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线关”温度

 圆角望 2015-09-29

 ◎ 熊红

深圳和香港之间有道铁丝网,被称为“一线”,和内陆之间也有道铁丝网,被称为“二线”,这两道网围起来的地方就是早年的深圳经济特区。

“二线”1983年开始建设,铁丝网长90.2公里、高2.8米(另一说法是长84.6公里),其正式名称叫做“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东起小梅沙、西至南头安乐村。沿线开设了同乐等9个检查站以及多个供当地农民出入的耕作口,由武警边防人员驻守,对进入特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所以,30来年的改革开放热潮中,因“二线”派生的“二线关”绝对是个热词,要问有多热,来过的人都知道。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有关单位组织拍摄一部《军徽在特区闪光》的电视片,我担任撰稿人时曾沿着武警部队的巡逻路走过部分地段,看见荷枪的战士在铁丝网下巡逻的背影,想到当初自己因为没办边防通行证避开检查时躲在列车厕所里的窘境,那别样的感慨至今都还记忆犹新。

后来认识老乡黄文刚,知道他曾是挎枪守护这道铁丝网的人,17岁入伍,38岁转业,人生中20年的时光都在和“二线关”的铁丝网打交道。前不久邀他在梅林水库一带沿着铁丝网走了一回,边走边听他讲自己的“戍边”生涯,则又是另一番滋味。

当然,时过境迁,人到中年的他已经是脱下警装自主择业的公司老板了。我调侃他当年执勤守关遇到靓女就放行。他并不正面回应,而是一脸正经地说:“老哥,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我说你不是要讲你们那个烈士,好像叫符永友吧,他的故事我早知道。记得就是在小平视察南方之前不久,他和战友一起勇斗企图越境的歹徒,被歹徒用自制手枪打中头部后倒在了现场。当时媒体广泛报道,符永友被追记一等功,授予“特区忠诚卫士”称号,且追认为革命烈士。

他说不是,是另外一位战友,福建籍的张圣钦。说到这里,黄文刚叹了口气。“我那时是七支队五大队二组的副组长,我们组也就十多个人,负责布吉检查站和草埔这一段。一天排六班,每班两人执勤4个小时。那是一个凌晨,一辆从丰顺来的大客车撞倒了岗楼,张圣钦和另一名战士被压在岗楼里。我们赶到后用手把他们刨了出来,张圣钦是我抱着送医院的,可是没抢救过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他的身影在营房进进出出的。”

他的讲述让我陷入沉思。看着路边锈迹斑斑的铁丝网,还有那些灰色水泥柱露出的钢筋,我忽然有了一种凝重,为先前的调侃感到内疚。

我知道他讲这个故事是回应我的调侃,但我的沉思却是这道“二线关”当年热得手板心里可以烤鱼时,有多少人的视角放在这些守关人身上呢?从建关到撤关的这么多年时间里,多少守关的武警战士在这里为一种使命、一种秩序日夜执勤,而正是他们单调枯燥又危险潜藏的巡逻与站岗,成全了深圳和深圳人的今天。他们一茬一茬地来了又走了,最好的青春时光都给了这道铁丝网,有的甚至像符永友、张圣钦一样永远留在了这里,我们真的不能忘记他们。

当然,今年6月“二线关”所有的检查站拆除以后,“二线关”这个热极一时的词已经变冷。所谓关已撤,兵已走,网已锈,我和黄文刚,一对当年的过关人与守关人并肩再走昔日的巡逻路,睹物思人,面网兴叹,似乎每走一步都在触碰那段伴随一座城市,也伴随自己的特殊记忆。

看来,冷词“二线关”其实不冷,它依旧有着和体温一样的温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