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度旧时民间印染业(博文见报)

 昵称503199 2015-09-30

平度旧时民间印染业

 
责任编辑:谭晓鹏   时间:2015-06-09 
 

  旧时,人多穿蓝色衣服,土法染蓝特别流行。染料是从蓼蓝和槐根提取出的靛蓝,也称“土靛”。土靛染布的步骤是:抽靛脚子,用抽水葫芦抽出沉在染缸底的“靛脚子”;下靛,置土靛于箩中,在缸水中淘洗,使细靛漏下,再把碱和石灰加入水中;疏缸,下靛后用缸棍子搅动缸水,用缸碗看颜色深浅;染布,在缸中间悬挂一个用铁丝编成的网状“缸罩子”,把缸水分成上、下两层,把布浸在上层,以手操作,染20分钟,取出,叠起来放在缸口上的“担缸板”上轻轻压出水分,摊开晾干,布就由黄变绿、由绿变蓝了。

  第一次染出的是浅蓝色,晾干后再染一次就深一层,愈染愈深,由浅而深的颜色依次是月白色、二蓝、深蓝、缸青,最深的蓝色近于黑色,称为“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语显见是染坊中的经验。

  蓝色花布可以分为扎染花布和蓝印花布两大类。

  扎染,古代称“绞缬”,是一种不用花版蜡刀等工具,也不用防染剂的防染方法,只需把织物按设计的花样折叠缝结起来便可染色。染后把线拆去,折叠缝结处因不着色或着色不充分从而显出织物本色带有晕化效果的花纹。扎染花布按扎结工艺之不同分别叫做“豆花布”和“撮花布”。豆花布是将白布包进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种粒染成;撮花布扎染方法大多兼用折叠和压线,把白布作不同次数的扎叠、钉紧后,可染出白色的斑点。这种斑点可以连成花边,也可以构成蛾子或花瓣等图案。

  蓝印花布是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面,干后浸染靛蓝,然后刮去染浆粉,显现出蓝白花纹。蓝印花布图案题材大多是鸟兽虫鱼、花卉果蔬。常见的有“凤穿牡丹”、“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鲤鱼闹莲”、“鹿鹤同春”、“耄耋富贵”等;人物多是“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纹样有“韭菜花”、“星星赶月亮”、“三仙果”、“七点梅”、“万字不到头”等,很有乡土气息,使人感到亲切。这种民间的蓝印花布,由于蓝印花布图案具有构图饱满,形象简练,蓝白分明,淳朴大方的特点和浓厚的民间风格,所以给人一种简朴、素雅、宁静恬适的美感。

  另外,还有一种彩印花布,染制方法是将刻着花纹的“缬板”夹紧丝绸,在镂空处,用颜色刷色。民国时有所改进,把木缬板改为油纸板,由单色板发展成多色套版,由印染丝绸改为印染棉布。彩印花布,很像木版年画,多彩对比强烈,但效果比印在纸上的年画更加深沉,更加热烈艳丽,更具有欢乐喜庆的气氛。彩色印花布多用于包袱、门帘、帐檐、枕顶、桌围、褥面、被面等,间亦有用作衣料的。

  染布或加工花布,可以在自己家操作,但多数人家怕麻烦,而且手艺欠佳,效果不好,一般都送到染坊去染,从前,平度比较大的集镇,都有民间染坊。谚云:“天下无二行,除了药店是染坊。”可见,开染坊是个很挣钱的行当。后来,化学染料的出现,“洋布”充斥市场,民间印染业逐渐消声灭迹。

  从前,民间还有以草木灰染灰色布的土方,已不可考。

                                   (选自陈传瑜编著《平度文化概览》,题目后加)

 

平度旧时民间印染业(博文见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