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潇洒放纵,但有一条永远不变!

 北京老伍 2021-01-05


(图: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局部)

黄庭坚很多的字就都是放,写的非常放纵,但这种放纵,仍然它的核心不变,核心不变。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62集:“艺术书法之说”与“知”字。

田蕴章:下面看看行书。

行书对于右边的这个“矢”字,这个“矢”字的处理上,一般的都是这样写,不再写成一个这样通过来的一笔,所以它单写的时候呢,往往是这样的,在结体上行书大同小异,是这样。那么偶然也见到,有些书法家就是直接就这么写过来,可以不可以呢,无所谓。


(图:“知”字行书示范一)

但大家知道更简便、更轻盈的一种写法,就是直接这一笔这样写过来,更具味道,所以我向大家推荐这种写法,也是跟楷书呢,略是区别,这是这个。

因为左旁这个“矢”字在很多部首当中都使用它,比如说这个“长短”的“短”,因为右边是个“豆”字,字形高了,所以左右相平,基本是这样的。


(图:“知”字行书示范二)

但是“知”字呢,因为右旁是个“口”,写字要短,大家再看一下。说左边这一撇,我长撇出去可以不可以,未尝不可,未尝不可。这就是你喜欢放,他喜欢收。有人以为放是种美,喜欢这种张扬,有的人呢喜欢收敛,含蓄,这是自己的一种喜爱和这个欣赏的角度不同,所以任其选择。但是懂得这法则之后,放与收都是美的。

大家有时候看宋代的一个书法家叫黄庭坚,这是苏黄米蔡当中的一个大家,黄庭坚。黄庭坚很多的字就都是放,写的非常放纵,但这种放纵,仍然它的核心不变,核心不变。

比如说写一个“庭”字,比如说他放得很宽,这种地方都放得很宽,你不要管它这些长撇长捺,不要管,你看它中心这一点,这一点是不变的,这是核心的地方,它不变,它只是长胳膊长腿地往外放纵一下,这就没有关系,整体的字形上,它仍然在遵守着法则。


(图:“知”字行书示范三)

所以有人说,“宋人尚意,唐人尚法”,这句话并不准,我们将来有关这个问题去详细跟大家讨论。

类似黄庭坚写字,这基本上重视法则的,他不是个写意的代表,他是个强调法则的代表,所以我们将来对他的字再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知”字草书技法。)

临习参考


晋王羲之行书《极寒帖》之“知”字


晋王献之行书《卫军帖》之“知”字


宋苏轼行书《北游帖》之“知”字


元赵孟頫行书《秋兴赋》之“知”字


明文徵明行书《京邸归还诗》之“知”字


明董其昌行书《虞永兴汝南志》之“知”字

【讲座视频】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