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为文必己出。”因袭旧句,向来是对联创作之大忌。但事情偏偏也有例外,有一类对联就是专门以摘用前人现成诗文见称的,它就是集句联。如清代学者朱彝为山西太原晋词唐碑题了一副颇有名气的对联: 文章千古事; 上联出自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下联出自杜甫《重经昭陵》“风尘三尽剑,社稷一戎衣。” 清代纪晓岚曾集诗句嘲讽庸医: 新鬼烦冤旧鬼哭; 上联出自杜甫《兵车行》,下联出自李商隐《马嵬》。此联亦庄亦谐,讽刺庸医可谓入木三分。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所谓集句联,就是将他人不同篇目的诗文摘出,组合成一副对联。 集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代,形成了完备的诗歌格律。唐后,五代出现了对联。到了宋代,一些文人学士则时兴集前人诗句为联,至石曼卿而大著。石曼卿曾集唐诗为联赠友: 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代名相、文学家王安石也好集句,《竹坡诗话》记载了一个王安石集句的故事:王安石集白居易《琵琶行》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下联久思未得。一日,问蔡天启,蔡答道:“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白居易《长恨歌》)王安石听了十分满意。可见,在北宋,集句联已成为文人吟咏赠酬的一桩乐事了。 集句联取材范围很广,以集诗、词为多,也可以集文,甚至集碑贴字。集诗为联的,如集杜甫、李白诗句成联: 读书破万卷; 杜诗原句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来不是对偶句。而李白“落笔超群英”恰与“读书破万卷”成一佳对。 又如1985年全国迎春征联“长城主题”一等奖联: 水木荣清晖,柳外东风花外雨; 上联集自唐·李白《春日独酌》和元·虞集《答钱虞之》,下联集自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和王昌龄《出塞》,紧扣“迎春”和“长城”主题,生动贴切。 集词为联的,如: 春欲暮,思欲穷,应笑我早生华发; 上联集自温庭筠《更漏子》和苏轼《念奴妖·赤壁怀古》,下联集自牛希济《生查子》和辛弃疾《汉宫秋·立春》。 集文为联的也很常见,如杭州西湖月老祠联: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上联出自王实甫《西厢记》,下联出自高则诚《琵琶记》。 清代以后,一些学者辑录集句联成书,如程柏堂编《宋词集联》,甲戍年间由镇江江南印书馆印行,于右任先生为之题名,收录宋词集句联数百副。近二十几年来,国内出的联书也多有收录集句联。谷向阳先生等编撰的《中国唐诗联集成》,收录了唐诗联五千余副,可谓洋洋大观。 从集句联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类:全集句、半集句、改字集句。 全集句是全联完整摘用前人诗文,如本文第一段引用的两联即是。 半集句是一副联中,部分句子摘用前人诗文。如董必武题成都武侯祠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上联摘自杜甫诗《蜀相》,下联为自撰。 改字集句是对所集原句略加改动,集合成联。如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 人言可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上联“风吹皱一池春水”摘自冯延巳词《谒金门》,下联“浪淘尽千古英雄”是苏轼词“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化用。 成都杜甫草堂有一副明代何宇度的集句联: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上下联后半句由杜甫诗《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各改一字,反其愿意而成。 清代大学者纪晓岚是集句联的高手,他的另一副讽庸医联独树一帜: 不明才主弃; 原句出自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本是作者自嘲之语。纪晓岚巧妙移动二字,“才”又谐音作“财”,成为“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借以讽刺不学无术的庸医。这样的“偷梁换柱”术,真令人拍案叫绝。 集句联是集前人诗文句子而成的,但如果据此以为撰集句联可以不费功夫,坐享其成,那就大错了。前人诗文浩如烟海,一副好的集句联,往往需从相去甚远的作品中撷取恰当的词句,按楹联格律要求巧妙组装,方能成就。若无广博的诗文功底和高超的移花接木之术,是绝难挥洒自如的。1983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第二届迎春征联活动,其中第五联就是用集句征句。出句是: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出句表达了“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每逢佳节,格外思念祖国的亲人”之意。评委们从众多来稿中选出的获奖佳对是: 愿得此身长报国; 这是唐·戴叔伦《塞上曲之二》里的一句。以此应对,表达了海外炎黄子孙炽热的爱国情怀。这副集句联无论从立意还是格律来讲,可谓浑然天成,是妙手剪裁的再创作。 深一层分析,集句联不仅仅是前人诗句的有机组合,它在运用上还有其独特的功能。 其一,集句联借他人诗中言,传我心中事,既可含蓄地表白,亦可激越地抒情。1982年的《团结报》曾刊载平伯先生介绍的一副集句联,说的是民国年间,大学者王壬秋在逆旅中结识了一位村女,惊为奇艳,畅谈竟日。翌年再往该旅馆,惊悉村女已逝世。当夜不能成寐,翌日临葬处凭吊,集句成一联: 竟夕起相思,秋草独寻人去后; 上联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和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下联出自杜甫《别房太尉墓》和李颀《送魏万之京》。该联语淡意悲,深情不露,既表达了痛惜之情,又不失自己身份。用这样的集句联寄托哀思,远胜过直抒情怀的悼念。有人评其“词气苍劲,才雄情深,含蓄有力”。 民国时期四川名士刘师亮曾作贺婚联赠友人金子如: 子兮子兮,今夕何夕? 联首分嵌金子如名字。上联出自《诗经·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道出新婚夫妇欢愉心情;下联取小说中常用语和后汉扬震拒人馈金时的话语,戏谑调笑而不俗亵,言词含糊而意味深浓,非撰联高手不能为。 清代名将左宗棠为新疆昭忠祠题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 上联集自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下联集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全联贯穿悲壮之情。近代诗联家吴恭亨评之“一寻常语耳,信手拈来,即若气象万千”。 清人郭学显饱读诗书,因不满清朝统治,成为江洋大盗。他于船舱自题联: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上联出于《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就乘小筏子去海上飘流。”而该联却巧借此语,予以别解:“因为天下正道不行,所以我乘船下海为盗。”下联“人之患”出自《孟子·离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束带立于朝”出自《论语·公冶长》:“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联中别解为“百姓的祸患,正是那些束带恭立于朝廷的官员”。 郭学显真不愧为饱学之士,身为江洋大盗,还能从孔孟老祖宗的典籍中找到处辩之词,言之凿凿,理直气壮。并且以孔孟之言,直刺腐败的清廷高官。全联寓谐于庄,富有巧趣。 其二,集句联引用有关当事人的诗文,能鲜明地表达纪念意义。如江苏扬州平山堂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上联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下联出自王禹偁《黄岗竹楼记》和苏轼《放鹤亭记》。这四人都先后在扬州为官,欧阳修还是修建平山堂的主持者。撷取有关当事人的诗句成联,以描绘平山堂胜景,既典雅生动,又能使人联想四位作者在扬州的历史,是对这四位名人的最好纪念。 鲁迅先生逝世后,厦门大学教授罗庸集鲁迅诗句为挽联: 荷戟独彷徨,岂惜芳馨遗远者; 这一联分别出自鲁迅先生的《题彷徨》、《O·E·君携兰归国》、《哀范爱农》和《悼丁君》,摘用鲁迅先生的诗句成联,展现他在黑暗社会里战斗不息的精神,以此来悼念先生,更具艺术感染力量。 其三,集取名人名句成联,能产生独特的“名人效应”。如有人集唐诗题湖南益阳桃江亭,联为: 桃花尽日随流水; 上联出自唐·张旭诗《桃花溪》,下联取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桃江”二字分嵌上下联首,仿佛张旭、张若虚两位大诗人的诗句专为桃江亭预拟,简直妙不可言。 1985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美国喜瑞都市华裔议员、医学博士、业余歌唱家黄锦波登台演唱《龙的传人》等歌曲,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次年8月,黄先生再次来华,赵朴初先生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并题联相赠: 此曲只应天上有; 上联集自杜甫《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联集自杜甫《哀王孙》:“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该联盛赞黄锦波先生歌声之美和炎黄子孙之才,极为生动得体。 旧时,有人集唐诗为酒楼题联: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不但使酒楼增添几分文采,而且借助名人之口,道出一番劝酒词,分明又是一幅出色的广告。 《羊城晚报》曾载,长沙老人大学开学第一天的书法课上,一位小学生书集句联赠送老人们: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上下联分别摘自王安石《泊船瓜洲》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名句,使老人们读了激动不已。这种名人名言效应,是其他形式的赠联所难以达到的。 作者:潘国璋 原载:《联苑百花奇观》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