃是为了获取新知。 3、要认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学上的研究。 工作,如果只是重复,工作是相当乏味的。工作的魅力在于,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大研究空间。 一个新教师,应该有意识去做一次体验,研究的体验。比如你碰到一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你可以借此机会,默默地开展一次行动研究,你的目标就是让他更有礼貌,更热爱学习。 你想什么办法,怎么去做,这就是你研究的内容。又比如,你上课学生不欢迎,你就此展开研究,如何提高课堂魅力? 研究有时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比如你要花很多心思和时间,但这种炼狱式的经历,我觉得很重要。 一个新教师,能够自主地完成这样一个研究,那么我们就奠定了很高的工作基础,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影响一辈子的,如果你一辈子做老师的话。 一个不做研究的老师,当然可以继续做老师。 我这个建议,是给那种希望做更好的老师的新老师。 4、通读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 影响一个人的,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 我这里想说的是“教育好书”,而不是“教育名著”。我发现很多“教育名著”不好看,不耐看,不经典,而很多“教育好书”没有上升到“名著”,但是很好看,很耐看,很经典。 很多人以为,读了教育学方面的书就行了,读教育学书籍,不等于读教育好书。那种干巴巴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的实践教学,说实话,并不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有这么几个重要特征: 有生动细腻的教育细节、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怀、有发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丰满的师生形象、有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每个新老师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这个平凡得容易懒散的职业,是需要教育激情来维持的。 通读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往往可以改变我们很多东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个真实教师的形象,从而激扬了我们的教育梦想。 读这样的书,是源于精神的追求和需要。 5、听单位中优秀老师的课。 来到一个新单位,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建议向校长打听一下,这个单位有哪些优秀老师,然后尽快沟通好,抽时间跑去听他们的课。 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这种真切的感受,可以带给我们最新鲜的认识。 有很多新老师,似乎缺乏这种置身于真实场景中的学习意识,他们喜欢问别人怎么备好课,喜欢打听别人是怎样上课的,但是却忽视了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 事实上,有些新老师这样去做了,但是又不愿意跟上课者进行交流,不愿意去分析自己听课的得失,这样的听课就变成了一种形式或任务,效果也是不好的。 我现在很后悔有些老师的课我没有去听,直到人家退休或者离开了,我才醒悟到自己的损失。 6、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学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拥有资源的老师,在我看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老师。因此,从一开始,新老师就要有建立自己的资源库的意识。 一个老师需要的资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班级管理方面,会涉及到管理、学生特点、班会设计、工作总结与计划、环保知识、心理、保健、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源,在教许方面,会涉及到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论文、教学理论、朗读、图片、动画、歌曲等等方面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源,此外你可能还会有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所有这些,我们最好从一开始就有建库意识,分门别类,加以搜集。 资源的意义在于“万物皆有备于我”。 当然,我们还需要时不时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整理和系统化,以便更好为我们自己服务。 如果可以,新老师要积极去拷贝有经验老师的资源,遮掩可以省心省力并且高质高效。 7、形成自己的程式化工作范式。 对于这样的工作,我常常很费力地去做好每一次,回过头来看,其实应该建立一个程式化工作范式,这样就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我想,作为新老师如果尽早知道这个道理,会使我们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那些程式化工作。 程式化工作范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对于新老师,当务之急的就是要养成这个习惯。 8、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 教师主要教书和育人的,但是,写东西也是一个重要工作。 新老师最好给自己制定一个写东西的计划或者写作的系列。不管使哪个学科的教师,写作或者记录自己的教师生命过程,都是很有必要,刚开始可能是一种压力,慢慢也许会成为一种乐趣或者享受。 生命是精彩的,但记录可以保存这样的精彩。 写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校常常要求我们写的是论文、总结、计划,从日常化的要求来看,我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为笔下的东西。 此外,我还觉得,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 一个新老师,要逐步去享受“写”的快乐。 养成写东西的习惯,是一个新老师的巨大收获。 9、我还是担心你驾驭不了课堂——组织不好课堂教学。 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是大家所不容的。” 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把话说浅显一些:“你一说话,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 课堂上,教低年级的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组织教学的话。 “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 10、要经常读 注意,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 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 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11、如果你犯了错误 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动了手(我担心你会一时忍耐不住)。一定要当着全放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 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12、随时观察 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13、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 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 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教有可爱的地方。要学会赏识孩子。 让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地和他们说说话;夸夸他们的某一长处;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一起玩,如扳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如收作业本等。 如果扳手腕你让着学生点,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 14、最好当班主任。 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如果当了班主任,别忘了搞活动。 想一想,你童年时代最喜欢什么活动,那是你希望老师搞什么活动。搞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15、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 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 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 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16、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 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同样适用于学生家长。 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应该主动到学生家去。老师踏时宜学生家门,而且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谈,学生和家长该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心情啊!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谈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会接受的。 17、“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 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 先听别的老师上课,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 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18、以上说的,都是初为人师时所要特别注意的。 有志于当老师,请你记住古人的这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虽然此话只有八个字,但它把怎么当一个好老师讲全了,若干年后,当你把这两句话读“厚”了,读成一本书了,你就是个很优秀的老师了。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十分优秀的老师。 (作者:于永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