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 钱维城《玉兰红杏图》

 阴山工作室 2015-10-05



清 钱维城《玉兰红杏图》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清 钱维城 玉兰红杏图 北京匡时2014秋拍 成交价414万元


作品鉴赏

钱维城,初名辛来,字宗磐,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号又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02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钱维城的一生读书、做官,于乾隆十年(1745年)得中进士,而且还是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可谓荣耀万分。此后钱维城曾任官刑部侍郎,又入直南书房,并且一直在朝廷为官,成为乾隆皇帝倚重的文臣。钱维城死后谥“文敏”,《清史稿》中有其小传。
钱维城投身科举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擅长书画,直到状元及第后,在随乾隆的一次狩猎中,乾隆射中一只老虎,于是钱维城受命创作“射虎图”,作品完成后乾隆连连称赞,并下令将此画刻在木兰围场的石头上,从此钱维城在画坛上名声大振。他的作品经常呈现出来的是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钱维城的绘画远师“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直接得自于董邦达(公元1699—1769年)的传授和指点。《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一书内收录钱维城书画作品共一百六十件,,说明乾隆皇帝对其书画艺术的肯定和赏识。由此他的作品也被收藏家们所珍视。
山水之外,钱维城兼擅花鸟,而传世真迹更少,此《玉兰红杏图》便是其传世精品之一。
此画为纸本淡设色,尺幅巨大,纵168厘米、横85厘米,画幅左边沿署款:“臣钱维城恭画。”,下钤“臣钱维城”白方印一;“染翰”朱文印一。画面的右上方有乾隆皇帝题诗一段:“玉兰花白杏花红,一例昌昌冶惠风。设使女夷注诗义,自然甲乙品难同。御题。”下钤“乾隆”联珠印。另有鉴藏印两方“古郡西河张氏绂卿收藏书画印”、“师竹斋先人收藏书画记”,张绂卿为民国藏家,此画应该是在清末流入民间的。
此图用笔秀丽,虽以没骨设色为主,但是画面十分素雅而不是艳俗,没有强烈的笔墨视觉刺激、没有过份艳丽的色彩渲染,没有棱角突兀的造型,不但体现了作者钱维城的审美趣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主流画坛的倾向和面貌。
钱维城的花鸟画和山水题材不同,但风格却是统一的,富丽闲雅,都有一种宫廷艺术精致而优雅的品味。他的画也受到其族中长辈陈书的影响。陈书生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一六六零年),卒于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字南楼,号上元弟子,晚号南楼老人。夫海盐钱纶光。以长子钱陈群为刑部侍郎而诰封太淑人。善画花鸟、草虫。书画评论家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说:“南楼老人陈书,花鸟草虫,风神遒逸,机趣天然,极其雅秀,余见画册十二帧,系写各种花草,用笔用墨深得古人三眛,颇无脂粉之习,故好事者多争购之”。她的次子钱界(曾举授醴泉知县,迁施南府同知)、孙钱文昌(官贵州粮道,以诗书画三绝名京师)、从孙钱载(官礼部侍郎、工诗善画)和族孙钱维城等皆受其画法,人们以她比作晋代四大书家之宗卫夫人。可见其影响之大。
按照故宫聂崇正先生对于清代“臣字款”绘画的了解和区别,钱维城应当属于“词臣”画家,即身居高位的官员,而非供职宫廷的职业画家,其主要工作是做官,因此他作画带有“业余”的性质。但是由于钱维城具有的绘画专长,也经常向皇帝进献自己的作品,皇帝有时亦下谕要他作画,所以画幅署款上很多也带有“臣”字。此幅《玉兰红杏图》轴,就是钱维城“臣字款”的作品之一,说明此是进御之作,不同于一般自娱或应酬的作品。
对于宫廷绘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宫廷绘画,就是指的在宫廷内作画谋生的职业画家的作品,也就是胡敬在《国朝院画录》一书中收录的那些画家的作品;而广义的宫廷绘画,是不是还可以包括“词臣画家”、“宗室画家”,甚至还有皇帝本人的画幅,由此也可以扩大称其为“宫廷艺术”。“宫廷艺术”的特色,便是这样严谨精致、富丽堂皇的。


作品资料

作者  钱维城  
尺寸 168×85cm
估价  RMB  2,800,000-3,500,000
成交价 RMB  4,140,000 
专场 瑞福臻集——清代宫廷书画暨清宫藏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4-12-02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清高宗御制诗文集》四集卷五十六,四库全书本。(《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七册第P16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款识:臣钱维城恭画。
钤印:臣钱维城(白文)、染翰(朱文)
题本幅:玉兰花白杏花红,一例昌昌冶惠风。设使女夷注诗义,自然甲乙品难同。御题。钤印:乾、隆
题签:御题钱维城花卉。甲子冬月,补菴珍秘。
鉴藏印:古郡西河张氏绂卿收藏书画印、师竹斋先人收藏书画记
说明  备注:张绂卿旧藏。张绂卿,民国藏家,1909年在上海静安寺愚园同郑孝胥、陆廉夫等发起“中国金石书画第一次赛会”。





清 钱维城《玉兰红杏图》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阴山箴言  阅画千幅,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