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滇池是昆明的一颗明珠,西山就是昆明的一块宝玉。它坐落在滇池边上,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连绵40多公里,海拨2350米,自古被誉为“滇中第一佳景”。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睡佛,又似一个仰卧滇池畔的妙龄少女。所以西山又被称为“卧佛山”、“睡美人”。西山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寺庙、古迹上都刻有楹联、诗词等碑文,道教文化和人文景观十分浓郁。 游览西山,起点为碧鸡秋色牌坊,途中要经过升庵祠、南洋机工纪念碑等景点,升庵祠是一座三院三殿的中式庭院,背靠西山,面临滇池,是明万历年间人们为纪念杨升庵,将其旧居“碧峣精舍”改建而成。门联为: 自东汉以来,二千年变幻沧桑,重开古刹; 祠中有许多古今名人撰题的对联,如剑川赵藩撰: 当年抗张桂廷争,一念不欺名教,扶持忠孝重; 袁嘉谷撰: 经籍之光,古书浑浑灏灏尔; 罗平窦兰泉撰: 为父必有子,为子必有父,君孝臣乃忠,莫怪号眺日下; 由云龙题两联: 俎豆千秋,溯前辈流风未远; 瞻拜仰遗徽,我曾过西川故里; 华亭寺为游览西山的第一站,寺院殿宇宏壮,庭院宽敞,布局严谨,是昆明最大的寺院。这里有两项特色,一是庭院种植了四季花木,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楼、撞钟楼、雨花台、放生池等古建筑,二是大雄宝殿两侧有五百罗汉塑像。横匾为欧阳中石题,门联为: 绕寺千章,松苍竹翠; 第一重殿是天王宝殿,上悬“靖国云栖禅寺”匾,这是华亭寺的正名。殿门有两副对联,红底的是1981年杨云谷书虚云上人旧句: 尘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 黑底的是明代杨慎应寺僧德林请求所撰,王伯纯补书: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天王宝殿后是大雄宝殿,殿上有三个大字“佛力威”,不见殿名。殿门红底对联是: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史籍资料中尚载有对联多副,如钱沣题书天王殿联: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 天王殿联: 长啸几时休,此圣人眉睫中无一丝挂得上之烦恼; 陈荣昌代朱培德等题大雄宝殿: 频年梦断碧鸡游,记曾东林访旧,西土怀归,好认取湖山面目; 谭其箕题大雄宝殿: 梅莱放莲华,青白争辉,脍炙远近朝山客; 从华亭寺继续向前,便是太华寺入口,山门石牌坊上书“佛谷云深”,两侧对联: 海立云垂,到此间殊非凡境; 太华寺始建于元朝,至今已历经了数百年风雨驳蚀和兵燹的沧桑岁月。途中有一条“太华古道”,是健步休闲的最佳去处。古道入口是一座单门石牌坊上,正中隶书大字“太华古道”,两侧石柱上镌刻着清人刘昆生题对联: 松黄石卧疑无径; 顺着平坦的山路,走百来十米,就到了太华寺。太华寺门殿前也有一座石牌坊,坊中门横额为“峻极云霄”四字,坊右门横额为“凝岚”二字,坊左门横额为“叠翠”二字。石坊柱上,正面侧面均镌刻有楹联,正联为: 一幅湖山来眼底; 侧联为: 滇海平波,鬟镜清漪真可鉴; 寺中正殿是大雄宝殿,匾额由赵朴初所书,外廊柱有启功书对联: 明月二分山一角; 殿门柱的对联是: 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 清乾隆年间,云南巡抚李湖曾撰一碧万顷阁联: 漫云有画有诗,即放胆如何落笔; 马肇成亦有集句题一碧万顷楼联: 初日照高林,水光潋滟晴方好; 穿过太华寺继续前行,经过聂耳墓,就是龙门景区。景区门口的一面石壁上,刻着这个景区三个主要景点——三清阁、龙门和小石林的介绍。景区大门横匾“苍崖万丈”,取自明代杨慎《云南山川志》中“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门里有对联: 龙门一啸惊沧海; 进得大门,就是一长长的石阶,有人说石阶为72阶,应地煞之数,直通向罗汉崖山门。山门正面牌匾是“罗汉崖”,两边对联: 时出云烟铺下界; 反面牌匾是“三清境”,两边对联: 置身须向极高处; 进山门,正对灵官殿,殿里坐着赤面灵官。殿上方横匾为“飞阁流丹”,两侧柱上的对联,上联出自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下联出自唐朝王勃《滕王阁序》: 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灵官殿右手又有一石梯向上,石阶应天罡之数。路边有两个平台,一个平台上就是三清阁,相传这里原为元朝镇守云南的梁王避暑行宫,现在改为茶室。在三清阁的九层十一阁建筑群中,只有这里是一宽敞的坐歇之处,在此可以品若赏景。据记载,三清阁曾有对联多副: 极目太华高,偌大乾坤撑半壁; 先天地生,溯阁中万古灯传,极本无极; 太极判以成乾坤,乾为父,坤为母,肇造乾坤祖杰; 进得门来,有玉皇阁、圣父母殿等建筑。玉皇阁联: 春水船如天上坐; 灵官殿左手有真武殿和孝牛泉,孝牛泉洞外有一大石牛,洞里有一小石牛。据说是小牛穿石成井,井涌甘泉,为母牛解渴。真武殿匾额为“北极玄天”,对联: 脏化龟蛇,术选灵山添圣境; 飞云阁联: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品峻于山,怀虚若水; 过了三清境,就是龙门石窟景区。整个景区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紧靠三清阁建筑群的石窟称凤凰岩,有上下两个洞窟,上洞较小,称“老君洞”,洞侧建有“老君殿”。下洞较大,洞前“览海处”平台宽阔。摩崖及洞窟内有多副石刻联: 云海; 一径飞红雨; 乾坤浮一镜; 只合任他顽,谁又来凿开混沌; 通过石隧道就到了“普陀胜境”,在道教胜地中为何出现佛教词语?这其中体现了一种存在于我国宗教中的普遍现象:儒、释、道三教是互相渗透的,互相包容的,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特别显著。普陀胜境门两侧及墙壁上有两副对联: 摘片金莲,南海渡来宏利济; 游乐乎出繁冗喧哗以外; 隧道中由于有石窗,所以光线十分充足,从石窗中还可俯瞰滇池的风光。向下看虽有心悸,但脚踏实地,安全感是明显的。从“览海处”至慈云洞的通道原本是在石崖上铺架的木栈道。人们登临过往,木栈道闪动,令人心惊胆颤。到了清乾隆年间,一个贫苦的道士吴来清,花了十五年的心血,全凭一锤一钻凿成的石道。慈云洞内外有多副对联: 槛外开明镜,坐定时如临弱水; 仰笑宛离天尺五; 洞外云舒霞卷; 慈悲中降一点甘露,结成聪明子; 佛地锁星桥,疑是南海泽畔; 石室著灵宗,昆海无殊南海; 凿石现普陀,将五百里滇池,都归佛海; 达天阁联: 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 作孝作忠,今古圣神常在; 此山呼吸,直通帝谓; 高山仰止疑无路; 爱国爱民,官大夫一十七世; 浩气满乾坤,允矣古今至圣;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莫从座上观,要认识责无旁贷; 黄农必古,叔季必今,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天气炎炎,把太华峰两指拈起,亦只为电掣雷轰,云收雨歇; 天台联: 朝雨潜龙轻出海; 握斗扪星,飞鹤翔身畔; 磴道迂回,萦阶绕壑; 景区后门联: 万丈苍崖,云横绝顶;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