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制度的过?

 naiga书馆 2015-09-27

都是制度的过?

薛涌说   薛涌   2015-09-26 20:24  

我一直说,当今的年轻人,或者说都市中高产阶层子弟,大概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代没有贫困的集体记忆的。怎么让他们理解苦难和艰辛、理解前辈的经验和牺牲,成为其父母和师长们的重要挑战。然而,我们的社会恰恰在这方面严重失职。

大家总有个印象:美国人没大没小。其实到美国一看就明白,年轻人对于长辈大多非常尊重。甚至最近的民调显示年轻一代承认自己的品性赶不上老一代。相比之下,中国的年轻人几乎是最不尊重长辈的。许多年轻人对长辈告诫的态度是:你那套在今天早不灵了。在网上,甚至年龄大一些也会招来嘲笑。长者无尊,孩子骄纵。

我曾劝一些朋友,别对孩子太惯了。得到的回答是:“你在美国有所不知,现在国内的孩子都这样。”我听了更是一头雾水:难道别人的孩子都这样,你的孩子就一定也要这样吗?我自己的女儿过几个月就14岁了。至今没有iPhone,几乎什么时髦都不跟。这在她的同学里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算凤毛麟角了。可她照样挺快活,生活很充实。为什么别人怎么样自己就一定要怎么样呢?难道孩子们不以特立独行为“酷”吗?

这种从众、随流的倾向,其实是自我丧失、个性瓦解的症候。可悲的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经常在助长这样的过程。2013年美国出版一本题目为《被洗脑》的书,检讨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一些成果是如何被滥用、以迎合时尚、鼓励人们逃避自由意志和责任。作者事先在《纽约时报》上讨论了其中的一个例子,即所谓“目标内隐记忆效果”(goal-priming effect)。这个概念讲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或行为,可以受外来植入信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操纵。比如,纽约大学心理学家们曾经在1996年进行过一次实验。受验的学生,不停地被一些和老年人相关的词汇“轰炸”,如“佛罗里达”(美国老年人退休居住的地方)、“灰发”等等。不知不觉中,这些受验的学生走路的速度就会放慢。他们受这些外来植入的信息之熏染,心老了,脚步也如同老人一样放慢了……..

这样奇异的心理学,被畅销书作家Malcolm Gladwell等大力推介,迎合了美国的大众文化心理。其潜台词是:我们对自己的控制,并不象我们想象得那么大。我们的所谓自由意志,往往是被外界环境操纵的,进而我们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再进一步推论,则衍生出一系列更奇怪的理论:“别怪我,都怪我的大脑”,或干脆说“怪我的生长环境”。

这套理论,在美国各个领域已经大行其道。比如,在司法制度中,当一个凶犯因为失恋而杀害自己的前女友时,律师最有力的辩护是:他因为失恋极度压抑,陷入精神病状态,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政治社会领域,公共人物婚外不检点,比如高调谴责同性恋的牧师背叛妻子和孩子偷偷摸摸地找男妓,事后会搬出医学上的理由:自己性心理失调,需要诊断理疗。人家已经是病人。你再谴责其品德,岂不是太残忍了?我们在大学教书,也频频碰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前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上面有医生诊断和校方证明,称此生有“学习困难症”(Learning disabilities,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学习失能”,定义为由不明原因所引起的在学习上的功能性障碍)。其实,我自己是一路读书过来的。特别是英语不怎么样时就进了耶鲁这等高度竞争性的学校。从自己的经验看,学习从来都是困难的。那些从不感到学习困难的人,在我看来才可能有病。但是,这些拿着“学习困难症”的“证书”的学生则不同。他们虽然大部分看似很正常,而且在我每周一小考的课上表现也尚可,但往往明确地告诉我:我的脑子内的神经网络和大家都不一样,学不好不是我的问题。只是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脑神经是怎么个与众不同的联网。

中国社会似乎还没有这种奇异的心理学流行。但人们大致接受了其基本的理念。在许多家长看来,只要现在的孩子都这样,我的孩子随大流就不能怪他了。环境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孩子不读书,一定是“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厌学。孩子乱花家长的钱,全怪别的孩子太铺张,自己的孩子不跟进就抬不起头来。总之,一切“都是社会的过错”,“都是制度害死人”。哪怕你令人信服地向他们展示出更健康的价值观念,家长和孩子们都不会直接否认你说的东西,甚至干脆告诉你:你说的全对,但我们不能照着作。毕竟中国是中国,大家都这样,我们就不能不这样。

究竟人是否就是环境的囚徒而别无选择?最近心理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发现过去的许多“目标内隐记忆效果”实验都是不可重复的。比如,比利时认知科学家和加州大学心理学家对两组学生的步行速度进行测试,发现那些频频被老年性词汇“轰炸”的学生走得并不比另一组学生慢。一些类似的实验结果也遭遇相同的命运。比如,那些不停地被金钱“轰炸”的受验者更倾向于自由市场、看国旗多的受验者更爱国等等的实验结果,都轻而易举地被颠覆。也就是说,原来那些轰动一时的实验结果,基本是出于偶然,毫无道理可言。我女儿的行为,也揭示了这种心理学和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时尚的荒唐。她周围的孩子都用iPhone。按照“目标内隐记忆效果”的规则,这些外部信息肯定已经植入她的大脑,成为“内隐记忆”,指导其思想行为。于是她会跟着潮流要iPhone,并和同学们攀比新款。但是,她从来没有提出过买iPhone 的要求。周围的同学为了去海外旅游,一听说合唱团要去英国访问,就纷纷打着学习音乐的幌子加入。女儿是年级里最好的歌手,但当她意识到不该这样编造理由花父母的钱时,就爽快地放弃。外部植入信息似乎对她毫无影响。

教育的最大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基础,是人的自由意志,以及独往独来的品格。只有这样,事业和人生才有独辟蹊径的可能。如果家长们以身作则地从众、随流,甚至甘心情愿地参与“社会”或者“制度”对孩子的戕害,那么就真可谓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