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我们如何重振希望(三)

 板桥胡同37号 2015-09-29

未来我们如何重振希望(三)

小说:克林顿:重返工作 作者:比尔.克林顿(美) 更新时间:2012/10/19 9:45:24

6. 批准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减免工资税提案。根据《美国就业法案》,奥巴马总统提出降低1 600万美国工人的工资税。这项减税措施将使每个普通美国家庭减少1 500美元的税务支出,同时,雇主应付工资不超过500万美元的那一部分应缴的税额也会减半。倘若得到国会通过,该法案将给企业员工和老板都带来积极影响,员工将获得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老板也会觉得增加员工数量将有助于推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所有的独立研究都表明,工资税减免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坚持小布什时期给富人减税的政策。

此外,奥巴马总统还提出要为所有新增就业和工资增长提供免税期,免税上限达到5 000万美元。我们也不再对莫须有的工作征收工资税。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所有雇主及其雇员都将从中获益。此外政府还提出方案,防止有人滥用该法案逃税。诸如将现有员工当做新增雇员来申请优惠等行为将被禁止,只有新增雇员才能享受优惠。

除了大规模的减税措施之外,奥巴马总统还提出针对特殊群体的税收减免措施:向雇用待业超过半年的失业人员的雇主提供

4 000美元免税优惠,对雇用失业退伍军人的雇主提供5 600美元免税优惠,向雇用残疾人的雇主提供高达9 600美元的免税优惠。

除了解决美国经济中的次级贷款问题,鼓励企业将海外利润回流国内,提供工资税优惠,政府还可以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详细讨论这些措施之前,我们应当首先看看美国就业问题的本质所在。

即便在经济景气时期,每个国家也需要采取经济战略,推动朝阳领域的商业发展和就业增长。在贸易体系更加开放的国家中更是如此,这些国家所面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一切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请回想,在21世纪前10年里,也就是在2008年9月经济危机爆发前的10年,我们的就业情况如何。在这一时期,美国就业增长几乎为零,因为国民经济增长几乎全部集中在了房产、消费以及金融领域。前两个领域的增长都依赖于普通美国民众增加贷款,特别是在他们工资没有增长的情况下。

金融业的传统业务赢利机会有限,于是它们开始发行新股票或者债券帮助企业发展,扩充雇员数量,用隐蔽手段将按揭贷款的风险从贷款人手中转移,以避免风险损失,甚至押注抵押贷款和其他财产价值的涨跌。流动资金数额巨大,但并未创造就业机会,反倒造成了上百万个工作机会的流失。不错,每种交易中都有那么极小部分人获利。但因为投资本质上没有“涓滴效应”,这种交易只会扩大贫富差距,使这一曾经有利可图的行业走向衰弱,同时减少就业机会。

我们需要采取这样一项策略,不仅要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企业发展,而且还要让金融领域在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获利。美国经济的复苏,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首先,如果经济不增长,我们就无法解决债务问题。没有经济的增长,增税就无法提供必要的财政收入,政府为应对失业和贫困增加的支出将会大于削减的开支。只有在具备强劲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削减开支,增加财政收入才能切实削减美国的年度预算赤字,并解决长期的债务问题。

2011年8月的一天,我坐在家里看电视,偶然发现达拉斯小牛队老板、高科技企业家马克?库班(Mark Cuban)出现在比尔?马赫(Bill Maher)的采访节目中。他们当时正在电视上对比奥巴马总统的预算方案和茶党提出的“不增税”立场之间的优缺点。在节目中,库班说他不介意多缴税,还说我担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税计划”与美国财政扭亏为盈毫无关系。在他看来,美国当时之所以能够由财政赤字实现财政盈余,完全是得益于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库班说得不对,但也不是毫无道理。在我的总统任期内,信息技术革命从硅谷、马萨诸塞州、得克萨斯州和弗吉尼亚北部等地迅速扩展到美国企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在我的8年任期中,虽然信息技术行业的从业人数只占到从业总人数的8%,但却创造了20%以上的就业增长和25%以上的收入增长。所以新技术的蓬勃发展确实促使税收收入增长超出预期,使美国能够在内阁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期之前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但是,政府经济计划,尤其是1993年的财政预算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二。其一,该预算终止了美国政府奉行12年的“涓滴经济学”。财政开支的大幅削减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拉低了银行利率,推动了证券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企业投资增加,各种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的年息都处于较低水平,这帮助每个普通美国家庭每年节省2 200美元,使他们有更多的钱来购买电脑和其他高科技产品。其二,因为我们把推动信息技术传播放到了经济战略的核心地位,同时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措施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这些计划中就包括联邦政府的E-Rate项目,该项目帮助学校、医院和图书馆在网络连接上节省下20亿美元的开支,还包括为电子销售行业提供为期几年的免税期,帮助电子商务发展壮大,新的电子通信法保护市场竞争,使许多企业家有机会将企业做大。

我卸任总统时,正值所谓的“科技泡沫”破灭之时,随后发生了短期的经济衰退。在此之前,由于电子通信产品和服务需求在1997~1999年的年增长达到了惊人的500%,信息科技股票一路飞涨,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泡沫破灭后的经济衰退很快就过去了,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泡沫的破灭并不是真正的停涨,只是年均增长率降到了“区区”50%。不久,美国经济复苏,再次增长,但却没有带来特别多的新就业机会。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在21世纪前10年,我们没有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培育出新的就业增长点。

早在担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期间,小布什总统就签署了一项州法案,使得克萨斯州成为全国首个利用风能发电的州。在他就任总统后,能源部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称只要能够建设起充足的发电装置,从北达科他州与加拿大边境一路南下至得克萨斯州南部与墨西哥边境的大风就可以提供全美20%的电能。如果在过去10年能把清洁能源当做新的就业增长点,那么这个领域早就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

即使我们能够从我上面勾画的计划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动,我们至少还有另外一大源泉可以催生更多新的高报酬就业岗位。在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的两年,他制定并推动了其中的四项内容:构建21世纪的基础设施,在清洁能源生产和节能技术的研发上领先全球,重建美国的制造业基础,将美国出口额翻番。

只要这些领域涉及增加政府支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众议院的茶党集团会阻挠一切行动计划在国会获得通过。不管这些计划在实际中可行与否,在茶党心中它们都一无是处。共和党参议员也会竭力阻挠批准一切新的政府预算开支,因为他们害怕这些新增开支将会产生积极作用。无论如何,我都希望奥巴马总统能够提出自己觉得符合国家需求的提案。谁知道这场辩论的最终结果将会如何呢?兴许会产生一些好的结果。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在这些领域的投入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7. 构建21世纪的基础设施。我们能够且应该为美国在21世纪经济的增长提供更多机会,为美国人民打造更高质量的生活,而这需要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出数以百万计的新工作岗位。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我们就会很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大幅提高宽带连接速度,建设智能电网,修建更加高效的港口和机场,更新美国老旧的公路、桥梁、铁路、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经济刺激计划给这些项目拨了一笔款项,但是还不够,而且这笔钱大部分已经花费殆尽。反对政府的国会议员及他们的支持者都说,美国没有这么多资金完成这些事业。在我看来,他们有时可能忘记了他们口口声声坚持的“美国例外论”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行动支撑起来的。在“大萧条”期间,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和公共资源保护队雇用800多万人建设起来了众多项目,我们今天仍然受用。

目前就有一个好的着手点,即奥巴马总统在其促进就业演说中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法案。在参议院,马萨诸塞州民主党议员约翰?克里、得克萨斯州共和党议员凯?贝莉?哈奇森共同发起这项法案;在众议院,康涅狄格州民主党议员罗莎?德劳罗也发起了此项法案。该法案提出公私合作,共同构建美国21世纪的基础设施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吸纳私营领域的投资,以及那些资金充裕而又寻求安全投资的外国政府投资。关于这一绝佳构想的探讨已经持续了多年。在国外,许多政府都利用私营领域的投资建设经营公共项目。只要运行和安全标准足够高,我们也应该效法这种做法。当然,联邦政府需要为此提供部分资金。为防止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美联储投入大量资金,并从中赚得利润,获得额外收入。我们可以利用财政部的额外收入,首先启动100亿~200亿美元的投资。如我之前所言,我们可以允许企业将海外利润回流国内,对不投资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的资金征税,这些税款也可以用来作为建设21世纪基础设施的启动资金。不管采取何种方案,普通民众都将从政府金融援助资金的收益和企业现金盈余中获益。投资的回报是巨大的:据估计,每增加1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就能在未来10年产生6 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励全民参与来筹措更多的资金。由于利率偏低、股市动荡,美国人现在存款增多。我希望奥巴马总统能够努力寻求新立法,重新销售“建设美国债券”,额度从100~100万美元不等。这种10年期债券的销售收入将会存入基础设施建设银行。此举将使这部分资金避免所谓的“预算窗口”,待债券到期,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所创造出的巨大收益将远远超过债券本息。

或许美联储也可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或“建设美国债券”,向这些项目注资。众所周知,即使在正常年份,美联储也会从其投资中赚取大量利润。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政府债券上,而且投资收入最终流回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从中收回本息,我尚不清楚美联储有没有这样的法律权限。如果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我觉得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8. 加速基础设施项目的批准和完工。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地震和海啸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一条大公路上裂开了一个40英尺①深的大坑。日本人只花了6天时间,就把这个坑修整完毕。在我和希拉里居住的纽约查帕夸镇(Chappaqua),修复一座小桥的项目耗时竟达3年之久。这样比较或许有失公允,因为日本的施工现场停止了一切交通运营,而查帕夸镇的桥梁白天还要正常使用,所以很多施工都要在夜间进行。即便如此,3年的时间还是太长了。奥巴马总统一直致力于简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批准程序。我相信,这样做并不会降低项目的环保与安全标准。

想要创造就业、削减开支、提高国家安全、将贸易赤字减半并应对全球变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生产和消费的方式。那些不相信气候变化的人似乎已经成功将其立场变成了反对政府理念的核心教条之一。尽管如此,我们还需要在经济学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之所以没有就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国际共识,主要原因就是许多决策者觉得这么做势必会阻碍经济增长,许多碳排放大国都在不断鼓吹这一观点。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绿色能源的反对者开始不断给自己找经济理由,声称每创造一个清洁能源岗位就将花费100万美元,并大肆渲染某个从能源部获得5亿美元资金的太阳能企业破产事件,批评者声称这一案例证明绿色科技是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他们错了。布鲁金斯学会和巴特尔纪念研究所2011年7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新型清洁科技行业的就业增长在2003~2010年达到了8.3%,是其他行业的2倍;清洁科技行业的工资中位数将近

44 000美元,而其他行业则为38 616美元。相比而言,清洁科技行业工资中位数比其他行业高20%。该行业在经济衰退中保持增长,从业人数达到了270万。在2009年,清洁科技行业的商品和服务总额达到了539亿美元。

尽管美国还没有像竞争对手一样通过碳排放限量管制与交易系统或征收碳排放税等立法措施来限制碳排放,也尚未就增加清洁能源在美国发电量中的百分比达成清晰标准设立固定期限,亦未就鼓励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设定清晰的长期战略,但上面提到的积极趋势却在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得到了持续发展。

我们能够取得以上成就,是因为美国拥有利用清洁能源发电,提高能源效率的巨大实力,还因为大量的美国企业家、发明家和金融家都致力于建设一个清洁能源的未来,也得益于联邦政府2007年以来的投资、税收激励和制定的规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刺激法案提供了相当于每户家庭800美元的清洁能源基金、贷款担保和税收激励,这一投入的总额超过900亿美元。

风力发电的建设尤为引人注目。在一个大风天,得克萨斯州的风力发电量能够达到该州总发电量的25%。在艾奥瓦州,这一数字是20%。现在,美国安装的风车零件中有50%是美国本土制造的,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零件在美国本土制造。在密歇根州,美国优斯公司正在建设一家铸件工厂,这是美国近几十年来首个铸件工厂。它将生产最现代化的风车铸件。在2009年,完工的风力发电能力足以满足300万个美国家庭的需求。美国的风力发电潜力令人叹为观止——可达30万亿千瓦时,几乎相当于美国目前总用电需求的10倍。

人们不难看出,我很支持奥巴马总统和能源部朱棣文部长领导下的能源政策,但是他们在争取清洁能源就业的努力中面临诸多竞争。德国和中国在清洁能源出口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的风能发电装机能力超过美国,而且几乎占据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还正在积极投入数百亿美元的新投资并采取鼓励措施,决心使中国在清洁技术产品的应用和出口上领跑全球。其他国家也不甘落后,正在迎头赶上。欧洲国家在海洋潮汐发电方面领先全球。印度正在太阳能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巴西有近80%的发电量来自水力发电,以甘蔗为原料的生物乙醇使用量已经超过汽油。即便如此,巴西还尚未开始大力开发其潜力巨大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美国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目前众议院中的反政府人士占了多数,他们反对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标准,反对政府在这方面的其他改革措施。除此之外,我们在通过提供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率以创造更多就业和孵化更多企业方面还面临诸多切实挑战。这些挑战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在这些方面缺乏像建设传统发电站一样长期可利用的资金;另一方面是因为绿色发电技术的经营没有大型火电厂那么集中。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施的建设投入都集中在前期,建成后的运转开支很低,所以经济利益实现周期过长。相比而言,建设煤炭火电站就十分简单。公共事业单位从一个立法机构获得批准,找承包商建设发电站,寻找煤炭供给,在投产后的20年间向用户收取费用,收回发电站的开支和煤炭支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设施投产后,每年运营成本几乎为零,但项目前期投资很高(虽然随着建设材料的产量增加和生产技术提高,建设清洁能源发电站的前期投入也在稳步下降),而且缺乏像火电站那样的20年成本回收方案。

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提高能源效率问题也是如此。为了大规模提高能源效率,不应让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的业主在经济不景气时大把花钱,而应该通过改造后节省的电费来弥补改造开支。如果每年能够节省30%~40%的电费,通常需要六七年的时间就能收回节能改建的成本。过了这六七年时间,业主的电费开支就将永远保持降低后的水平。可问题在于,许多美国民众进行相关借贷时并不是很容易就能贷到钱。

这一点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以煤为燃料的新火电厂每投入10亿美元,只能创造870个工作岗位。倘若在太阳能发电站投入相同数额的资金,将会创造1 900个工作岗位;如果风车的涡轮和扇叶都在当地生产的话,那么在风力发电站投入相同数额的资金,就能创造3 300个工作岗位;在大型建筑的节能改造中投入相同数额资金能够创造7 000个工作岗位;在家庭住房的能源改造中投入相同数额资金能够创造8 000个工作岗位。

为了创造最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还需要做几件事情。让我们首先从节能开始,节能投资是典型的低投入、高回报,而且切实可行。据麦肯锡公司预计,我们在提高能源效率上每投入5 200亿美元,在2020年之前就可以节约1.2万亿美元,并且节能23%。投资回报率为1∶2,这还不包括其所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