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百年成材,千年不腐,虫蚁不蛀 神圣之木,与佛结缘。皇室之木,帝王首选。招财之木,携可致富。黄金之木,全身是宝。情侣之木,意蕴忠贞。 神圣之木,檀香为尊。檀香木,千年历史,帝王之尊,成就养生尊贵 1.神圣之木——檀香木,在我国已有3000年历史,它是一种古老、神秘、具有多种功能的珍稀树种。在宗教领域,檀香被奉为“圣树”,在最古老的梵语手稿中,它是人神之间交流的神秘物质,是祀佛圣品。檀香气息宁静,圣洁内敛,自古就被当成“圣树”受人敬仰。檀香木独特的安抚作用可以清新、宁神,因此,它被佛教奉为“圣树”。3000多年以来,檀香在敬神过程中被赋予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2.皇室之树——檀香被中国历代帝王誉为“皇室之树”,乾隆皇帝25方宝玺中经常使用的就是一尊檀香木制“皇帝之宝”,可见檀香木作为帝王权威的象征,这是金、银、铜等材质不具备的独特功能。皇室之木,帝王之尊,千年历史,独享皇室私房养生。历史上皇帝的书房,卧室多数要用檀香木制造,还要不断燃烧檀香木,据说吸入檀香可增加灵性。檀香木稀缺珍贵,自古以来,檀香木便是佛像佛珠的主要材质,千百年来一直为宗教界、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所享用。檀香代表着至高身份。 3.香道看点——香道养生的精髓在于“香”。首先香道来自于天然的芳香植物,伴随着呼吸沁入心扉,使人产生“愉悦”之感。而它真正的可贵之处更在于具有一定的养生作用。古人云,好香如灵丹妙药,开窍通关,悟妙成真,亦非虚言。这些都是普通香料望尘莫及,几乎不能仿制的。 4.世界名香——许多企业家、教授学者等名流都崇尚依靠它所散发的纯正柔和、高雅沉静的檀香气味,享受舒缓祥和的“居家宁养”。檀香木全身是宝,根叶入药,理气、调息、安神、减压、养性,恒久散香,妙用无穷,修生养性。 5.史上少见——制作小工艺品摆件的檀香木都要在百年以上,且极难存活。檀香木对温度、雨量、土壤都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必须寄生在凤凰树、红豆树上,且非数十年甚至百年才能成材要剥去无用的皮和边裁,只有芯材部分恒久散发清新柔和香味,一根檀香木真正能使用的部分只占50%
一直以来檀香香品中都是印度老山檀香品质最高,不过因为印度老山檀过度的砍伐,导致资源奇缺,以至于印度政府限制了檀香的出口。现今东加檀香占了大部分市场,东加檀香也是品质非常好的。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新山檀和东加檀香之间的区别。 目前市场上的新山檀主要是指产自澳洲的澳檀,相比老山檀,新山檀的木质颜色偏浅,香味较淡,不如老山檀醇厚,不过香味中略带甜味。而东加檀香木质色泽和老山檀非常接近,颜色较深,香味浓郁,在印度老山檀稀少的今天,东加檀香都被称为东加老山檀,逐渐的代替了印度老山檀。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老山檀香品就是比新山檀香品好,毕竟千人千味,每个人对香味的理解不一样,有人觉得浓,有人觉得淡。整体来说新山檀香品多了些许清新,而老山檀香品多了些许厚重,各有各的特点吧。 檀香 - 概述 常绿寄生小灌木。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植物,生长极其缓慢,通常要数百年才能成材。半寄生性树种,喜热带、亚热带气候。能耐0~2℃的低温,遇短期霜冻,能安全越冬。在海拔600~1000m丘陵山地、年雨量600~2000mm、年平均气温10~35℃之间适宜生长。喜光,不耐荫蔽,较耐干旱,忌积水。在酸性红壤、黄壤或河边冲积砂质壤上均生长良好,忌粘土,在干燥多石砾的土壤上生长缓慢,但心材含油量高; 固而檀香的产量很受限制,人们对它的需求又很大,所以从古至今,它一直都是即珍稀又昂贵的木材。是大自然恩赐我们人类的馨香四溢,芳香独特。任何人工合成的香精、香水都无法与之匹美的纯天然名贵香料。
檀香分类 老山香 也称印度香,产于印度,一般条形大、直,材表光滑、致密,香气醇正,是檀香木中之极品。 雪梨香 产自于澳大利亚或周围南太平洋岛国的檀香,其中东加檀香为最佳。 新山香 一般产于澳大利亚,条形较细,香气较弱。 地门香 产于印尼及现在的东帝汶。地门香,“Timor”之音译,多弯曲且有分枝、节疤。
应用历史与相关神话 檀香自古以来便深受欢迎,从印度到埃及、希腊、罗马的贸易路线上,常见蓬车载满着檀香。许多古代的庙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可能是檀香具有防蚁的功能。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于檀香木,檀香独特的香味,具有安辅作用,对于冥想很有帮助,因而广泛被用在宗教仪式中,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对檀香的需求量至今丝毫不曾减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因为蟒蛇喜欢盘踞在檀香树上,所以人们常以此来寻找檀木。采檀的人看到蟒蛇之後,就从远处开弓,朝蟒蛇所据的大树射箭以作标记,等到蟒蛇离开之後再去采伐。 檀香木雕刻出来的工艺品更可谓珍贵无比。家中摆放芳馨经久。檀香木置于橱柜之中有熏衣的作用,使你的衣物带有淡淡天然高贵的香味。能驱邪避小人,提高你的亲和力,有助你的事业。 檀香木极其珍贵,品质好的檀香木现在的市价已经在元/斤以上。中国天然檀香树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被砍伐殆尽。现在国内的檀香原木都依赖进口。因檀香木生长条件苛刻,产量极低。全球仅存的天然檀香木只有印度、东加、斐济和澳大利亚。且严格的保护措施和高额关税限制出口。市面上的檀香木已是难得一见。 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于檀香木,檀香独特的香味,具有安辅作用,对于冥想很有帮助,因而广泛被用在宗教仪式中,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对檀香的需求量至今丝毫不曾减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檀香功效 檀香視為木王,同時也是名貴的藥材历来为医家所重视,谓之“辛,温;归脾、胃、心、肺经;行心温中,开胃止痛”。外敷可以消炎去肿,滋润肌肤;熏烧可杀菌消毒,驱瘟辟疫。近年研究出可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而更加受到關注。从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具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润滑皮肤等多重功效,可用来治疗胆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发热、呕吐等病症,对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症特别有效,古来就是对治皮肤病的重要药品。檀香独特的香味,具有安辅作用,对于冥想很有帮助。 在宗教领域里檀香被誉为“神圣之树”,有助于人与神的沟通,能帶來平安和好運。在风水学里檀香最旺財,被誉为“招财之树”;檀香能安神开窍,与其他香药搭配使用,还有提升香气的作用。檀香作为一种药材,有理气和胃、改善睡眠、安和心志等功效,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檀香提取精油可消炎去肿、润肤护肤、防止蚊虫。把檀香制成熏香品可以杀菌消毒,祛瘟避疫。 檀香有一種香甜的氣味,能消除莫名的恐懼,檀香熏煙使人清爽,能散風避邪,增進食欲,在聞和用的同時,精華物質就會滲入肌膚,與服用藥物是相同的道理,通過嗅,可以用於心靈調節,運用芳香放松精神的同時,在到理療疾病的效果。 身体疗效 对生殖泌尿系统极有帮助,可改善膀胱炎,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它独特催情的特性(印度神油),可驱散焦虑的情绪,有助于增加浪漫情调。檀香对身体也有抗痉挛和补强的功用,能带来放松和幸福的感觉。 檀香对胸腔感染,以及伴随着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的喉咙痛、干咳也有效果。当粘膜发炎时,檀香可舒缓病情,更可以刺激免疫系统,预防细菌再度感染。 它还可以用来治疗为灼热,并且其收敛的特性,对腹泻亦有帮助。 皮肤疗效 基本上,檀香是一种平衡精油,对干性湿疹及老化缺水的皮肤特别有益。使皮肤柔软,改善皮肤发痒或发炎的现象,其抗菌功效更有助于改善面疱,疖合感染的伤口。 檀香
- 临床应用 1、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后方》) 2、治卒毒肿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后方》)
檀香 - 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
檀香香品的使用范围 一、礼佛。檀香香品是礼佛的上等供品,也是“浴佛”的主要香料之一,佛教将檀香末、片用于静坐参禅,或诵经法会中的熏坛、洒净、燃烧、或用其熬香汤浴佛,或雕刻成佛珠佩戴,或佩挂在身上,檀香会因体温加热而散发出香气,这种香气可以养气安神。 二、品鉴、收藏。大家都知道檀香是一种非常稀有昂贵的东西,它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然生成的过程,因此,檀香的身上集聚了大自然的精华和灵性。这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檀香也由此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诸如:手串、吊坠、挂件、摆件等,受到很多名流的喜欢。 三、熏香,檀香是熏焚香的上等用香,非普通香可比。檀香燃烧时散发出的香味高雅、沉静、清甜,沁人心脾,能使人心平气和,进入祥和平静的状态,起到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疏通人体气机的作用,是治疗与预防疾病的天然佳品。因此,檀香在古代也受到了文人墨客和贵族阶级的喜爱。在当代人的生活当中也经常用檀香来娱乐休闲,净化空气,调养身心。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里、会客厅里、展厅里……只要点上一盘云起香堂的檀香香品,一定会带给人一种优雅的艺术享受。 从熏焚这方面来看,熏香适合以下几种场合: 1.居家用香 居家用香可以有效的改善居家环境,让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芳香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即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也有助于烘托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2.办公室用香 办公室用香可以提神醒脑,消除内心的紧张和烦躁,让你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另外,熏香有助于激发人的灵感,使您的工作效率变的更好,轻轻松松过好每一天。当然,如果能把这种香气与同事们一起分享,那种和乐融融的工作环境真的是再好不过的了。 3.茶楼用香 “香道”与“茶道”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样,都是一种深具文化意味的活动,古代文人常把斗香、品茶、插画等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香道有助于打造优雅的环境,增添艺术气息,让人在一呼一吸之间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所以在茶楼里用香会给人带来更加富有文化意味的情感体验。 4.会所用香 会所,就是以所在物业业主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高级康体娱乐服务设施。在这样的场合里熏香,会给人带来一种优雅和档次的感觉,在氤氲芳香的气息里,人内在的种种美好的感情都会被激发起来,心绪变得宁静,思想得到升华。从而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品质标志 檀香 -
文献论述 1、
陶弘景:消风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