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术与道】布林线基本规则

 傻傻gumi 2015-09-26

1.巧用布林线买卖将使我们有可能避开庄家利用一些常用技术指标诱多或者诱空的陷阱,因为庄家要想在布林通道线上做手脚,几乎是不可能的。


2.布林线一般的应用规则是,当K线向下击穿(支撑线)的时候买点出现,而向上击穿(压力线])卖点出现。而(平均线)是考验一个趋势是否得以继续的重要支撑或压力线。


3.在这种规律(盘整或上升的趋势)中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而在(一轮下跌趋)势中,对于下边支撑线的击穿并不是真正的买点。


注意事项:


1.布林线参数的设定不得小于(06),静态钱龙值通常是(10)动态钱龙设定时通常为(20)。


2.使用布林线要注意判明是在常态区还是非常态区,在(非常态区)不能单纯以破上轨卖、破下轨买为原则。


3.动用在(低位)开口缩小容易捕捉住低点,但在(高位)一旦缩口后常会有较大下跌空间。


4.可将布林线和(成交量、KD、RSI)等指标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如。


在常态范围内,布林线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1.当K线穿越下轨(支撑线)时,买点信号。


2.当K线由下向上穿越中轨(平均线)时,为加码信号。


3.当K线穿越上轨(压力线)时,卖点信号。


4.当K线由上向下穿越中轨(平均线)时,为卖出信号。


在非常态区弱市中应用要注意以下要点:


1.(不能)将K线向上穿越(支撑线)做为买入信号,而是要将K线的最低价的连线穿越布林带下轨做为可以初步关注该K线的信号。


2.出现初选信号后,一般K线会有回档动作,如果K线(回档)不有效击穿下轨支撑线,而且布林线(通道形态)向上拐头。这时可以初步确认为买入信号。


3.买入信号的最终确认主要是观察(成交量)是否能够温和放大。


4.要注意布林带宽度是否已经处于(收敛状态),这也是信号确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口的大小:


观察布林线指标开口的大小运用:


在选定布林线指标(开口较小)后,先不要急于买进。因为布林线指标只告诉我们这些随时,会突破但没有告诉我们突破的(方向)。


收到最窄时判断上下方向的方法:


观察当时K线是在(中轨)之上运行还是之下运行,或者有跌破中轨或明显站稳中轨的迹象。而K线向上运行应结合(成交量)是否在明显放大的情况下上攻,若是则应果断(介入)。反之,一旦跌破中轨或向下轨运行则宜果断(卖出)。


盘中买卖点的把握:


1.日线参数常设为(20天)、只要跌穿布林线下轨连续(3天)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反弹,对日线应用的准确率达90%以上。结合分时布林线在盘中能把握好买点和卖点,一般K线穿越上轨要回档、穿越下轨要反弹。


2.对盘中(买点)的把握常在15分锺布林线和30分锺布林线的(共振点)选择,首先布林线通道形态上要保升持上最好为轨道(开口状)。K线贴沿上轨向下产生回档、那么找15分锺布林线寻找中轨的位置,再看30分锺和60分锺中轨的位置。如果K线位置出现多重结合必然会形成一定的共振点,应该是最好的(买点)。


3.利用布林线找(卖点)中轨就是标准,K线下穿15分锺的中轨基本上表示要(回档)。一旦跌穿30分锺中轨线,价就要回档调整一段时间了。所以短线朋友要在下穿(中轨后)及早离场,等待回档后再找低点。


波段操作:


1.若K线在(中轨)之上运行,布林线(开口)逐步收窄。(上轨、中轨和下轨)逐步接近,当上下轨数值差接近10%之时为最佳的(买入)时机。若此时(成交量)明显放大,则K线向上突破的信号更加明确。


2.当K线经过一段温和上升之后出现短线(回档),在上轨附近受阻然后又回到布林线的中轨、若连续3日站稳(中轨)可考虑介入。


3.当K线始终沿着布林线通道(上轨和中轨)之间稳步向上时,以续抱或低买为主因这表明正处于(强多头走势)之中。


4.当K线始终沿着布林线通道(中轨和下轨)之间逐级向下时,表明正处于下跌过程中,不宜轻易买入耐心等待真正的买入时机的到来,直到见到急跌出现,K线(跌出下轨或站稳中轨)方考虑介入。


具体要点如下:


1.布林线(中轨)经长期大幅下跌后转平,出现(向上)的拐点,且K线在2-3日内均在中轨之上。此时若K线回档,其回档(低点)往往是适量低吸的中短线切入点。若有(成交量)的配合,投资者可积极吸纳。


2.对于K线在布林线(中轨与上轨)之间运作的强势,不妨以回档中轨作为(买点),并以中轨作为其重要的(止损线)。


3.若K线穿越(上轨)3天或冲出上轨过多,而(成交量)又无法连续放出,此时投资者要注意(短线高抛)了结。


来源: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