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数学||用一支萝卜“引爆”数学课堂

 长沙7喜 2015-09-29



数学课向来是不少孩子的“头疼课”,虽然他们擅长天马行空,但要在脑海中一本正经地勾勒几何图形的立体变换、推算数列规律的演变规则,仍然是一项浩繁艰巨的工程。所以,学生把公式深记于心,在应用上却无所适从的现象,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通过文末评论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每周获点赞最多读者评论将获赠S爸精心挑选的礼物,赶紧评论,并邀请朋友帮你点赞吧!
关注儿童心理成长和玩中学问题交流请加S爸的个人微信:acamcsh
在微信公众号回复008,豆豆魔方礼品免费送,先到先得哦!


个人小传

杨秀清,山东省德州市实验小学高级数学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和丰厚的教学经验,获取荣誉无数,树立了个人风格浓烈的教学模式。

对于数学教学,杨秀清强调必须结合儿童的现实生活经验来解读数学文本,于是,在她的课堂上,你可以看到学生用量杯称沙土,用刀切萝卜,以此来直观感受重量、体积、面积等概念,而借助这些趣味盎然的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会被有效调动起来。

教育理解

数学要走向儿童的生活经验


数学在学生心目中一向是味同嚼蜡的学科,再加上那深奥难懂的“纯数学”数字,他们更是有噩梦般的感受。因此,数学教学一定要摒弃那种“纯数学”的数字游戏,而是应该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使数学文本和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现实的气息。

鉴于目前的状况,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遭遇了劫匪,劫匪追着商人进了一个山洞,在黑暗的山洞中,商人被山匪逮住了,并被抢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财和一个火把。由于进来的时候是瞎跑的,所以不知道怎么出去了。两人在这纵横交错的洞里各自寻找着出口。山匪点着了从商人那里抢来的火把,借着光亮在洞中行走,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和周围的石壁,但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山洞。商人失去了火把,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的十分艰辛,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正是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终于逃离了山洞。

这只是一个故事,杜撰的可能远远大于真实性。但故事中的商人和山匪走出山洞的不同方式倒是值得我们思考。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基本都在不遗余力地想要将知识全面地,甚至高密度地传授给学生,试图为他们点一盏“火把”,帮助他们走出“山洞”。有的学生确实领悟能力强,知识到手,很快就能活学活用;但亦有不少的学生举着“火把”四处找寻,仍然看不到“出口”,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更加需要的,也许是老师协助自己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要点。

有观点认为,学生对于某一内容的学习,会综合运用到生活经验、活动经验和学习经验等。其实,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学生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基本经验,关键在于老师如何结合知识要点进行挖掘和利用。

例如在二年级的《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人民币有了较为全面的接触,不少孩子对识别人民币面值、进行差额换算等都已驾轻就熟,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直接的生活经验,来促进对人民币的数学学习。

再比如,一年级《位置》的学习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教室座位这一间接的经验,来把握使用 “第几组第几个”等描述方式表示位置的方法。

通过平时教学,我也观察到,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多样的活动,但是感觉收效不大,学生似乎在指令下“经历”了,但没有在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多少收获。

实际上,由“经历”到“经验”,需要数学思维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参与。学生不是操作工,而是探索者,他们需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九时,一位老师的课堂中出现了下面几种活动:

1. 我画了15个气球,拿走9个我就划掉9个,还剩6个;

2.我摆了15根小棒,拿走9根还有6根;

3.因为9+6=15,所以15-9=6

4 5不够减9,我就先拿掉5根,再打开1捆小棒拿走4根,还剩下6根;

5.我拿出1捆加5根小棒,就是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我先打开一捆拿掉9根,还剩下1根,和旁边的5根合在一起就是6根。

但这几项活动都止于研究“159”这一个问题,而且对于学生个体意义上的操作,老师也没有再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别哪一种方法更容易找到规律,进而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实,细品以上五种方法,前面的三种方法都并不利于发现规律,每换一个数,就得重新来一次。第四种方法有规律,但规律相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有些复杂,是用10减去9与被减数个位数的差。最后一种规律简单,被减数个位加1即可得结果,而且,这种得规律的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十几减87等的退位计算。所以在活动的设计上,老师要将着力点放在这样的活动上。

生活经验是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数学活动经验反过来还能应用到生活经验中去,不过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导课环节,问学生用正方形、长方体、椭圆形、圆形分别做成车轮,哪一个会运动得比较快,学生肯定很快就能回答出是圆形的车轮快,这是他们凭生活经验得出的,但还回答不出来为什么,当学完这节课后,学生们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这样生活经验才上升为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人们的“数学现实”最贴近生活现实的部分,数学现实就像一座金字塔,从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的底层开始,一步步抽象,直至上层的数学现实。学生学习数学,要把握从生活现实上升为数学现实的完整认识过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全过程,这是抽象数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我们的数学应该是走向生活的数学,数学教学更应该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以学生的兴趣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游戏、故事中学数学,在发现中学数学。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数学,数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课堂实录

《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复习》


课前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很快就要毕业了,今天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在这里上这节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感想吗?

1老师,我们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

2老师,非常感谢你这一年对我们的关心和培养,我们都喜欢听你讲的课!

师:呵!你们就会忽悠我啊,×××同学让我给他考课件,说以后留着给他的子孙后代看来着。

(齐笑)哈哈哈!

师:你们马上要走了,今天老师特意给你们带了点礼物,想看看吗?

生:(齐说)想看!

师:这是福娃,这是魔方,还有锻炼思考能力的拼摆图形……

(师拿礼物在学生中间一一给同学们看,等看完了礼物老师走向讲台)

师:喜欢吗?

生:喜欢!谢谢老师。

师:好!老师这里还有一件宝贝,想不想看啊?

生:(齐喊)想!

(老师拿出一个盖有红丝绸的“宝贝”)

师:同学们请看!

(老师抽掉红丝绸,“宝贝”呈现在所有学生的面前。)

生:(齐说)啊!一个大白萝卜啊!

师: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萝卜,请你上来看看!

(学生上来观看,还有手掐它。)

师:别别别,不要掐它!

生:老师,它就是个普通的大白萝卜,和我家做菜的一模一样。

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深情地看看它。

生1:(学生恍然大悟)啊!老师,我知道了,它是个圆柱形的大萝卜。

2(自信的表情)老师,我知道你为什么称呼它是宝贝了,这节课你一定用它来让我们复习有关圆柱的知识对吧!

师:你们真是诸葛孔明!好!老师再给你们配上一把锐利的武器,猜猜是什么啊?

生:一定是刀。

师:你为什么猜是刀啊?

生:可以用刀切一切,才能观察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

师:你们太棒了!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切一切、拼一拼,来探索圆柱表面积和体积是怎样变化的。用这个平凡的大萝卜来探索出不平凡的数学知识来,有没有信心?

生:(齐说)有!

上课!

【上课前如何与学生沟通,方法众多。我的课前交流的风格就是像聊天一样,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学生也很快置身于我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等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实物操作,提出问题,探索规律

(老师将实物:萝卜、刀等放讲台上)

师:今天这个讲台交给你们用,谁先来切第一刀,提出数学问题带领大家去探索?

(学生踊跃参加)班长先来吧,请大家紧跟班长的步伐不要掉队啊!

1.沿着圆柱的横截面切,观察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如何变化的。

班长:(上来先观察,上下看左右看,然后沿着横截面切开,并提出问题)我沿着横截面切成两个小圆柱,请问体积和表面积是如何变化的?

(补充):他是说现在两个小圆柱的表面积之和、体积之和,与原来的圆柱比较有什么变化?

(下面同学们都举手踊跃回答,班长指名)

1和原来的圆柱比较,体积没有变化,表面积增加了两个底面积。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发现吗?

生:同意!

(这时班长就要走下讲台回座位)

师:同学们,班长这就要走!(下面同学们议论:继续切)

(班长又回到讲台)

班长:对,我知道了,还要继续切。(又沿着横截面切了一刀),同学们我把圆柱沿横截面切三段,这时和原来比,体积和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生:如果沿着横截面切成三个小圆柱,体积没有变化,表面积增加了4个底面积。

班长:(继续切成四个小圆柱)如果我切成四个小圆柱,体积和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呢?

生:体积还是没有变化,表面积增加了6个底面积。

(这时班长还要继续切)

师:(语调温柔的高一些)班长还切吗?

班长:老师,我不切了,我找到规律了。

师:同学们,他说他找到规律了,你们也找到了吗?探索到一定程度往往要停下脚步去思考,这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停片刻)好,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给你的同桌共享!(同桌互相说一说)

班长:不管这样切几刀,体积和原来比都不变。如果切成两段,表面积增加2个底面积;如果切成三段,表面积增加4个底面积;如果切成四段,表面积增加6个底面积,……依此类推。

生:切一刀就增加两个底面积,切的刀数比段数少1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板书,呈现规律并用……展示)

师:如果继续下去,应该怎样表示出来呢?

生:如果把圆柱分成n段,就切(n1)刀,增加(n1)×2个底面积。

(师生鼓掌,教师板书:(n1)×2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探索到一定程度,注意停下来,进行规律总结,看看,发现了这样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老师走进学生中间,语气有一定的思考效果)

师:同学们如果没有萝卜、刀子实物操作,想一想怎样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我们刚才探索的规律呢?如果切成四段的话,怎样表示?

(学生60%的举手,一生上台进行画图)

生:



(师生鼓掌)

师:你们太棒了!数学越简单越好,能在他的基础上再简单点吗?

生:


师:太厉害了!受你们的启发,我想如果再来点数字修饰点缀就更好了.

(停顿时间稍长)

生:


师:2”是什么意思啊?

生:2点缀就知道切一刀增加两个底面积。

(老师走进学生中间,给同学们发放礼物表示祝贺)

师:你们真了不起!未来的数学家,来,用我们课堂上常玩的来自己庆祝一下。

(学生同桌对掌“耶”)

师:同学们,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个圆柱沿着横截面切成两个圆柱,其中一个圆柱和原来比较,体积和表面积怎样变化呢?

生:其中一个小圆柱的体积和原来比减少了,减少了另一个小圆柱的体积。

生:其中一个小圆柱的表面积和原来比也减少了,减少了另一个小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走在学生中,让学生观看变化和亲自触摸感受)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深刻。实践也充分证明,儿童的智慧确实出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我们要抓住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好动的天性,物化那些抽象、概括的数学问题,在应用中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这样,不仅课堂氛围自然会活跃,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也随之而来,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创新能力。】

2. 沿着圆柱的直径纵向切,观察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如何变化的。

师:同学们,我们还继续探索吗?

(学生激情高涨,纷纷举手表示愿意继续探索,并争先恐后上来切割,一生上来)

师:你想怎样切,给我们说一声好吗?

生:老师我想沿着圆柱的直径切。

师:好的,同学们看好啊,不要错过!

(生沿着直径纵向切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

生:我沿着圆柱的直径切成两部分,体积和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师:(补充),他是说这两个的和与原来比,体积和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生:体积没有变化,表面积增加了两个直径×高。

(师生表示同意,老师走下去让学生摸一摸直径和高,摸一摸增加的两个面)

师:你还继续切吗?

(下面同学们都喊“切”)

生:我再沿着直径切。(老师这时必须帮忙,形状已经变成了四部分)

1老师,不用切了,我找到规律了。切一刀就增加两个直径×高,切两刀就增加四个直径×高……

2如果切n刀就增加2n个直径×高

(教师板书d×h×2n

师:说的好,老师祝贺你们又一次发现了这样重要的数学知识。(发放礼物,学生高兴)

3.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组合体的表面积的探索。

师:同学们,老师为你们高兴,我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去探索,请看这圆柱家族的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柱。

(教师拿其中最大的一个圆柱,让学生摸它的表面积,很容易。这时老师在大圆柱的上面又加上稍小的圆柱)

师: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1(边摸边说,从下到上)大圆柱的底面积+大圆柱的侧面积+圆环的面积+小圆柱的侧面积+小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2太繁琐了,一个大圆柱的表面积加小圆柱的侧面积就行了。

师:为什么啊?

2(上台解释,老师让其他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噢,上边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与圆环合起来,就是下面的大圆柱的底面积啊,(问生1)他这样你支持吗?

1非常支持!

师:看看,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可以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如果我再在上面加一个小圆柱,怎样求它们这个组合体的表面积啊?大家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同桌互相说)

生:几个大小不同圆柱体的组合体的表面积,是大圆柱的表面积加上面几个小圆柱的侧面积。

师: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

二、根据规律,解决问题,探索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切拼,大家共同努力探索出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1:把一个高为9米的圆柱,截成三个圆柱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3.6平方分米,那么原来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让学生读题,指名列式)

13.6÷4×9

师:他列式正确吗?为什么这样列式?

23.6表示4个增加的底面积,3.6除以4等于一个底面的面积,然后底面积乘高就是原来圆柱的体积。

师:很好,利用了刚才你们发现总结的规律。

师:请继续看屏幕。

多媒体出示:有一个高是20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成相等的两部分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体积?

(学生读题)

师:请你们再独立列算式。

(学生自己独立列式,老师巡视观察做法,让代表性的学生板演)

180÷2÷20 )×3.14×20

280÷2÷20÷2 )×3.14×20

师:同学们中出现了不同的列式,请你们几个留步,我们大家一起看这几个算式,咱们听听他们自己的看法好不好?

(生1、生2、认真看自己的算式,生1举手)

师:你有什么话请说吧。

1我错了,80÷2÷20得到的是直径,我看成是半径了,应该再除以2

师:同学们同意她的说法吗?(学生都表示同意)你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很好的,你这次一定记忆深刻了,有时还能记忆一辈子,你能记多长时间啊?

1我能记住一辈子了。

师:好的,生2有什么说的吗?

2我把字再写得好点。

师:你很谦虚,来,送给你们礼物表示祝贺!下面多少同学列式正确?

(学生表示举手)

师:同学们认真列式,错了也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很棒!请继续看屏幕

多媒体出示:有一个高是20厘米的圆柱,把它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切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体积?

(老师读题,学生分析)

师:这次谁愿意到前面来做啊?

(上次错的生1站起来)

师:好的,请你上来。生3也上来,你们一起做吧,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同学们独立做,老师看每组的做题情况,并让做对的同学检查本组的情况)

180÷2÷20)×3.14×80

380÷2÷20)×3.14×20

(师发现生1因为兴奋和紧张又看错了数,想走近提示,这时她已经很有信心地站到了一边)

(学生在认真检查黑板上的列式情况,都看向生1!)

3对生1说:你看错了高了!

1女生:啊,真的我把80当高了,我知道20是圆柱的高。(她眼中含泪很着急)

师:同学们,×××同学她平时学习很好吧,做事也很认真,今天她的确有点紧张了,这次列式非常正确,但又失误了一点点,没有关系的,有挫折更能长大!

(生1自己改正过来,同学们给她鼓掌)

1我现在不紧张了!

师:我们都为你高兴,你能勇敢面对,我奖励你一张喜报!

(同学们再次鼓掌)

师: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贵的是像她那样能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再看一道可以吗?

多媒体出示:有一个高是10厘米的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减少3厘米。表面积减少75.36平方厘米。求原来的体积。

(指名读题)

师:表面积减少75.36平方厘米指的是哪里?谁来解释一下?

475.36平方厘米就是减少的高为3厘米的小圆柱的侧面积。

师:同意他的说法的请举手。

(学生都举手表示同意)

师:(指名列式)××同学请你列式。

575.36÷3÷3.14÷2)×3.14×10

师:谁来说一说75.36÷3÷3.14÷2,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生:75.36÷3求的是周长,然后除以3.14再除以2得到的是半径。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列式过程。

【学生的自尊心很容易受伤,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有时候,教师不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而学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翼翼才是。】

师:好了,同学们,不做题了,难不住你们了,你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可以说说吗?

1老师,我们这节课通过切大萝卜探索出了很多的圆柱的数学知识。数学在生活中很多应用。

2我们知道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做一件事情不要停下来,要积极探索,也许有很多的奥妙在其中。

3还有一周我们就毕业了,我一定要在初中也好好学习,好好思考,认真做好每件事情。

师:你们说的老师很感动,这节课我也感想很多的,主要感动于你们的积极探索,勇敢。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认真,你们都能成为优秀的中学生!好的,下课!





特别推荐


教育需要技术革新,更需要希望和爱


——《放牛班的春天》


一群被放逐的社会边缘青少年,迎来童心舒醒、梦想放飞的春天;一个不得志的音乐家,在以乐育人的实验中,获得自己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没有美女、暴力、动作、凶杀和任何商业元素的好电影,以唤起心灵共鸣的方式,成为2004年法国电影票房冠军,并获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提名奖。这是每一位身为教师者必看的经典电影。

故事讲述了1948年,当马修——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学监工作,自此,他如同进入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孩子们的地狱。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功利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冲动。

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一曲曲稚嫩清澈的歌声,似身临如画美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小径蜿蜒、枫叶红澄、海波荡漾、翠鸟轻翔……使人心生愉悦。神圣而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而更难得的是,马修表现出来的对他人一视同仁的尊重、仁爱、宽容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决不试图要给观众一个伟大的教诲,但它确实带给了我隽永的回味,关于人性,关于教育,关于美好。它让我懂得,教育者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学生永不放弃的耐心。


回忆我所教过的每一个班级,“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无论我们所定义的那些所谓“问题学生”曾经多么不受欢迎,他们也都会在不经意间展示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鄙视疏远、以暴制暴貌似一时畅快,但对教育而言无异于饮鸩解渴。真正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做到教师和学生心灵间平等的交流,真正的教育会像温暖的阳光始终照耀着孩子幼小的人生,并引领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对我的教育人生意义非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